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在這樣的墮落和悲苦中,李清照生命中的第三個男人出現了,不過這個男人的出現,充分證明了李清照的眼光越來越有問題。

在李清照孤寂之時,張汝舟(一作張汝州)為騙取李清照錢財,趁虛而入,對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當時無依無靠,便頂世俗之風嫁給張汝州。

現在細加考究,其原因應屬兩方麵的。先說軍中小吏張汝舟。他之所以那麽主動積極、千方百計、軟硬皆施地要把李清照騙婚到手,

心裏懷著兩個鬼胎:一是,傾慕李清照名門之後,才貌出眾,一代詞宗,“文章落紙,人爭傳之”,名聞朝野,一心想娶到她,抬高自己的身價,以求仕途飛黃騰達;二是,貪圖李清照手裏由趙明誠遺下的大宗文物,價值連城,一心想隻要娶了李清照,就可霸占她手中的珍貴文物,一步登天,成為巨富,就可以買高官,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再說李清照。她之所以輕易上當受騙,晚年病中再嫁“匪人”,其原因有二:一是,自丈夫趙明誠染疾暴亡,前後三年時間,一個獨身女子,年近半百,重病纏身,孤苦伶仃,精神上需要有人關懷,要有家庭的溫暖;生活上也需要有人體貼照顧,安度晚年;二是,三年來拖著重病的身子,顛沛流離,四處逃亡,吃盡苦頭,亡夫遺下這麽多珍貴的文物,在兵荒馬亂中丟失了許多,使她雪上加霜。這時,她是多麽希望能有個依靠,能有個人保護年老多病的自己,也能保護亡夫遺下的珍貴文物,不負亡夫生前的重托。加上張汝舟花言巧語,李清照像所有高知女性一樣,頭腦一熱,自以為萌發第二春,就非常愚蠢地稀裏糊塗的把自己給嫁了。

婚後,二人發現自己都受到了欺騙,張汝州發現李清照並沒有自己預想中的家財萬貫。其實,李清照和趙明誠收藏的那些寶物,經過四次流散,基本就光了。第一次流散在建炎年間(1127),二人倉皇南下,載書十五車,其餘的都留在青州鄉間。金兵攻陷青州後,一把火全燒成了灰燼;第二次是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把不少藏品暫時寄放在洪州(今南昌)趙明誠的妹婿處,結果這年冬月,金兵攻陷洪州,“所謂連艫渡江之書,又散為雲煙矣”;第三次流散也比較倒黴,當初趙明誠病重的時候,有個朋友帶著一個玉壺來看望,後來不知怎麽外頭就傳說,趙明誠夫婦向金國獻玉壺要當漢奸。李清照這下嚇得不輕,就想把手頭的文物捐給朝廷表明心跡。李清照獻出的古董政府沒拿到,卻全落到了一個借機大發國難財的將軍手上;第四次,是在會稽,住在鍾氏家中,當時李清照身邊隻剩下五六箱書畫硯墨,被鄰居夜裏掘開牆壁偷走了五箱,從此她和趙明誠窮盡一生搜集的這些東東基本上流散殆盡。

李清照也發現了張汝州的虛情假意,氣急敗壞的張汝州居然隔三岔五地就給我們的女詞人來點家庭暴力,“日加毆擊”。這時候的李清照決定魚死網破,她發現張汝州的官職來源於行賄和作假,便狀告張汝州,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妻子告發丈夫,即使印證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獄之苦。李清照入獄後,由於熟人幫忙,入獄九天便被釋放,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結束。

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李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誌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雖然編輯過程中想到趙明誠這廝對她的種種不好,但畢竟兩人也曾琴瑟和諧過,而且趙明誠要比張汝州好百倍。

多年的背井離鄉,她那顆已經殘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問題遭到士大夫階層的汙詬渲染,受到了更嚴重的殘害。她無依無靠,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最後寂寞地死在江南。死亡日期和具體地點,竟然湮滅無聞,一代才女如此結局,令人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