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許多人都在談論經濟學,作為一種具有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重要理論,許多人實際上並不了解經濟學的內容,不了解經濟學具體在研究什麽東西。其實,經濟學關心的是人在環境中存活的條件,換句話說,經濟學主要研究的是人在什麽樣的情況下能夠存活;當環境和條件都發生了變化,人們會麵臨什麽情況,存活的條件會發生什麽改變。任何一種生存形式都離不開資源,而資源是有限的。在經濟學中,“資源是有限的”是一個永恒的真命題,無論是資金、原材料、智慧、社會關係、情感、品德、聲譽、影響力,這些都是有限的資源。正因為資源是有限的,人們在使用這些資源的時候需要想辦法將其進行合理的分攤,確保資源配置處於一個最優結構上,並保證資源產出的最大化。

如果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牛奶通常被裝在方形的盒子裏,而可樂則被裝進圓柱形的容器中,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企業管理者顯然算了一筆清晰的賬,因為圓柱形的容器用料更為節省,可以省下更多的材料費。聽上去似乎有些矛盾,既然圓柱形的容器更節省用料成本,那麽為什麽牛奶盒要製成方形的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牛奶通常是整箱整箱出售的,而方形盒子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圓柱形的容器則會留下很多空隙。對於賣牛奶的商家來說,雖然方形盒子費了更多的用料,但是可以節省空間,這樣就等於節省了牛奶箱的空間和用料,同時增加了一箱牛奶的輸出量。可樂一般都是被擺放在貨架上一瓶瓶出售的,完全可以裝進圓柱形的容器內,以節省每一個瓶子的用料。

比如有個農戶希望靠賣牛肉和小麥掙錢,因此養了幾頭黃牛,還種植了5畝小麥,可是由於草料嚴重短缺,牛經常會跑到麥田裏吃草。那麽這個時候,農戶究竟應不應該製止牛進入麥田踐踏呢?關於這個問題,通過常規思維來分析,一定會認為不應該讓牛跑到麥田吃麥,否則會導致農戶辛辛苦苦種下去的麥子毀於一旦,到了來年,麥田裏弄不好會顆粒無收。但是如果不讓牛進入麥田,那麽牛可能會挨餓,這樣一來,農戶也會遭受嚴重的損失。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牛與麥子有時候隻能二選一,或者說應該避免牛和麥子之間損失的最大化。選擇的關鍵在於牛肉是否值錢以及麥子的收益是否大。如果麥子本身能賣不少錢,那麽就算要購買草料喂牛,也不能輕易讓牛踐踏麥田;如果麥苗本身賣不了什麽錢,那麽就不妨讓牛吃一點兒。

牛和麥子爭搶的是土地資源,很顯然,這裏的土地資源很短缺,隻不過巧合的是,牛和麥子都是一個人的財產,因此他可以適當做出取舍。如果牛和麥子不屬於一個人,那麽問題可能就會比較複雜了,養牛的人要麽約束自己的牛,要麽就想方設法買下那塊麥田,或者設法給予麥田主人一定的補償。

在現實生活中,資源的稀缺性會引發激烈的競爭,化工廠的選址往往會遭到附近居民的抗拒,養殖場會讓當地的村民反感,建造房子的高度會引發鄰裏糾紛。這些是因為化工廠威脅到了附近居民的安全,養殖場可能會汙染附近村莊的水源,建立在相關土地資源上的衛生與健康成了稀缺資源,或者說這些土地成了稀缺資源;而兩家人各自建造房屋,原本互不相幹,但是一家蓋了三層,另一家要蓋四層的話,這樣就產生了糾紛,視野、地位、光線、通風條件,這些都會成為雙方爭搶的稀缺資源。管理者需要對這些稀缺資源進行合理分配,保證效益的最大化。

比如化工廠的建造容易引起附近居民的反感,地方負責人和法官就要對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如果認為化工廠的汙染是可控的,而且每年的盈利會非常可觀,那麽可能會傾向於讓化工廠存在。當然,化工廠不僅要做好安全措施,還要給予附近居民一定的補償,或者帶動附近地區的就業。如果化工廠的風險非常大,而且對地方上的生態以及飲水、飲食、空氣都會產生不可逆的影響,那麽為了保持地方上的長期發展,就傾向於不讓化工廠存在,將那些重要的土地資源、水源、空氣重新還給附近的居民。

真正善於管理的人,會動用經濟學知識來選擇最佳的利益產出方式,他們會認真審核每一種生產、營銷方式的成本與收益,會認真做好資源配置,確保每一種資源都可以得到合理分配和應用,從而實現最大化的效益。經濟學思維,或者說經濟學的思維模式的本質就是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以及效益的最大化。這種效益最大化並不一定是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而是人們在綜合各種因素的基礎上得出來的一種合理的結果,換句話說,經濟學思維是一種理性思維,是符合理性人(追求效益最大化)的需求的。

在日常生活中,經濟學思維涉及很多方麵,從個人的生活與工作,到企業的發展與經營,再到國家的宏觀調控和社會的經濟現象,都可以感受到經濟學思維的影響。但經濟學思維也有一些基本的共同點,它們基本上都涉及了一些常見的經濟學的概念以及經濟學理論,像供需、複利、利息、成本、沉沒成本、機會成本、收益、邊際、稀缺、效率等經濟學專業術語以及理論,它們是構成經濟學思維的基本元素,也是經濟學思維的基本模型。

經濟學家凱恩斯說過:“經濟學理論並不是一些現成的可以用於政策分析的結論。它不是教條,而是一種方法,一種智力工具,一種思維技巧,有助於擁有它的人得出正確的結論。”經濟學思維追求的就是一種正確的模式,幫助人們做出正確的選擇,而且它不僅是用來解決經濟問題和教我們如何掙錢的,還可以用經濟學知識來解決社會生活中各個方麵的問題,它側重的是選擇的問題,隻不過這些選擇本身就代表了資源分配,代表了效益最大化的需求。

本書從經濟學思維的角度來分析社會生活中出現的種種行為和現象,分別從創業投資、銷售、職場、管理、社交、人生抉擇、生活現象等多個方麵來描述經濟學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書中將一些常見的社會生活現象作為切入點,以經濟學理論作為支撐,巧妙而生動地對社會生活現象進行剖析,揭示了社會行為和生活現象背後的經濟學奧秘,有效豐富和拓展了人們看待問題的視野和思考問題的角度。

書中的語言非常樸實,力求將複雜的、專業的經濟學術語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並且與相關主題緊密結合在一起,確保能夠更好地凸顯出經濟學思維的價值。市麵上有很多類似的書籍,其中也不乏一些優秀的作品,而本書的特點是構建了一個比較係統的知識架構,按照這個知識架構,人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維模式,擴展思維的廣度。因此,整本書的內容比較流暢,閱讀起來沒有什麽難度,非常適合普通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