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山地自行車:休閑探險 回歸自然

上章講了汽車,汽車對男人的重要性不再贅述,有一點要說明的是,除了汽車,男人在休閑時也要配備一輛山地自行車。男人,擁有這樣一輛自行車,主要有兩個途徑。一為休閑,周末,到郊區,走走停停,怡然自得;一為探險,山地車探險,頗有野趣。這種感覺和汽車自駕遊當然是各有趣味,既有大餐饕餮,也需小菜酌情。

我不知道現在的90後、00後,還有沒有我們童年時,學騎自行車的那種單純快樂。

小時候,家裏規定,到了三年級才可以學騎那輛父母結婚時的鳳凰牌老自行車,那時的個子也剛剛比自行車高點。盼望著下午早點放學,然後村裏的玩伴們,開始到農場空地上練習。那裏堆滿了草堆,摔跟頭摔到草堆裏,人也不會太吃苦頭。

跌跟頭自然少不了,自己的後背也經常被車龍頭打成一塊一塊的青斑,個子小啊,沒那麽大力氣扶穩。那時候,屁股更不可能坐上高高的車墊,腳隻能在車杠底下的那個三角區域掏著騎,我們都美其名曰“掏螃蟹”。

等到會騎了,家裏什麽事情都希望自己親自去做,因為有交通工具——自行車。鹽沒有了,醬油沒有了,家裏來客人了,要去街上跺點熏燒鵝,都搶著去。——目的隻有一個,就是想過個車癮,哪怕隻有5分鍾的距離,也感到特別爽。騎的穩當了,看到村裏的小妹妹,就要帶上她們,剛開始的時候,自然是歪歪斜斜的,有時候難免跌跟頭,買的東西翻了一地。不過,很快就會克服這些困難,每次經過要好的小妹妹家門前,都要大喊,“走了,哥帶你去打醬油。”

終於讀初一了,父母為我買了第一輛自行車,好像還可以變速,騎車的時候自然是不規矩的,一下子調到慢檔,一下子調到快檔,竭盡顯擺之能事。——雖然那時大家基本上都有自行車了。

後來嘛,自行車就越來越不稀奇。自己陸續擁有了各種品牌的。現在家裏保存的是一輛捷安特的,適合普通的山地越野,也是山地車中最輕便最實用的車型,強度適中。可以在平坦的路麵上行駛,也可以在曲折的山間小路上行駛,感覺不錯。

個人覺得,自行車單純用於行駛工具不太好,以前上班的時候,我都使用自行車,隻不過,陸續被小偷看中,買一輛偷一輛。加上自行車速度實在是慢而費力,就買了輛摩托車,不過摩托車特容易違章,那些警察叔叔,你是防不勝防。最後,隻好選擇電動車作為代步工具。

因此,從個人經驗來說,在現代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自行車不能作為交通工具,隻能作為一種休閑工具。自行車是浪漫的,韓國電影《藍色腳踏車》,最好的詮釋了自行車式的兩小無猜的初戀。所以,繪畫的人會懂得,自行車是入畫的,電動車、摩托車、汽車,似乎有點格格不入。

我們得感謝發明自行車的人。盡管發明自行車的人可謂是眾說紛紜。從馬車身上得到啟發的法國人西夫拉克,到首次使用橡膠車輪的“自行車之父”英國機械師約翰.k.斯塔利,再到愛爾蘭獸醫從醫治牛胃氣膨脹中得到啟示,首次發明充氣輪胎。甚至還有傳說自行車是中國人發明的,而且還是我們揚州人發明的。《清朝野史大觀》記載這麽一段話,“黃履莊所製雙輪小車一輛,長三尺餘,可坐一人,不需推挽,能自行。行時,以手挽軸旁曲拐,則複行如初,隨住隨挽日足行八十裏。”這個黃履莊是清代順治、康熙年間的揚州人,這段記載說明,他研製的這輛小車,“前後各有一個輪子,騎車人手搖軸旁曲拐,車就能前進。”盡管沒提到鏈條,並且車的前進驅動不靠腳蹬而靠手搖,但很顯然這輛小車已經很有自行車的意味了。而根據史料記載,黃履莊生後約100年,法國人西夫拉克才於1790年製成了木製自行車。

無論自行車怎麽起源,改進,發展的,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個浪漫的產物,否則世界上不可能有那麽多國家對發明這玩意兒產生如此濃厚的興趣。

對於這樣一個古現代文明結合的產物,我覺得,作為男人應該擁有一輛。不是作為代步工具,而是實實在在的休閑工具。你可以騎著自行車去散步,去呼吸新鮮空氣,去談場浪漫的戀愛,車座後麵有個白衣飄飄的女孩。甚至可以去探險,或者到遠方去旅行,購買一輛折疊自行車,把它帶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