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與作者共同創造一個“想象空間”

我還想再說一些有關想象力方麵的話題。

我喜歡看動漫,但活字比動漫更需要人的想象力。我們看著動漫直接就能獲得愉悅,但活字需要你閱讀,然後重新建構,創造出形象,因此,讀文字是個複雜的過程。

為什麽動漫不怎麽需要想象力?這是因為,動漫是在經過了製作者們的想象之後創作出來的。作為最重要的創造的第一步的想象過程已經結束了。因此,通過看動漫而能獲得的世界觀極為有限。例如,眼睛盯著動漫的畫麵而在腦子裏想象其他畫麵是十分困難的事情。

然而,小說則不同,讀小說時腦海裏浮現出什麽樣的畫麵因人而異。有100個人,就會有100種甚至200種畫麵,它們展現出極其豐富多彩的作品世界。這才是讀書的樂趣。讀書,是人類自身消遣想象力的活動,是終極的娛樂。

通過讀書,我們徜徉在腦海中的想象世界裏。這種隻有人才有的樂趣,不在我們活著的時間內充分享受,豈不枉在人世走一遭?

事實上,能輕易讓人獲得樂趣的娛樂活動,因為不用動腦,所以它存在著一些價值上的缺陷。喜悅的情感,還是由自己來創造有趣味。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創造,這樣才有意思,因此,創造大概才是最有樂趣的事情。音樂也一樣,演奏比欣賞更讓人享受。完全被動接受的,那隻是單純的娛樂,獲得的樂趣也有限。付出一些艱辛之後才能體會到更大的樂趣。

從這一點來說,讀書的樂趣正好介於演奏樂曲和欣賞樂曲之間。

讀書驅動人的想象力,這意味著讀者與作者在進行共同創作。這就好像站在作者所寫的腳本的基礎上來自任電影導演、動漫畫家那樣,讀者本身也在創造作品。

有種理論稱為“文本論”,它認為“作品不是作者創作的,而是讀者創作的”。換言之,“通過讀者的解讀,作品才有了意義。作品的意義由讀者挖掘”。“所以,我們才能在全然不知作者是誰的情況下賞析作品”。

讀書就是一種如此充滿創造力的行為。我們為能夠加入到具有創造力的行為中去而欣喜,我們心裏念叨著“隻有我才知道這本書好在什麽地方”並為此興奮不已……這不正是讀書帶給我們的樂趣和喜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