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鬆弛

通過手和腳的動作建立領地範圍,其實是源於心理上出現的防禦意識或進攻意識,是感受到威脅或者需要展現權威的時候所采取的措施。但是通過製度既定領地範圍的人,是不需要使用這些擴張性的動作來向他人展示領地範圍的。盡管我們不研究如何通過製度確立權威地位,但我們對一個具有絕對掌控權的人在自己的領地中的反應和表現很感興趣。

在自身具有絕對掌控權的領地範圍中,領地主最主要的表現可以分為兩種:炫耀和不緊張。

7.2.1 炫耀

炫耀不是通常所說的那種膚淺表現,恨不得別人不認識自己,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本事。這裏講的炫耀,是指積極強勢風格的自然散發,可能是運籌帷幄的儒雅,也可能是攻無不克的霸氣,能帶給下屬很強的安全感和權威感。也有人用“有氣場”來形容這種狀態。

走路時晃動身體,就是炫耀反應的絕佳案例。這種晃動不是街頭混混那樣故意大搖大擺,那種風格是為了標榜自己很厲害。這種晃動動作幅度本身並不大,是個人習慣。

7.2.2 不緊張

與炫耀這種反應不同,另外一種在自己的領地中的反應是“自由自在,不拘小節”,這源自行為人完全放鬆的心態。

每個人的放鬆狀態不盡相同,有的人邋遢賴床,有的人興奮張狂。我們沒有辦法總結出一個適用性很強的比較普遍的形態,因此隻列舉一個常見的例子供大家參考,拋磚引玉——中國帝王的修養。

在中國古代,皇家針對儲君有嚴格的訓練體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求君王在走路的時候要呈現出“龍驤虎步”的姿態和氣勢。其實這種要求同時達到了兩種效果:一是可以使君王看起來非常自信,高高在上,體現出其掌控一切的心理狀態,使觀者產生敬畏;二是使君王培養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不論遇到什麽事情,在公眾麵前總是保持這種冷靜的和有把握的反應,用以安撫臣子之心。試想,如果在很好或者不好的情況下,君王蹦蹦跳跳,或者急哄哄地來回踱步,恐怕手下人的心跳速度早就陡然升高了。

?測試案例

心理學專業人士挑戰微反應測試

在我們早期進行測試的過程中,有一位被測試人是心理學專業的碩士畢業生,他在答應接受測試的時候,對我們的研究持懷疑態度,試圖使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破解”我們的測試。所以,在我們見麵的時候,他雖然說話很客氣,但下巴自始至終輕微抬起,握手也隻是點到為止,坐下的那一瞬間,采取了敞開雙腿的挑釁姿態,軀幹舒展地靠在椅子上,呈非常經典的掌控狀態。

測試開始後,首先進行了基線測試,我們針對心理學研究的內容設計了幾道測試題。由於題目所討論到的內容非常專業,所引用的前輩學者的觀點豐富而準確,被測試人不由自主地把雙腿收回為正常坐姿狀態,並挺直了上身,開始認真對待測試人員。隨後的測試比較順利。

測試結束後,在看過全部測試的分析報告之後,他表示了對這項研究的認可,並表達了參加研究的積極意願。

最鬆弛的表現,是完全不在意,沒有社交行為。

上級擁有絕對權威的情況下,對下級發布指示或命令的時候,鮮有出現前麵講過的傲慢反應,而更多的是平和與無聲的威嚴。因為他不是簡單的自以為是,而是真的有生殺大權。他不需要動用個人的能量來努力推進或者催促下屬去執行,一切順暢地運轉全部依靠體製或者個人崇拜來促成,所以他的臉上就會很平靜,沒有什麽表情,就連眼睛也不會完全睜開,上眼瞼往往會遮住一部分眼球。

7.2.3 不拘小節的晃動

在放鬆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人(尤其是女人)會用腳尖勾起鞋子輕微晃動,這是一種典型的自在表現。

試想一下,如果這個時候老板要開除她,恐怕她是不會有心情做出這種動作的。

但是,勾腳尖並不都是放鬆的表現。如果被測試人遇到了壓力,需要放鬆自己的話,也會勾起腳尖,但這種勾起是緊繃繃的,隨之而來的有可能是再反向繃直腳尖,隨後放鬆。這應該屬於一種通過肌肉運動來調節身體緊張程度的安慰方式。

7.2.4 抖腿

很多人認為,雙腿抖動代表這個人很輕鬆。

事實上,也的確有很多人在鬆弛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做出抖腿的動作來表達內心的輕鬆和愜意。

但是,作為微反應的分析方法,一定要小心,要找到刺激源、基線和反應形態三個要素後再開始分析。所以,抖腿的意義沒有這麽簡單,絕不是一看到抖腿就可以得出輕鬆的結論。

初次對行為分析感興趣的人,會經常問一個問題:“抖腿代表什麽?緊張嗎,還是放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摒棄“代表什麽”這個刨根問底的追求,安靜下來,保持中立,體會一下抖腿這個動作本身,以及它的生理作用。

站姿狀態下還會抖腿的,多半是生理疾病,我們暫不討論。坐姿狀態下,不論是踮起腳尖上下抖動,還是雙膝裏外微微擺動,都算作抖腿動作。安靜而平和地體會一下這個動作,你會發現,它可以非常明顯地帶來生理快感——不要想歪,是指可以放鬆臀部和大腿部分的肌肉,改善血液循環,神經係統會傳遞一個加分的舒適感信號給大腦。

簡單地說,抖腿這個動作是舒服的。

看到這裏,不要著急下結論“抖腿是放鬆”。

坐在KTV裏唱歌或者坐在餐廳裏喝酒的時候,這些抖腿動作就是在自我享受。

但是,如果是在麵試求職、商業談判、重要會議等這些有壓力的情境下呢?有空享受自己的放鬆動作嗎?

我們要記住一個觀點,人做任何事情,都是趨利避害的。你在飯店和KTV看見的抖腿,代表的是“很鬆弛、很舒服”;你在談判和開會的時候看見的抖腿,則恰好代表對方心裏有壓力。

看到這裏,也不要著急下結論,認為“隻要是莊重嚴肅有壓力的情況下出現抖腿,就代表他緊張”。

請各位再仔細想想,下麵的兩種狀況是不是都代表緊張。

情景一:小痞子,平常就沒正行,因為打架鬧事被帶到公安局。問話的時候,一開始就搖頭晃腦帶抖腿,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後來,發現自己要被刑拘,整個人就呆在那裏,腿也不抖了。這個從抖到不抖的過程,是不是代表了從不緊張到緊張的心態變化?

情景二:高級官員,平日城府頗深,舉止得體,沒有一個動作和一個眼神是會浪費的。因為涉嫌貪汙被立案調查。談話起初,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在被問到關鍵問題的時候,一條腿開始輕微抖動,動作幅度幾不可見,但嘴上卻還在流暢地辯解。這個從全身精良控製到出現微微抖動,是不是代表了緊張度增加?

判斷抖腿是什麽意思,需要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誰在抖?他平常抖嗎?這叫基線。

(2)什麽時候抖的?平常一直都在抖,可能是習慣,可能是演戲,沒有任何判斷價值。平常不抖,在關鍵問題上突然開始抖,這個抖動有價值。

(3)抖得明顯嗎?在KTV和飯店的抖腿不會偷偷摸摸,本來就衝著快感去的,必須抖起來!但是被談話的時候微微地抖動,而且他本來不抖的,那麽這個抖腿就是我們要找的微反應破綻。

我們現在掰開揉碎了分析剛才的兩個案例。

情景一:小痞子,平常就沒正行,因為打架鬧事被帶到公安局。問話的時候,一開始就搖頭晃腦帶抖腿,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後來,發現自己要被刑拘,整個人就呆在那裏,腿也不抖了。這個從抖到不抖的過程,是不是代表了從不緊張到緊張的心態變化?

分析:

一開始就連晃帶抖沒正行,是因為沒有教養,也是所參與的社交圈子熏陶出來的壞習慣。他覺得,隻有這樣才能顯得酷和“入流”,才能和小夥伴們建立好關係。所以,這個抖腿的動作屬於基線,說明小痞子不知深淺地認為自己有掌控感,是領地反應的鬆弛表現。但是基線如此,抖腿本身就沒有意義了。

但是,當得知被刑拘的一瞬間,整個身體的動作都停了,腿也不抖了,這個反應是非常有意義的,它叫作凍結反應。

情景二:高級官員,平日城府頗深,舉止得體,沒有一個動作和一個眼神是會浪費的。因為涉嫌貪汙被立案調查。談話起初,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在被問到關鍵問題的時候,一條腿開始輕微抖動,動作幅度幾不可見,但嘴上卻還在流暢地辯解。這個從全身精良控製到出現微微抖動,是不是代表了緊張度增加?

分析:

高級官員不會允許自己做出任何一個沒有意義的動作,這是他常年在官場裏麵養出來的高效率習慣——資源和事務太多,無暇幹閑事;盯著自己的眼睛太多,不能隨便做動作。這個靜默的狀態是他的基線。基線如此,說明在一開始談話的時候,他的心理狀態是有控製的。

但是,當聽到一個對他而言不利甚至有危險的提問時,他的一條腿居然衝破了習慣的控製和意誌的控製,開始抖動起來,這就證明了生物層麵的情緒意誌比社交層麵的邏輯意誌更強大。表麵上,他還保持著平靜,但心裏非常煎熬,所以生物層麵的情緒意誌會要求他主動尋找生理舒適,用以自我安慰。這個反應叫作安慰反應,用生理舒適彌補心理不適,但當事人並不知情。

7.2.5 聲音

聲音的頻率適中,符合本人的常態,既不會音調過高,因為過高的音調是需要更多的興奮能量使聲帶加強振動才能產生的;也不會有氣無力。講話的頻率符合行為人的習慣,有可能很慢,因為快速的語言對應快速思維和高速發聲係統運動,對興奮度要求高,對能量消耗較大。但具體頻率因人而異,需要先行掌握被測試人的基線標準才能做出比較準確的判斷。

上麵這些狀態描述的是在自己地盤上完全不用操心的狀態,表示很正常,既沒有負麵情緒,也沒有什麽值得高興和興奮的事。針對每個不同的被測試人,按照上述框架來記錄他們的行為習慣基線和神經係統鬆弛基線,對於後麵觀察變化和分析微反應而言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