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賞月與螃蟹最配
賞月,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尤其是八月十五賞月。八月的天氣秋高氣爽,八月的天空空明澄淨,中秋節的月亮最圓最美。
唐朝詩人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一詩中就寫出了八月十五的月亮照在庭院中的美景。在這樣的美景中,若有美食相配,有親情相伴,是不是心情更美呢?看看兒童漫畫家、散文家豐子愷是怎麽說的吧。他在散文《憶兒時》中,就回憶了一家人聚在一起賞月、吃螃蟹的幸福時光。
文中,豐子愷的父親說蟹是至味,而且還把吃蟹分為外行和內行。外行常常被蟹螯上的刺刺到,使手指出血,蟹肉也剔得不幹淨。在豐子愷眼裏,父親可是吃蟹的行家,他有一套吃法:“先折蟹腳,後開蟹鬥……腳上的拳頭裏的肉怎麽可以吃幹淨,臍裏的肉怎麽剔出……腳爪可以當作剔肉的針……”能把蟹肉剔除得非常幹淨,不浪費,把蟹肉積到蟹鬥裏,吃得非常精致和享受,吃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讓豐子愷很是佩服。
美食可以吃到很高的境界,賞月又何嚐不是?在《十五夜望月》中,詩人寫道:“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同是望月,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想法。
古往今來的詩人寫下了很多絕美的詩句,來抒發賞月的心情。像蘇軾的“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寫出了自己對美好月夜的留戀,對仕途不定的感慨。而李白麵對明月吟出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表達了欲醉欲仙的清歡。
吃著螃蟹賞月已是很美的享受了,若能引發一點秋思則是更高的境界。麵對菊黃蟹肥、良辰佳節,我們會引發什麽秋思呢?抑或是不落窠臼,別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