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讓你學到偉大先哲的思考方式

德國哲學家亞瑟·叔本華在他的著作《論讀書》中這樣寫道:

讀書其實不是用自己的大腦,而是用別人的大腦來思考。堅持不懈地讀書,不是借用別人,而是將別人的思想注入我們的大腦。但是,對於時常想要依靠自身來建立起思想“即使最終無法建立天衣無縫的完美的體係”的探索來說,沒有比這更有害的了。

進而,他又寫道:“多讀書一事需慎之又慎。”

同樣是德國哲學家的尼采也在他的《查拉斯圖拉如是說》中寫道:“我憎惡那些讀書的懶蟲。”

但是,我想說的是:“人類不正是通過模仿偉大人物的思考方式來深化自己思想的嗎?”

對於叔本華、尼采那樣的天才,我也能理解他們所說的“不要讀了點書就覺得自己有知識了”“依靠自己來深化思想才是王道”等諸如此類的話。有著他們那種大腦的人,大概會覺得讀書隻能讓人幹著急。

但是,我們暫且不去談論那些天才,如果真有人覺得所有的一切都能用自己的大腦來思考的話,那麽他一定自我膨脹到無以複加的地步了。現代文明的99.99%都是建立在既往曆史基礎上的,如果不知道這一點,人類今後的發展就會變得困難了。從這一角度而言,不知道先人曾經的思想卻要給別人指明方向,可以說這是非科學的態度。

事實上,叔本華和尼采所說的話,並不是絕對不讓人讀書。他們想說的是:“通過讀書獲得的知識,不是用來販賣的,必須通過自己的腦子好好地加以思考。”

被譽為近代物理學奠基人的牛頓說過:“我們在真理的大海麵前,就像是在海灘上撿貝殼玩耍的孩子。”將這句話改成讀書的話,就變成了“我們就像在讀書的大海麵前玩耍的孩子”。

我們麵對如此廣闊的讀書之海,想要自己來思考所有的一切,不是和想要用沙子建起城樓沒什麽兩樣嗎?

通過讀書,將可稱為人類至寶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學習用偉人的思考方式來思考,我們隻有站在那樣的平台上,才能為今後的人類發展做出貢獻。

所以,我們必須掌握讀書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