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隼鳥2號的著陸窘

上一章我給你們講了隼鳥號的精彩故事,這個故事隻要把真實的情節敘述出來,就是一部電影,連編劇都不需要了。而下麵要登場的是隼鳥號的升級版——隼鳥2號,它的旅程依舊精彩。

2018年6月27日,地球上的夏至剛剛過去。在位於神奈川的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控製室內,隼鳥2號項目的總負責人津田雄一與他的600位同事,正焦急地等待著什麽。沒錯,這個時刻到來了!在發射後的第1302天,隼鳥2號經過3億千米的長途跋涉,終於抵達了距離目標小行星龍宮20千米左右的地方,並且與小行星保持了相對靜止。

這一刻,控製室內立刻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研究人員們歡呼雀躍——4年的等待終於沒有白費。很快,隼鳥2號就傳來了小行星龍宮的第一套珍貴的特寫照片。可是,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當小行星龍宮的地貌逐漸顯現出來後,笑容在津田雄一臉上凝固了。他怎麽也沒有想到,小行星龍宮竟然是這個形狀,這張令人吃驚的“麻臉”或許會引發災難性的後果……

那麽,小行星龍宮到底長什麽樣呢?為什麽小行星的“顏值”對著陸至關重要?隼鳥2號到底有沒有順利著陸呢?

咱們書歸正傳,從頭講起。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隼鳥2號。

基於隼鳥號的教訓,隼鳥2號做出了一些針對性的改進(1)。

第一個重要改進針對姿態控製係統。隼鳥號有三個用於姿態控製的反作用輪,但在第一次著陸前就壞了兩個。隼鳥2號增加了一個反作用輪,並且盡量少地去使用它們。

另一個重要改進針對燃料和氧化劑管道的走線。隼鳥號有兩種走線管道,但遇到問題時都不管用,在第二次著陸後發生了可怕的燃料泄漏。所以,隼鳥2號的化學推進係統進行了優化,具體方式有改進閥門清洗方法和氣密性試驗、減少焊接位置、審查焊接程序等(2)。

隼鳥2號還改進了離子發動機。隼鳥號有四個離子發動機,在任務的最後,它們老化嚴重,壞的壞,傷的傷,最後勉強才拚湊出一個好用的。所以,隼鳥2號用等離子體保護放電器的內壁,並且通過加強磁場來降低電子發射所需的電壓,來延長發動機的使用壽命(3),引擎的推力水平也增加了20%左右。

我們再來看看這次隼鳥2號探測的目標——小行星龍宮。它位於地球和火星之間,於1999年被發現。“龍宮”這個名字和隼鳥號拜訪的絲川一樣,都是日本決定對它進行探索後才起的名字,來源於日本民俗故事《浦島太郎》。在故事中,漁民浦島太郎救了一隻烏龜,烏龜為了報恩,將他帶到了水下的龍宮。浦島太郎愛上了一位懇求他留下來的公主,三天之後他希望回到水麵。作為一份離別禮物,公主給了他一個盒子,告訴他永遠不要打開。回到家後,浦島太郎震驚地發現300年過去了,他認識的每個人都已經死了。在困惑中,他打開盒子,立刻被一團白霧籠罩。當白霧消失後,他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老人,因為盒子裏有他的過去。(4)你能不能從這個故事中聽出“龍宮”的寓意呢?

在故事中,浦島太郎在“龍宮”的盒子裏找到了他丟失的過去。而隼鳥2號的目的就是取得小行星龍宮的物質樣本,並帶回地球,希望從中獲取太陽係最初的信息。

龍宮是一顆C-型小行星(5),比隼鳥號探索的絲川更加原始,像一顆“時間膠囊”。了解小行星上的物質構成有助於我們了解地球和生命的起源。由此可見,龍宮絕對是被寄予厚望的。那麽,在出發之前,隼鳥2號研究團隊對龍宮了解多少呢?

通過紅外觀測,研究團隊知道龍宮的直徑約為900米,表麵積有9個足球場那麽大,大致呈球形。它的反射率很低,僅有0.05,就像一個黑色的土豆。

隼鳥2號在4年中不斷傳回龍宮的照片,但始終都像打著馬賽克,不見廬山真麵目。於是,就有了本章開頭的那一幕。當隼鳥2號距離龍宮僅20千米,拍下第一張特寫近照時,研究人員還真被嚇了一跳——誰都沒想到,龍宮不是預想中的球形,而更像一個奇異的算盤珠。更可怕的是,龍宮有一張麻子臉,上麵密密麻麻滿是凹凸不平的岩石。

為了弄清岩石的數量,項目團隊用綠色在龍宮的照片上標記出直徑大小在8—10米的岩石。(6)這是一張讓人忍不住犯密集恐懼症的圖片——滿眼都是星星點點、熒熒的綠色。

這些岩石的分布事關隼鳥2號任務的成敗。因為隼鳥2號的著陸條件很嚴苛,著陸點必須滿足以下幾點要求(7):

1.表麵的傾斜度平均在30°以內。

2.著陸時,隼鳥2號的太陽能電池板需要與龍宮表麵平行。如果著陸點部分傾斜,航天器的姿態也將傾斜,進入太陽能電池的太陽光會減弱。

3.應有一個直徑約100米的平坦區域。隼鳥2號自主著陸時,導航製導係統的精度估計約為±50米。因此,為了安全著地,必須選擇一個直徑約100米的平坦區域。

4.周圍的巨石高度不高於50厘米。隼鳥2號的下端有一個從表麵收集材料的采樣器喇叭,長度約為1米。因此,當采樣器喇叭的尖端接觸地麵時,周圍的巨石不能高於50厘米,否則隼鳥2號就會有“觸礁”的危險。

5.表麵溫度低於97℃。接地點的溫度必須低於此極限,以防止由於地麵熱量導致隼鳥2號安裝的設備因過熱而失效。

因此,岩石遍布的龍宮有一個致命的問題:無法滿足著陸條件中的第3點——無法提供一個直徑約100米的平坦區域。別說100米了,它上麵甚至連一個直徑為20米的平坦區域都難以找到。

再回看隼鳥2號,它長1米,寬1.6米,高1.25米。兩邊的兩個大翅膀——太陽能板,長6米,寬4.23米。這個大小相對於龍宮的“岩石叢林”來說,就顯得太大了。所以,著陸龍宮最大的難題就是找到一個“落腳點”。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隼鳥2號導航製導係統的精度是可以提高的。通過練習,可以從現在的±50米達到±20米,甚至±10米。於是,隼鳥2號項目團隊兵分兩路:第一路通過不斷測試來提高著陸精度;第二路仔細研究龍宮的地形,努力找出一個適合的著陸地點。

2018年8月17日,行動正式開始了。

隼鳥2號團隊在分析了各種地點的巨石分布圖之後,把岩石數量較少的L08確定為隼鳥2號著陸點的第一備選,L07和M04作為後備選項。名稱“L”和“M”指的是低緯度(L)和中緯度(M)位置。(8)

這裏我要特別說明一下,隼鳥2號還有兩個小型的附屬設備,一個叫小型巡視器,另一個叫著陸器。它們倆就像是隼鳥2號派出的偵察兵,可以提前在小行星上著陸,為隼鳥2號提供更精確的數據。

9月21日,小型巡視器順利著陸。10月3日,著陸器順利著陸。

小任務的接連成功讓所有人都振奮不已,人們暫時從著陸困難的陰霾中走出。很快又傳來好消息:在隼鳥2號項目團隊的努力下,著陸範圍再一次縮小,圈畫出了石塊較少的L08-B區。正當大家以為萬事大吉,隼鳥2號著陸無憂時,意外發生了。

隼鳥2號團隊突然宣布:原定於2018年10月底著陸的計劃,將推遲到2019年1月以後。在2018年10月1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研究人員無奈地說:“龍宮開始對我們張牙舞爪了。”

這個消息非常突兀。從隼鳥2號的官方推特來看,簡直完全沒有道理,前一篇還是一切順利,怎麽突然就推遲了呢?還一下子就推遲了3個月?

隼鳥2號團隊官方給出了兩個原因:一是為了通過現有的數據更好地了解龍宮的地表條件,二是為了增加隼鳥2號的導航精度。(9)其實,導致著陸計劃推遲的導火索,是一個月前的測試中發生的意外。

一個月前,隼鳥2號在降落到600米處時,自動停止了下落,並且突然和地麵失去了聯係。地麵的研究人員除了等待別無他法。等信號恢複後,他們竟然發現隼鳥2號已經自動返回到了20千米處。(10)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隼鳥2號失聯、自主攀升的行為看似詭異,其實原因非常簡單,甚至有點好笑——龍宮太黑了。別忘了,龍宮的反射率隻有0.05,在漆黑的宇宙背景下,就像黑人掉進煤堆一樣,很難找到。而隼鳥2號是通過激光來測定距離的,如果龍宮太黑,光反射不回來,探測器無法獲取高度,為了躲避風險,就會自動上升。2018年10月3日,著陸器的官方推特發了這樣一條推文:“哇!龍宮是如此黑,我無法定位自己。我不得不使用我的搖臂重新定位,以便我可以繼續收集科學數據……現在好多了!”(11)

這次意外暴露出一個關鍵問題:麵對漆黑的龍宮,隼鳥2號激光測距的定位方法有時會失效。有沒有一種更好的定位方法呢?

你不妨想一想,如果一個黑人掉入煤堆,如何使他迅速被認出?很簡單:讓他咧嘴一笑,露出白牙。隼鳥2號精準定位的關鍵就在於:在龍宮上布置一顆“白牙”,也就是釋放會發光的標記球。隼鳥2號隻要瞄準“白牙”,就能被精準地引導了。

這個設想很好,但實際操作起來,導航精度能否達到要求呢?這需要謹慎的實驗來驗證。於是,隼鳥2號團隊進行了兩次“排練”。這次,命運向隼鳥2號團隊露出了微笑,兩次排練都進行得非常順利。

10月25日,隼鳥2號利用激光測距(LRF)的方法,自動下降並懸停在L08-B區上空,在龍宮上投射出一個小小的影子。然後,像是母雞下蛋一樣,一個圓圓的標記球從隼鳥2號底部釋放出來,直直地落在龍宮上,滾動了幾米。標記球是用逆向反射材料製作的,能夠反射太陽光,形成一個亮晶晶的光點。雖然隻有10厘米大小,但它卻是龍宮上導航的燈塔。

這一天,隼鳥2號項目團隊興奮地在推特上寫道:“這個嚐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現在,隼鳥2號成功著陸的一個重要條件“導航定位”已經順利滿足。但是隼鳥2號依然麵臨一個大難題:符合要求的著陸地點還是沒找到。經過幾輪測試和練習後,導航的準確度已經提高到了±15米。也就是說,符合要求的平坦區域直徑達到30米即可。但問題是,L08-B的直徑僅為約20米。

幸運的是,這個棘手的問題也剛好被10月25日釋放的“燈塔”解決了。原來,“燈塔”的存在,為隼鳥2號提供了一種“精確觸地”的方法,把最終的導航精度提高到了±2.7米。換句話說,直徑20米的空間綽綽有餘了。

最終,隼鳥2號選擇了離目標標記較近的L08-E1區。那裏比L08-B區狹窄,寬度為6米,剛剛滿足隼鳥2號現在的導航精度。(12)項目團隊說:“雖然這個區域的大小隻是勉強夠用,但我們會嚐試在這裏觸地得分。”

終於,在一顆小小標記球的幫助下,所有難題迎刃而解。隼鳥2號已準備就緒,可以迎接最後的光輝時刻了。

2019年2月6日,隼鳥2號團隊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東京辦事處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向全世界宣布:觸地時間定在2月21日,著陸位置為L08-E1。

整個著陸過程沒有地麵幹預,隼鳥2號隻能靠自己。

2月21日,東京時間13點45分,隼鳥2號開始以0.9米/秒的速度下降。在下降到距龍宮40米處時,它“看到了”標記球,緩慢地移動過去。(13)突然,它停下了,因為這附近有一塊2米高的岩石。隼鳥2號不得不繼續調整自己的姿勢。終於,它避開了所有大型岩石,準確到達了著陸點的上空,就像獵人鎖定了獵物一樣,非常耐心地一點一點接近目標。

就這樣,下降一直持續到第二天上午7點29分,隼鳥2號的底端抵達了龍宮。它僅輕輕地一觸,便迅速彈起,激起碎石飛舞,然後優雅地重新回到上空。

與隼鳥號的設計一樣,所謂的“著陸”,其實就是蜻蜓點水那樣輕輕碰一下。在隼鳥2號底部有一個長長的、筒狀的東西,名為“取樣喇叭”。在它的頂端接觸小行星表麵的瞬間,它會發射子彈,在龍宮的表麵激起碎片,這些碎片會被取樣喇叭收集起來。整個過程複雜且迅速,僅在幾秒之內便能完成,之後隼鳥2號立刻轉為上升狀態。這精彩的瞬間被稱為“觸地得分”。

由於信號延遲,幾分鍾後,地麵上的隼鳥2號項目團隊才接到“著陸”成功的信號。一時間,控製室裏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人們高聲歡呼、互相擁抱,總負責人津田雄一更是忍不住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然而,著陸成功隻是一個開始。

2個月後,2019年4月5日,隼鳥2號向小行星龍宮表麵發射了攜帶9.5公斤炸藥的撞擊器——SCI。在爆炸的巨大威力下,小行星地下岩石噴湧而出。撞擊器給龍宮表麵製造了一個人工撞擊坑,炸出了小行星的深層物質。

又3個月後,2019年7月11日,隼鳥2號二度成功登陸小行星龍宮,采集到了上次炸出來的地下岩石標本。

在我們歡度國慶節期間的10月3日,日本官方宣布,隼鳥2號成功完成了小行星漫遊車的釋放任務。至此,隼鳥2號的小行星考察任務全部完成。它於2019年12月3日出發返回地球,預計2020年年底回到地球的懷抱。

看起來一切都很順利。但別忘了,太空探索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意外,在沒有拿到最終的樣品前,隼鳥2號的任務都有可能因為任何微小的失誤而前功盡棄。因此,隼鳥2號團隊絲毫不敢大意,現在依然是他們最為緊張的時候。

讓我們一起期待隼鳥2號的歸來吧。或許你不願意看到日本在太空探索領域與我國有的一拚,但這一刻,我還是希望你暫時放下民族感情,這畢竟是代表全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日本在太空探索領域取得的成果是屬於全人類的,將來總有一天,人類要向宇宙社會展示我們的文明史。當我們麵對外星文明時,我們一定會說:“人類,而不是美國人,於1969年7月20日登上月球;人類探測器,而不是中國探測器,於2019年1月3日成功登陸月球背麵;人類探測器,而不是日本探測器,於某年某月某日,第二次將小行星物質帶回地球。”

科學是屬於全人類的壯麗事業,任何科學成就放到宇宙的大背景下,都是屬於全體人類文明的成就。

(1)M. Yoshikawa, H. Kuninaka, N. Inaba, Y. Tsuda, HAYABUSA 2, THE NEW CHALLENGE BASED ON THE LESSONS LEARNED OF HAYABUSA. JAXA, https://ssed.gsfc.nasa.gov.

(2)Hayabusa 2 Project Team, Hayabusa 2 Information Fact Sheet, Ver. 2. 3, pp46, Jul. 5, 2018.

(3)Overview of Hayabusa 2 Major Onboard Instruments, https://global.jaxa.jp/.

(4)Hayabusa 2 Project Makoto Yoshikawa, What Kind of Asteroid is Ryugu?, http://www.hayabusa2.jaxa.jp/, Apr. 4, 2018.

(5)C-型小行星:含碳的小行星,它們是最普通的小行星,約占已知小行星的75%。

(6)Tatsuhiro Michikami, Boulders on the Surface of Asteroid Ryugu, http://www.hayabusa2.jaxa.jp/, Aug.31, 2018.

(7)Hayabusa 2 project, The Touchdown Site, http://www.hayabusa2.jaxa.jp, Feb. 19, 2018.

(8)Hayabusa 2 Project, Determination of Landing Site Candidates!, http://www.hayabusa2.jaxa.jp, Sept. 3, 2018.

(9)Hayabusa 2 project, Schedule Change for the Touchdown Operation, http://www.hayabusa2.jaxa.jp,Oct. 14, 2018.

(10)Operation Status, http://www.hayabusa2.jaxa.jp.

(11)原文是:Wow! Ryugu is so dark that I had trouble orienting myself. I had to use my swing arm to relocate so I could continue collecting scientific data... Much better now!

(12)Hayabusa 2 project, The Touchdown Site, Feb. 19, 2018.

(13)詳見JAXA發布的視頻:Asteroid Explorer “Hayabusa 2” Launch Live Broa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