第63章 結識陳其美
人的命運,固然是掌握在自己手上,但由於某種機緣巧合,譬如說遇上了一個什麽可以影響你的人,又可以把你帶到另一條路上。蔣介石的命運,就是這樣。
這個鹽鋪老板的兒子,父親蔣肇聰去世很早,是由母親王采玉一手帶大、撫養成人的。
王采玉是浙江溪口葛伶竹村人,生於1863年。她幼承父教,聰明俐,精於女紅,深得慈愛。遺憾她年青時家道中落,隻能憑一雙巧手,做些針線活來貼補家用,日子過得艱辛苦澀。
王采玉19歲嫁奉化縣曹家田的竺某為妻,2年後因竺某病故,回娘家寡居3年,1886年再嫁比她大22歲的玉泰鹽鋪老板蔣肇聰為填房,第二年10月31日,生下長子蔣介石,取乳名為瑞元。
1895年,鹽鋪老板蔣肇聰染病,拋下店務和妻子兒女死去。這年,蔣介石剛剛6歲,母親將他送到她娘家的王氏宗祠私塾接受教育。
蔣介石人極聰明、領悟也極快,學業很是驕人。他讀了不少書經,懂得些做人的道理,看著母親辛苦,發誓苦讀上進,求取功名。另方麵,他卻又“頑劣益甚”,常與學伴打鬥摔跤。假如打輸,不服氣的蔣介石絕對會奮戰到打贏為止,即便一打就輸,可就是不肯認這個“輸”字。結果同伴們受不了他的這般死打,隻好認輸,至使在溪口街上,蔣介石名聲赫然,無人不知他這個頑童瑞元。
少小時的蔣介石,除了頑劣,還有個特點就是早熟。還隻十三歲,他就開始喜歡一個叫毛阿春的小女孩。風言風語傳到母親的耳朵,她便做了個果斷的決定:幹脆成全兒子,給蔣介石娶這個女孩做媳婦。無奈這女孩的母親看不起蔣介石,好強的母親憋了口氣一定要為兒子找個更好的。
經過一番尋覓,王采玉終於認定了毛鼎和的女兒毛福梅。因為將毛兩家世交,相互了解,親事很快定下來。第二年,14歲的蔣介石就做了新郎官。
蔣介石的母親王采玉不但勤慧,而且是個頗有遠見的女人,她不但要刻意培養兒子,還為兒子和後代著想來培養兒媳婦。毛福梅一嫁到蔣家,王采玉就送她到縣城的新式女校讀書。
蔣介石有了媳婦,頑劣果然收斂了很多。1903年,17歲的蔣介石入鳳麓學堂讀書,成績一直很好。一大家子人,在母親的操持下,活還算過得安穩。可在蔣介石19歲時,家中遇上了不幸。征收田賦的官吏欺侮蔣家孀婦孤兒,故意苛派多攤。王采玉與蔣介石知道後據理力爭,惹惱了官吏竟捆押了蔣介石,勒令必須交納苛派的田賦後才能放人。王采玉無奈,隻好賣地交賦。
無故遭此一禍,對蔣介石震動很大,他後來在文章中寫道:
“其時滿清政府已腐敗至極,道德淪喪的土豪劣紳與衙門的貪官汙吏搜刮民財,魚肉鄉民,司空見慣。我家因無官位背景,屢為欺壓和侮辱的對象,飽受苛捐雜稅和勞役的痛苦,甚至親友們對我們的窘困亦視若無睹,袖手旁觀。”
從牢裏出來,母子倆相擁流淚。母親淚眼望著兒子,因事利導說:“如今貪官苛虐,劣紳橫暴,我兒一定要發憤上進,將來做一番利國利民的大事來,不讓自已遭罪,也不讓百姓遭罪。”
母親的話,使蔣介石深受感動,點頭默然答應。
當時,清政府的腐敗已引發普遍的民怨,反清的革命運動已經風起雲湧,有誌之士,很多出國留學,渴望尋求治國道理。受此影響,蔣介石也剪去發辮,想出洋去學習軍事。王采玉知道後,心雖不舍兒子,卻讚成兒子的遠大誌向。她好言應答親朋的勸慰,親自為蔣介石籌措資金、整理行裝。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在離開奉化、離開鳳麓學堂,踏上海輪、橫渡黃海時,蔣介石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因為不知海那邊的禍福,他頓生英雄赴難的感歎,在心裏吟誦著荊苛的這兩句豪言。
結果的事實證明,蔣介石的感歎不是毫無道理。他1906年4月到達日本,進了這個島國後才發覺,自己根本不可能去學習軍事。因為當時清政府與日本政府有協議:必須是清政府陸軍部的保送生,才可以進日本的軍事學校學習。象他這樣個人跑來的,沒有一所軍校願意收留他。無奈之下,蔣介石隻好先到清華去學習語言。
這所學校是日本為中國留學生特意辦的,主要就是幫助想來求學的異國學生補習日文。走進這所學校,蔣介石感到生活一片黯淡。整天費力地念著那些唏哩嘩啦的日語,他不知道今後該何去何從,感覺到夢想離自己是那麽的遙遠。他做夢也沒有想到,就是在這裏,他會遇到一個可以把他的一生帶到一條多姿多彩道路上的人。
這個人叫陳其美,是蔣介石的同鄉浙江省人,家就在浙北的歸化。陳其美1878年1月17日出生,比蔣介石大10歲,有弟兄三人,他居老二。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四大家族之一的陳家,指的就是他大哥哥陳其業的兩個兒子——陳果夫和陳立夫。
他們陳家,祖上殷實,陳其美父親陳延在去世後,家庭生活日漸短絀。這年,陳其美15歲。為此,陳其美在石門的善長典當了12年學徒。1902年春天,陳其美的弟弟陳其采從日本留學回來,一番外麵大千世界的見聞,使他決心到大都會上海去長長見識。
當時的上海,是個思想活躍的地方,陳其美到上海後,在新思潮的影響下,常去中國公學與進步青年、革命誌士頻頻交往,受到很多革命思想影響,一發而不可收,開始渴望見見更大世麵,又在弟弟陳其采的資助下,於1906年東渡日本留學。
到日本東京後,陳其美進入東京警監學校,學習警政法律。在這所學校裏,陳其美結識了很多革命誌士,如周淡遊、莊之盤、魏伯楨、盧鍾嶽、周駿彥等。不久,陳其美又轉入東斌陸軍學校學習軍事。這所陸軍學校,碰巧是孫中山所辦,旨在秘密訓練革命骨幹。
在這裏,陳其美結識了更多的革命青年,特別是徐錫麟、秋瑾等革命誌士,深受革命思想的影響。在給弟弟陳其采的信中,他寫道:“值此外侮頻來,合力抵抗,尚多礙難,再自操戈,是速亡也。危乎哉!如履薄冰,每念國事,何敢安枕飽餐?”
對於鄒容、吳樾、陳天華等人的悲壯人生,陳其美充滿崇敬與向往。1906年冬,他毅然加入中國同盟會,組織起“軍事體育會”,渴望學好軍事知識,練成強壯體魄,為將來的起義和暗殺行動做好充分準備。
事情就有這麽湊巧,蔣介石在鳳麓學堂的老師周淡遊此時在警監學校讀書,與陳其美是同窗好友。一天,蔣介石正在街上溜走,碰巧遇上了周淡遊。師生異國他鄉遇上,都倍感分外親熱,於是頻頻交往,不久,經過周淡遊的介紹,蔣介石結識了陳其美。
人與人相交,關鍵還是個誌同道合的問題。當時的蔣介石,對清廷已是相當反感,而此時的陳其美,已深受革命思想影響,決定推翻滿清。相比之下,陳其美年長蔣介石10歲,又多許多革命知識,且已加入孫中山領導和組織的革命政黨同盟會,相識之後,一番談話之後,蔣介石動了真情,說:“真是蒼天有眼,讓我認識你。如蒙你不嫌棄,就讓我叫你一聲大哥。”
陳其美點點頭說:“我很高興有你這樣的弟弟。”
蔣介石談到眼前的迷茫,陳其美鼓勵說:“有誌者事竟成。你這麽年輕,暫時不能學軍也沒什麽關係,你眼下把日語學好,然後回國,重讀軍校,再找機會派送日本。到時候,一切都會順順利利。”
之後,蔣介石與陳其美交往越來越頻繁,經常在一起談天說地,聊人生、談時局。年底,蔣介石按照陳其美的建議回國,又按照陳其美的指引,1907年,考入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
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是保定軍校的前身。保定軍校後來成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規陸軍軍校,主要功能為訓練初級軍官,學習期一般為兩年,分步、騎兵、炮、工、輜重五科,學製章程參照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教官亦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者居多。民國時期的許多名將,諸如黃輝祖、熊秉琦、吳佩孚、張治中、傅作義、陳誠等等等等,都曾在這裏就讀過。
蔣介石在陸軍速成學堂隻學習了一年,於1908年春天,與62名同學一道,從大連乘船赴日本神戶,往東京進入振武學校。
這所東京振武學校,是專為中國陸軍留學生開辦的預科軍事學校,為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所屬,學製為3年,畢業後可下部隊見習,再入正式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蔣介石1910年冬天從振武學校畢業,見習期間分配到北海道新潟縣高田鎮的13野炮聯隊,主要工作是喂馬。鑒於此,蔣介石的最高學曆實際上就是這所預科軍事學校——日本振武學校畢業。
蔣介石第二次來日本讀書,與陳其美等舊友重逢,格外親切。
孫中山在其一生的革命事業中,特別願意花力氣去吸引、培養他認為可造就的革命事業接班人,此時的陳其美,就是孫中山最願花力氣的一個,通過孫中山的刻意栽培,陳其美已經成長為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受孫中山的影響,他也喜歡培養人才,並且慧眼識珠,很快看上蔣介石。
不久,陳其美介紹蔣介石加入了同盟會,開始與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事業建立了聯係。
就在蔣介石第二次重返日本的年底,陳其美受孫中山派遣回國,主要在江浙一帶開展革命活動。其間,蔣介石在日本苦學軍事,每年暑假回國探親,都會去上海與陳其美相聚暢談,有時還出手幫助陳其美去營救被捕的革命者或進行暗殺活動。由此,蔣介石與陳其美的關係,又更進了一層。
1911年7月,陳其美在上海又和宋教仁、譚人鳳等人一起成立了同盟會中部總會,準備在長江流域各省舉行起義。
袁世凱出山後,武昌形勢危急,陳其美等人認為,可在江浙地區立即發動起義,通過占領南京、上海,來穩定革命局勢,使革命在即便武漢丟失的情況下,也不致於導至失敗。
起義需要大量的領導人才,特別是軍事領導人才,陳其美想到了蔣介石。於是便給蔣介石發出十萬火急的密電,命蔣介石等人迅速回國,參與領導江浙獨立的革命戰爭。
蔣介石接電,非常興奮,於1911年10月30日回到上海。此時上海、浙江兩地的起義已迫在眉睫,形勢急如星火,蔣介石沒來得急回家看望母親,就按陳其美的命令趕往杭州,率領100名“先鋒隊敢死隊”員,參加浙江起義。
就這樣,由於與陳其美的結識,蔣介石這個浪子,得以涉足於辛亥革命,與陳其美等革命誌士並肩作戰,從一個空有抱負、前途迷茫的青年,變成了一個戰鬥在推翻滿清統治前線的革命者。
1924年,蔣介石曾對胡漢民、汪精衛說:“以弟之愚拙而有今日者,未始非其誘掖之功也。”
在蔣介石發跡後,對陳其美的兩個侄兒陳立夫、陳果夫更是寵愛有加,不但視為親信,還委以重任。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