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公婆泉

甘肅景泰有個漢代文化遺址以“老婆子泉”命名,馬鬃山鎮以前的名字叫公婆泉。15日下午,考察團大部分人去了明水古城,我和張振宇專門探究公婆泉。轉完鎮子北部堿灘,打算問路時偶遇娜仁(太陽),她欣然帶路到鎮子南部草場公婆泉所在地。羊群兢兢業業吃草。一隻狗看見我們,走過來。娜仁說是她家的狗,名叫“般克”(厲害)。她是羊群的主人。她說要是你們遲一天走,請吃這的羊肉。

公婆泉除了大泉、小泉,還有一連串泉眼咕咚出的水窪,共同滋養一坡青草。娜仁指著遙遠的一座敖包說以前草場一直蔓延到那裏,她小時候玩耍,草叢高大茂密,可藏人。於是由公婆泉想到與之相關的交通路線。通常所說的絲綢之路北道從哈密過來,經公婆泉、石板井、算井子、三個井等到達居延地區(額濟納旗),然後向東。馬鬃山鎮民間收藏家魏東國先生說了另外一條南北向的道路,即從青海經公婆泉往烏蘭巴托。他詳細列舉東西向和南北向路線各個站點。

魏東國先生6月6日曾駕車穿越古道,從額濟納旗到馬鬃山鎮,用8個小時;滿都拉6月15日上午10點多返回額濟納旗,晚上8點多發來短信,說已到達,用7個小時。根據沿途有水點推算,不管斯文赫定還是漢代商隊,正常情況下至少得5天時間。對汽車來說,穿越存在風險,但駱駝喜歡柔軟的沙地。

公婆泉得名是因為曾經有公公、婆婆在此放牧駱駝。在漫長而遙遠的古代,或者史前,運輸工具主要是駱駝。路,是駱駝一步步走出來,文化,是駱駝一馱一馱輸送對流。我對這種大型動物總是充滿敬意。阿拉善盟駱駝研究所所長張文彬兄經常跑牧區,了解駱駝習性及沙冬青、白刺、沙蔥、沙棗樹、變異黃芪、沙蒿等沙生植物,曾介紹很多。他說有種草叫檸條,也叫毛條,蛋白含量高,駱駝吃後抓膘快;而變異黃芪較為特殊,又稱為“瘋草”或“醉麻草”,羊吃後長膘塊,但長期食用就會中毒、上癮,被醉倒、甚至醉暈。想象山羊、綿羊迷醉後搖搖晃晃的憨笨狀態,不禁啞然失笑。昨天穿越幾大片麻黃林,不知道駱駝會不會感興趣,吃了後狀態如何。我們這次考察,在阿拉善左旗、右旗、額濟納旗都看到駱駝,這些廣袤地域的植物盡管不大相同,但總有一種或幾種適應駱駝食用。這也是駱駝能夠長途跋涉的根本原因之一。進入現代社會,絕大部分地區的駱駝退出運輸曆史舞台,存在理由從畜力轉向駝毛、駝奶等。阿拉善雙峰駝一年四季習性不同,牧民一般在每年5~11月放駝,11月牧民開始騎著摩托車找駱駝,收群。駱駝習慣了摩托車,看到牧民騎著駱駝來,竟然被嚇跑。如果讓它們遠征,能否適應?以前,駱駝每次出發前,駱駝客們便會將駱駝“吊”上三、四天,就是讓駱駝少吃,以便適應長途跋涉中不能正常進食的情況。2014年,有關單位組織“重走茶葉之路”活動,駱駝蹄子磨破,淹留某地,電話求助。張文彬沒遇到過這種情況,請教駝戶。駝戶支招:將駱駝牽到濕潤的堿灘裏,站一天就治療好了。果然湊效。這些經驗都是千百年來駱駝客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憑空想象不出。

公駝生活近似殘酷。公駝本來性情並不溫順,尤其是**期,暴躁易怒,難以駕馭。因此,要在它們剛剛成年就“去勢”(閹割),從此終生乖順,在行走中消耗完生命。就是說,作為動物的正常生理快樂,大多公駝都無法享受。

上午,我們考察了馬鬃山玉礦遺址。根據現場找到的四壩、齊家文化陶片推斷,早在張騫“鑿空”之前,駱駝就依靠沙漠甘泉與荒灘野草助力人類曆史進程。

想一想,駱駝這種動物真是奇異,一灘草,一眼泉,就心甘情願在永無休止的重複中走路。真是奇異。看來,各種欲望不是不可以降低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