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俠周銳寫中國:棋》

第01章 詹公塔上的葫蘆頂

詹(zhān)公塔前,《喜聞報》記者魚長躍與供職於大尹文化集團的校友祝卿堪見麵了。

詹公是明朝嘉靖年間的本城縣令,在抗倭守城時壯烈捐軀。為紀念詹公建起此塔,塔牆上刻滿了捐錢買磚瓦的民眾的姓名。塔的本名叫“鎮倭塔”,塔旁碑亭裏豎著一塊巨碑,麵朝曾經出現倭寇的東方。馱石碑的任務一般是由龍的九個兒子中很像大龜的贔屭(bì xì)來擔任,因為他喜歡負重。但這裏的情況不同,巨碑下鎮壓著一隻大蝸牛,因為“蝸”與“倭”同音。

日月如梭,風侵雨蝕,四百多歲的古塔已搖搖欲墜,重建詹公塔刻不容緩。

重建之前,有一個問題先要解決——清理葫蘆頂寶物。

就像每座廟的藏寶處在地宮,每座塔的藏寶處在葫蘆頂。葫蘆頂就是安放在塔尖的那個銀製葫蘆。

那麽,第二個問題就是——誰去把十三層高塔上的葫蘆頂取下來?

人選已經決定,便是同為華光學校畢業生的魚長躍和祝卿堪。準確地說,是以卿級武班的祝卿堪為主,長級文班的魚長躍為輔。除了為本報采訪,魚長躍還兼任了電視台特約記者,因為要一邊攀爬塔頂一邊攝像,這對一般電視記者來說難度太大。

現在,魚長躍開始使用小型攝像機,在塔前采訪祝卿堪。

“祝先生,聽說大尹集團會以詹公塔葫蘆頂寶物見光為契機,組織有關內容的影視創作?”

“是的。我們估計,珍藏在詹公塔葫蘆頂內的物品應與四百多年前本城發生的抗倭鬥爭有關。作為當年幸存居民的後裔,大尹集團感到有責任用影視手段重現那段不應忘卻的曆史。”

“祝先生,古塔年久失修,您不認為取下葫蘆頂很有危險嗎?”

這問題當然不是魚長躍本人的問題,如果他顧慮安全就不會跟隨拍攝了。記者所提出的應該是受眾所關心的。

祝卿堪便如此回答:“可我要是舒舒服服坐在辦公室裏就沒法展現自己,沒法讓我喜歡的女孩為我尖叫。”

“祝先生,您打算如何登上塔頂?”

“見機行事吧,也許我可以拽著鈴鐺翻上去。”

祝前魚後,二人開始登塔。

這是一座八角十三層的文峰塔。除了寺院裏的佛塔,其他的古塔大都是文峰塔。各府各縣都有它們的身影,哨兵一樣久久地站著。它們的建造一般都是為了改善當地的風水,總要鎮壓些什麽。比如杭州的六和塔就是鎮壓錢塘江潮水,雷峰塔據說是法海和尚用來鎮壓白蛇的。而這座鎮倭塔,為的製止侵略。

這塔早就禁止攀登了,祝卿堪和魚長躍都是第一次上塔。攝像機收入盤旋的階梯和二人的議論。

祝卿堪說:“你看,第一層的窗戶開在南邊,第二層的窗戶開在西邊,第三層在北邊,第四層在東邊,第五層又開到南邊去了,就這樣把窗戶轉著開,有些奧妙啊。”

魚長躍說:“我查過資料。這樣開窗戶,跟鈴鐺有關係。”

“什麽意思?”

“你有沒有聽見,塔上每一層的鈴鐺始終響個不停?”

“嗯,是這樣的。”

“為什麽會這樣?”

“有風啊。”

“為什麽一直有風,也不停一停?”

“……”

魚長躍解釋:“諸葛亮的八陣圖為什麽會飛沙走石?奧妙在於石陣的排列。窗戶的不同朝向會造成塔裏的空氣自下而上不停地回旋,從而不停地搖動掛在簷下的104個鈴鐺。”

祝卿堪恍然道:“鈴聲長鳴,也許象征著應該對侵略者保持不懈的警覺。”

“還有,”魚長躍說,“你讀過蝸牛背上的碑文沒有?在那次抗倭血戰中,我方陣亡人數是104人。”

“哦……”

他們終於登上十三層。

八個簷角上各懸一鈴。

祝卿堪抓住一個銅鈴稍一用力,因年久朽壞,銅鈴竟被拽了下來。他又去試第二個鈴,也不結實了。

魚長躍要再試,祝卿堪擺手道:“不用了。”

祝卿堪解下自己以備急用的超長領帶(它比一般領帶要在脖子上多繞幾圈),將一端縛住那個被拽下來的銅鈴。

魚長躍莫明其妙地攝下這情景。

祝卿堪對魚長躍說:“我的領帶還不夠長,把你的也借給我吧。”

魚長躍隻好照辦。

祝卿堪便將魚長躍的領帶接到自己的領帶上。

接著他提著領帶上的銅鈴走到欄幹邊。

然後他朝塔下看。

魚長躍忍不住問他:“你看什麽?”

祝卿堪說:“看塔的影子。”

陽光下,塔的影子比塔還長。

可是,要取下葫蘆頂,看塔的影子有什麽用?

祝卿堪說:“剛才在下麵看塔時,我記得塔頂上長出了一棵小樹。這棵樹可以利用。但現在我們看不見這棵樹了,就像看不見自己的頭發。我就來看塔的影子,從影子可以確定小樹的位置。”

真的,魚長躍用這種辦法看見了塔的頭發——那棵小樹,他不能不佩服他的這位學弟。

祝卿堪調整好自己的站位,將領帶拴著的銅鈴“嗖”地拋上塔頂。

他再一拽領帶,拽不動了,顯然鈴鐺已經掛緊了樹枝。

他身子騰了空,再來一個“珍珠倒卷簾”,輕鬆俐索地上了塔頂,又把領帶放下來。

魚長躍雖然在華光讀的是文班,但學校強調文武相濟,文班學生也被訓練得身手敏捷。帶著攝像機的魚長躍同樣成功登頂。

由於是尖頂,所以塔頂是有坡度的。

他們身邊便是那個銀製的葫蘆。在塔下看去小小的一個,靠近了才知碩大。

塔頂麵積有限,祝卿堪蹲在葫蘆的這一麵,魚長躍蹲在另一麵。

魚長躍拍攝著葫蘆,一邊說:“學弟啊,葫蘆上還雕著字呢。”

祝卿堪說:“是啊。”

“我這邊隻看到‘正氣’二字。”

“我這邊看到‘長存’。”

“讓電視觀眾有個完整的印象……”

他們倆便圍繞葫蘆順時針地蹲著走了一圈。——為什麽不是逆時針?因為中國古代的書寫習慣是從右到左,順時針才能拍到“正氣長存”,逆時針隻能拍到“存長氣正”,不像話了。

拍完“正氣長存”,該搬動葫蘆了。

葫蘆頂固定在一副“金龍爪”中,四根銅爪將整個葫蘆有彈性地卡住。——為什麽是四根呢?因為元朝以前的龍每隻腳隻有三個腳趾頭,到了明朝才增加到四個,出現五爪龍那是清朝的事了。

他倆要合力將差不多一人高的葫蘆頂拔起,使它脫離金龍爪。用力太輕,拔不起;用力過猛,則可能失衡墜塔,人物兩傷。

祝卿堪問魚長躍:“你們文班也學過‘息息相關’的吧?”

魚長躍說:“這屬於基礎功法,都要學的。”

需要兩人合作發力時,就用得到“息息相關”。用它把雙方的呼吸節奏調整到一致,才能保證出力均勻,可放可收。

但施用此法須確定主方和客方,以主領客,客隨主便。

祝卿堪說:“我當主方。”

魚長躍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