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招商引資調結構是自己的主張,是自己在四套班子會議上親自布置的,班子成員們紛紛行動,掀起大招商熱潮,效果初見端倪。為了充分尊重大家的意見,聽聽多種聲音,鍾祥雲點名明示江育新說說觀點發表意見。江育新不回避矛盾,開門見山直言不諱但又不一棍子打死,說話有分寸,他說:“鍾書記把握全局,對問題站得高看得遠分析透,從長遠眼光來看,綠色GDP是我們追求的法寶,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但是,我個人觀點還是要因地製宜、結合縣情,現在,我們太缺資金了,作為囯定貧困縣、革命老區縣,我們打打‘擦邊球’,隻要有利於發展的項目,不去違法亂紀,坑蒙拐騙偷,我看還是要引得來留得住,為我們貧困地區的經濟輸輸血。一切為發展讓**嘛!”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對江育新的觀點,要是拿到曾經的過去,他鍾祥雲也會這樣說與幹。但是,時過境遷,這樣做是萬萬不行的,這是原則。對於鍾祥雲和江育新來說,他們之間的理想目標似是而非,屬於誌同道不合的那一種。其實,過日子幹事業常常想尋求誌同道合的人,可人與人之間性相近、趣相投已是不易,誌同道合真是難尋,於是很是鬱悶。《三國演義》中蜀漢集團,劉、關、張誌同道合,孫吳集團卻有不少誌同道不合者,兩大集團都成了事,但是,孫吳集團事業更為長久,這就令人費解了。劉關張三人的情義是千古傳奇,不是常態。孫吳集團倒是更值得探究。當年,孫策臨死前對其弟孫權有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張昭、孫策兩個顧命大臣誌向都是為孫吳謀利益,誌同;曹操率大軍南下,他們卻一主降,一主戰,道不合。兩人大堂之上爭得麵紅耳赤,卻不影響彼此為相同之誌而合作,且一旦孫權選擇了戰,未見主降的張昭對周瑜私下使絆腳石,這樣的人格是令人尊敬的。孫劉聯手在赤壁勝了曹軍,周瑜更得孫權的信任,內外一起主了,張昭不太管事。周瑜使美人計把孫權的妹子稀裏糊塗嫁給劉備,結果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若張昭、周瑜各司其職,怕是孫家不會吃這等悶虧。孫吳集團有四大英將,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擔任過類似軍事總指揮的職務。東吳初創時,周瑜、魯肅、呂蒙各領一軍,鎮守邊地,位高權重。三人共同拱衛孫吳江山,但對西患劉備的策略卻各不相同。周瑜英氣逼人,寸土不讓,與劉備針鋒相對;魯肅則思度弘遠,借荊州給劉備,使其成為盟友;呂蒙則勇而有謀,雖輕果妄殺,擒了關羽,但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三人道不合,但相處甚好。曹操來襲,魯肅向孫權推薦周瑜;周瑜將死,又薦魯肅接任。魯肅死後呂蒙繼之。誌同而道不合,卻又如此和諧,真是高境界。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真君子不盲目趨同,即使意見相左,大家彼此尊重融合,而小人們表麵意見相同,其實背後勾心鬥角。孫權能把誌同道不合的下屬整合在一起成大業,高明。鍾祥雲對江育新的態度是包容的,是百分之百的理解。

當代官員,浮躁心態特別強。在一個地方施政,總希望搞得風生水起,引人注目,從而達到撈錢並升遷的目的。而這樣的結果,是犧牲老百姓利益換來的,殺雞取卵給曆史留下欠賬。高雲的資源十分有限,科學發展觀這一根本的“政治課”在幹部隊伍中基本都考不上及格。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經曆了“項目不論大小、投資不論多少”的起步階段後,高雲的經濟不但起色不大,而且引出了不少問題。鍾祥雲十分明白,唯有轉變單一的經濟效益觀,主動向經濟、社會和生態等綜合效益轉軌,才是高雲的發展出**。作為欠發達地區的老區貧困縣,怎樣才能提高經濟競爭力?鍾祥雲有一句常掛嘴裏的名言——環保先行,錯位發展!他采取先建汙水處理廠,再引進相關企業的做法去發展工業。高雲家具是塊寶,這項有著深厚底蘊的傳統產業最具發展潛力。在他的前任,家具產業居然成了“群體事件”的導火索。原有整合資源發展高雲家具產業的政策措施已經取締,縣委**已經廢除,高雲家具產業的潛能與效益還沒有挖掘發揮出來。為政者,應該是人類最高境界的藝術家,為政最講究的是策略更是藝術。同樣的一件事一項工作,使用的手段不同、方法各異,往往結果就會不同。手段也好、方法也罷,其實就是人的素質,素質決定著為政者治理施政的得失和成敗,這個素質最根本的落腳點就是藝術性。如果劉少連在對家具產業動手術之前,多多分析利弊、瞻前顧後,堅持“自有主張”,不抱私心雜念,不去被人利用,注意方式方法,想必這根“導火索”永遠是一根廢品,既不冒煙更不著火,那他劉少連還是那個風光無限的劉少連,高雲依舊是那個“風平浪靜”,“形勢大好”的高雲!《三國演義》中有一段關於荊州的故事,實在耐人尋味,盡管歲月的流逝拉遠了那一段曆史,但是,在後人的心中也總抹不去如煙往事。在智謀之間,荊州成了個不折不扣的軍事玩具,展示著智謀強大的力量,決定著整座城市居民的命運。領導做事不能大意,否則,突如其來的後果就像《水滸傳》中林衝發配滄州時刺在臉上的金印一樣,掲也掲不掉了。“一失足成千古恨”,以前的老掌櫃數落身邊的小夥計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是怕其大意造成閃失。小夥計後來成了老掌櫃,又會重複著過去的故事,作為過來人的他們知道遺憾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濁浪排空君莫怕,老夫看慣海潮生”,成功的領導都在變化著的滄海桑田中拾取了印有歲月刻痕的貝殼,而拾取過程如蚌一樣,夾裹著沙石,在疼痛中磨礪出**美麗的珍珠。藝術決定著事業的前行逆退,決定著事業的興旺失敗。經濟結構要轉變要調整,家具市場要激活要振興,鍾祥雲會不會重蹈覆轍?他這把“手術刀”能否解除家具產業半死不活的癌變之痛?這,就得看看鍾祥雲的政治藝術和領導藝術了。

鍾祥雲是從去年秋天來到高雲的,掐指算來,也有十來個月,通過這些月的摸索,按照市場規律和成**則,改變過去分散經營式模式、整合各種資源要素、形成產業集群的組團發展,構成新的增長方式是最佳的“羅馬之道”。高雲不同,前有教訓、後有擔憂,一旦“變法”失敗,不死則傷。曆史上的戊戌變法,出發點是多麽的美好,維新人士躊躇滿誌,愛國救亡,為挽救民族危機而奔走呼號。最終呢?慈禧太後囚禁光緒,逮捕維新派人士,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戊戌六君子”被殺於京城的菜市場口刑場。其實,戊戌變法脫離了廣大人民群眾,維新派采取改良的辦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沒有實權的皇帝身上;在頑固勢力的進攻麵前,他們又寄希望於心術不正的袁世凱和外國侵略者。因此,維新運動如同曇花一現很快歸於失敗。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資產階級改良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行不通的。

高雲家私沒有知名品牌企業,需要大力培植龍頭企業。目前高雲家具產業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尚沒有一家知名大型企業。由於這其中大部分是小企業,不利於整個行業的壯大,因而必然要淘汰一部分產能小、設備陳舊、經營粗放、技術落後的小企業。但是這種淘汰,政府不能過多幹預,隻能是在市場的自身淘汰調節下,適當加以幹預、引導、扶植。因為,高雲家具行業的特殊性,這是個基於四千多家企業的大行業,各類從業人員達到十五萬之眾,很多人依靠他養家糊口,牽一發而動全身,貿然出台任何政策,做出任何決策,都可能引起行業的動**。福建**的服裝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培育了一大批知名企業,反過來,這些知名企業又促進**服裝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形成了集群效應,帶動了十幾個相關的大小產業,使地方經濟蒸蒸日上。目前,高雲家具市場就缺乏這樣的知名大型企業、龍頭企業。依照高雲家具業目前的規模水平,今後需要培植五到十家龍頭企業起到帶動作用,發展一百家左右的骨幹企業起到促進作用,健全並完善油漆化工、木工機械、小五金、產品包裝等配套企業以起到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