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寒食節的來曆

寒食節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一般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兩天,又被稱為“禁煙節”“冷節”。

顧名思義,寒食節這一天不能生火做飯,隻能吃已經提前準備好的冷食,例如米粥、麵食等。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一位古人,他名叫介子推。這個故事要追溯到春秋時期,那個時候各個諸侯國之間時常混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迫切需要能幹的君主結束各國之間的混戰,還天下一個太平。

當時,晉國的國君晉獻公有五個兒子,分別是申生、重耳、夷吾、奚齊、卓子。五個兒子都對國君之位虎視眈眈。申生是太子,在政治鬥爭中被人用陰謀陷害致死。重耳看到了晉國複雜的局勢,自己勢單力薄,無人支持,如果留在晉國,很有可能像申生一樣被人陷害,死於非命。

於是,重耳帶著一些親信隨從逃離晉國,踏上了流亡之路。流落在外的日子很不好過,重耳也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能夠重返晉國,而且願意留在他身邊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不願意跟著這個落魄公子吃苦,紛紛不告而別。

隻有少數幾個人還肯跟隨重耳,其中就有介子推。介子推對重耳忠心耿耿,不畏艱難困苦,始終對重耳不離不棄。

重耳一行人帶的幹糧很快吃完了,錢財也用光了。重耳餓得眼冒金星,從小錦衣玉食的他,從未經曆過這樣的生活。

路途顛簸,食不果腹,重耳很快就病倒了。他裹著破舊的棉被,淚流滿麵地對身邊的人說道:“你們都各自逃命去吧,跟著我隻有死路一條。”

介子推對重耳說:“我們不會扔下你不管的,就算隻有一口吃的,也一定是先讓你吃下去。”

在介子推的鼓勵下,重耳不斷振奮精神。可是,流亡的生活實在太苦了,有一次,所有的幹糧都吃光了,重耳好幾天粒米未進,貧病交加讓他的身體大不如前,眼看著就要撐不下去了。

重耳昏昏沉沉地躺在破席上,想著自己這一次大概真的沒辦法熬過去了,忽然,他聞到了一陣濃鬱的肉香。

介子推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肉湯遞給重耳說:“公子,我在外麵找到了一塊肉,給你煮了一碗湯,你快趁熱吃下去吧。”

重耳端起肉湯,狼吞虎咽地吃光了。他吃完之後,恢複了一些力氣,這才發現介子推麵色蒼白,額頭上冷汗涔涔。

“你怎麽了?生病了嗎?”重耳問道。

介子推搖搖頭,站起身來準備離開,不料忽然一個趔趄,摔倒在地上。重耳忙上前去攙扶他,這時,重耳發現他的大腿上有血跡。

“這是怎麽回事?你受傷了嗎?”重耳連聲追問,介子推才說出實情。原來,他實在找不到食物,又不能眼睜睜看著重耳餓死,便將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來一塊,煮成肉湯給重耳吃。

介子推看到重耳自責不已的神情,強忍著疼痛,安慰重耳說自己沒事,休息幾天就可以痊愈了。

從此,重耳更加倚重介子推。在外流亡了十九年之後,重耳在秦國國君秦穆公的幫助之下,重新回到晉國,當上了晉國的國君,史稱晉文公。

重耳當上了晉國國君之後,對跟隨他一起流亡的親信大臣們一一進行了封賞,可是唯獨忘記了曾割肉救他一命的介子推。

介子推心裏雖然有些失落,但他本人對功名利祿並不看重。重耳當上國君,介子推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便帶著年邁的母親回到家鄉,歸隱山林,想要過幾天安安穩穩、平平淡淡的日子。

在介子推離開之後,有人為介子推鳴不平,想要提醒重耳,他遺忘了一個對他恩情最重的人。有一天,重耳收到一封沒有署名的信,信上寫道:“有一條龍,奔西逃東;好幾條蛇,幫它成功。飛龍上天,蛇鑽進洞;剩下一條,流落山中。”

重耳看完信之後,猛然想起了對自己恩重如山的介子推,他懊惱自己怎麽會把介子推忘記了,連忙派人打聽介子推人在何處。

重耳得知介子推帶著其母回到了家鄉綿山(今山西介休附近)隱居,立刻命人帶上厚禮,想要邀請介子推出山。介子推閉門謝客,誰也不見,說自己不願再做官,隻想陪著老母親頤養天年。

重耳認為介子推是在生自己的氣,便親自前往綿山,但是當他來到介子推家門口時,介子推依然不肯出來相見。

重耳再三懇請介子推跟隨自己回宮去,介子推不願多做解釋,便背著老母親從後門偷偷離開,躲進了深山之中。

重耳發現介子推躲進深山後,命人搜山,一定要找到介子推。山林茂密,介子推一心躲著重耳,搜山的人找了好幾天,都沒有找到介子推。這時,有人給重耳出了一個主意——放火燒山,隻留出一條逃生的小路,介子推是一個孝子,一定不忍心讓老母親受傷,到時候便會從小路出來。

重耳覺得這個主意可行,便命人放火燒山。大火一連燒了三天三夜,漫山的樹木都被燒為焦木,但介子推始終沒有出現。

大火熄滅之後,重耳立刻派人進山去找介子推,很快在一棵被燒焦的大柳樹下,發現了早已被燒死的介子推母子二人。

重耳聽聞此事,追悔莫及,他的本意是想逼介子推出山,卻沒想到介子推性格如此剛烈,寧願被燒死,也不肯出山隨自己回宮。

重耳看著大柳樹下介子推母子二人的遺體,悲痛萬分,覺得自己對不起恩人,掩麵痛哭。這時,他發現介子推的後背堵著大柳樹的一個樹洞,洞裏似乎有東西。他命人查看樹洞,隻見裏麵藏著一片衣襟,上麵是介子推用血寫的一首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做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複清明。

重耳看完介子推留給自己的詩,更加明白了介子推的一片忠心。他知道自己已經鑄成大錯,害死了這位忠心耿耿的良臣,他隻有如介子推所期盼的那樣,做一個勤政愛民的好君王,才算對得起介子推的一片良苦用心。

重耳下令把介子推母子葬在綿山,還將綿山改名為介山,並在山上修建祠堂,讓老百姓都紀念介子推。

介子推死的時候,正是清明節的前一天,所以重耳下令,在這一天,所有人都不得生火做飯,隻能吃冷食,以此來緬懷介子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寒食節。再到後來,寒食節的風俗習慣逐漸豐富起來,人們會在寒食節這一天外出踏青、祭祀先人、蹴鞠、鬥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