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巡遊江都

隋煬帝把營建洛陽、開鑿運河和巡幸江都作為三位一體的問題來看待。前兩件事都辦完了,接下來就是巡幸江都了。

大業元年(605)八月,通濟渠和邗溝剛一開通,隋煬帝馬上發布命令,從洛陽出發,沿著新開鑿的大運河,巡遊江都。這次巡遊,排場可太大了,創造了三個空前絕後。

第一,船隊規模空前絕後。

第二,船夫人數空前絕後。

第三,沿途供應空前絕後。

先看第一個特點,船隊規模空前絕後。根據《隋書·煬帝紀》的記載,為了這次巡遊,事先建造的船隊有龍舟、鳳艒、黃龍、赤艦、樓船等大小船隻數萬艘。其中,真正使用的也有數千艘。這“數千艘”是什麽概念?唐朝杜寶的《大業雜記》有一個詳細的清單,包括:龍舟一艘,翔螭一艘,浮景舟九艘,漾水彩舟三十六艘,五樓船五十二艘,三樓船一百二十艘,二樓船二百五十艘,等等,加起來一共五千一百九十一艘。

這五千多艘船,可以按照船隻級別和使用者的身份大致分為三等。

第一等是水殿,是皇帝和後妃乘坐的。包括隋煬帝乘坐的龍舟,蕭皇後乘坐的翔螭,高級妃嬪乘坐的浮景舟和中下級妃嬪乘坐的漾水彩舟。為什麽這些船統稱水殿?因為它們都是宮殿式設計。

其中,隋煬帝乘坐的龍舟最大,高四十五尺、闊五十尺、長二百尺。隋朝一尺大約相當於三十厘米,換算下來,這個龍舟就有六十米長、十五米寬、十三米高。這十三米的高度被分成了四層。其中,最上層分為正殿、內殿和東西朝堂,中間兩層一共有一百二十(另一說法是一百六十)個房間,最下層則是宦官和船夫居住。整個船體到處裝飾金銀珠寶,還掛滿流蘇,遍插羽毛,通體金碧輝煌,分明就是一座水上宮殿!

其次是蕭皇後乘坐的翔螭舟。翔螭舟比龍舟稍微小一號,但是,規格和裝飾則是一樣的,也是四層結構,五彩煥然。

翔螭舟之下是高級妃嬪乘坐的九艘浮景舟,一共三層,所以又叫小水殿。

浮景舟之下是貴人、夫人乘坐的漾水彩舟,一共三十六艘。漾水彩舟的規格再降一等,隻有兩層,又叫大朱航。

這四十七艘船共同構成了水殿,算是船隊裏的第一等。

第二等姑且稱為樓船,是給官員乘坐的。其中,諸王、公主以及三品以上高官乘坐的叫五樓船;四品官和一些高僧、高道乘坐的叫三樓船;五品官和各國使節乘坐的叫二樓船;五品以下官員和家屬乘坐的叫黃篾舫。這些船具體什麽樣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從名稱來看,或許是從五層樓到一層普通船遞減的結構。

第三等則是普通士兵乘坐的運兵船。除此之外,還有裝儀仗和物資的運輸船。

這麽多船一共搭載了多少乘客?最保守估計應該不下十萬。這麽大規模的船隊,在水麵上排列開來,從頭到尾就是二百裏長,按照《資治通鑒》的說法,是“舳艫相接二百餘裏,照耀川陸,騎兵翊兩岸而行,旌旗蔽野”。船頭、船尾接在一塊兒,在水麵上排開二百多裏長,光彩奪目,把山水都照亮了。兩岸還有騎兵打出來的旗幟,鋪排開來,遮天蔽野。場麵極其宏大。單是從第一艘船起航,到最後一艘船離港,就整整用了五十天時間。

這樣大規模、高規格的船隊,恐怕連明朝的鄭和下西洋或者清朝的乾隆南巡,都要望塵莫及!

再看第二個特點,船夫人數空前絕後。古代沒有機動船,船要麽是依靠風力,揚帆起航;要麽是靠人力,由船夫劃槳,或者由纖夫拉著走。隋煬帝這些船個頭太大,而且運河風力不足,所以,都是纖夫拉著走的。纖夫都是由什麽人來擔任的呢?各種記載的說法就不一樣了。按照《大業拾遺記》《隋煬帝豔史》這一類筆記小說的說法,這些拉纖的可不是一般的纖夫,而是一些妙齡少女。

為什麽要選妙齡少女做纖夫?據說這是大臣王弘出的主意。他說陛下的龍舟如此華麗,如果用男丁拉纖,影響美觀。不如到江南去選一千名十五六歲的女孩子,讓她們打扮成宮女的樣子拉纖,多有情趣啊。

隋煬帝一聽也覺得有趣,但是又擔心女孩子體力不好,萬一拉不動怎麽辦?王弘笑說,這好辦。如果一千個女孩子拉不動,就再選一千隻白色的小山羊,一個美女配一隻小羊,人力畜力加起來,不就行了?隋煬帝一聽,大喜過望,就依計而行了。

為什麽用羊不用牛馬?因為在古代,羊是具有某種色情含義的動物。西晉武帝司馬炎曾經乘坐羊車到後宮巡遊,羊停在哪位夫人門前,就臨幸哪位夫人。所以,羊和美女是風流絕配,可以凸顯隋煬帝的荒**。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隻是一個段子。那麽,事實究竟如何呢?可怕的是,事實比段子還誇張。

隋煬帝巡遊,絕對不是隻用了一千個纖夫,而是總共用了八萬人。其中,給龍舟拉纖的叫殿腳,一共一千零八十人,分為三番,三班倒,每番三百六十人;給翔螭拉纖的也叫殿腳,一共九百人,分成三番,每番三百人。給浮景舟拉纖的叫黃夫人,每船一百人,一共九百人,以此類推,級別越低,船夫越少,一直到運兵船和運輸船,就不給纖夫了,都是由士兵自己拉纖。

這些拉纖的纖夫都統一著裝,特別是給皇帝、皇後和妃嬪拉纖的,一律身著錦襖,遠遠望去,簡直就是移動的雲錦一樣。這樣的排場,也是空前絕後。

再看第三個特點,沿途供應空前絕後。隋煬帝這個船隊的乘客最少是十萬人,拉纖的船夫又有八萬多人,加起來,就差不多是二十萬人了。這麽多人,路上的物資供應怎麽解決?總不能帶著肉、蛋、奶上路吧?沒錯,隋煬帝才不帶這些呢,所需物資一律由沿途州縣供應。

怎麽供應呢?隋煬帝下令:“所過州縣,五百裏內皆令獻食。”也就是說,隻要是運河沿岸五百裏以內的州縣,都有供應物資的義務。

皇帝擺這麽大的排場出來了,周圍的州縣哪敢不小心伺候,唯恐自己送的不夠多、不夠精,讓皇帝不滿意,所以都是竭盡所能。每個地方一送都是好幾百抬,水陸奇珍應有盡有。光是被征調來送飯的民夫每天都在十萬以上,真是家家**,人人不安。州縣送來這麽多東西,隋煬帝一行能吃得完嗎?根本吃不完。吃不完怎麽辦?扔掉就是。很多東西動也沒動,直接就填埋在路邊了,這真是巨大的浪費!

可能讀者朋友會覺得,隋煬帝這件事做得太差勁了。為了自己遊山玩水,就這樣浪費民力,虛耗資財,這不是一個昏君嗎?在很大程度上確實如此。遊江都可能是給隋煬帝帶來最多罵名的事情,曆史上基本沒有什麽正麵評價。不僅對這件事本身沒什麽正麵評價,就連開鑿大運河,都受到遊江都的連累,顯得不那麽正麵了。

唐朝後期,對隋煬帝印象很好的皮日休說過:“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本來開鑿大運河的功勞是可與大禹治水相提並論的,但是,一旦連上遊江都,馬上就成了“種柳開河為勝遊”,意義也就大打折扣了。

那麽,隋煬帝這麽大張旗鼓地遊江都,難道真的隻是為了炫耀,為了排場,為了享樂嗎?是否還有其他一些因素?那就需要看看,隋煬帝在江都都做了什麽事。事實上,隋煬帝在江都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安撫江南。

第二件,炫耀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