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九九重陽節

農曆的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因為《易經》中將“六”定為陰數,將“九”定為陽數,所以九月初九因有兩個九便被稱為重陽,也叫作重九。重陽節在古代十分受重視,古人認為這是一個吉利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有很多種慶祝的方式,例如外出登高賞景、觀賞**、吃重陽糕、插茱萸等。

現在的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成了一個尊老愛老敬老的節日。在這一天,各地都會組織一些敬老活動,家裏的晚輩們也會陪同家裏的長輩們度過這個節日,讓老人們開心愉悅。

重陽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朝。漢高祖劉邦有一個寵愛的妃子叫作戚夫人,每年九月初九這一天,劉邦都會與戚夫人一起飲酒、賞菊,向上天祈福,希望能夠保佑自己長壽安康。戚夫人因為深受劉邦喜愛,遭到了呂後的嫉恨,後來被呂後設計害死了。戚夫人身邊的一名宮女為了躲避呂後殘害,偷偷跑出了皇宮,流落民間。

後來,宮女嫁給了一個小販。宮女跟在戚夫人身邊時,每年九月初九都會插茱萸、飲酒賞菊,以求長壽,這個習慣在她之後的生活中也保留了下來。周圍的人問她為何這樣做,宮女回答道:“因為九是最大的數字,而且九同‘久’,有長久長壽的意思,所以這一天要慶祝一下。”

人們覺得宮女說得很有道理,便紛紛效仿,於是這些習俗便在民間流傳起來。

關於重陽節,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在東漢時期,有一個叫作汝南的地方,那裏有一條河叫作汝河,河裏住著一個瘟魔。瘟魔每年的九月初九都要來到岸上,在各地遊走,它走到哪裏,哪裏就會暴發瘟疫。

汝南生活著一個年輕人,叫作桓景,他和父母住在一起,三口之家雖然不是很富裕,但是其樂融融,很是溫馨。桓景努力讀書,一心想要做出一番事業,將來讓父母能夠安度晚年,不用操勞。可是,沒等桓景實現自己的願望,他的父母就被瘟疫奪走了生命。

桓景自己也感染了瘟疫,幸虧他年輕力壯,才挺過了這一關。大病初愈後,桓景看著空落落的家裏,心裏十分不是滋味。他痛恨瘟魔奪走了父母的生命,知道隻要瘟魔一日不除,還會繼續為禍人間,到時候,還會有許多像他一樣的人失去至親至愛,所以桓景變賣了家產,帶著行囊外出尋訪名師,想要拜師學藝,殺死瘟魔。

桓景一路上風餐露宿,吃了不少苦頭,但是他都咬牙堅持了下來。終於,桓景在汝南東南方向的一座深山中,找到了一位法力高強的道人。

道士白發白須,仙風道骨,聽了桓景想要拜師的理由,心中十分欣賞桓景的孝心和膽識,便答應收他為徒。

桓景每日勤學苦練,一刻也不敢放鬆。道士看到他這麽刻苦,天分也很高,便傾囊相授,還傳給他一把寶劍。桓景得了寶劍,更加勤奮練習。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桓景的本領越來越高強了。

一天,桓景正在練劍,道士走出房門對他說道:“徒兒,今年的九月初九又快到了,汝河裏的那個瘟魔很快就要出來作惡了,你現在已經學有所成,擁有一身本領了,可以去對付這個為非作歹的魔頭了。你今天就下山去吧,我給你準備了一包茱萸葉和一瓶**酒,你帶回去給山下的老百姓,讓大家在九月初九的時候登高插茱萸,飲**酒,這樣做就能躲過瘟疫的侵害。”

桓景拜別了道士,帶著行李下山了。到了九月初九這一天,他早早便帶領著鄉親們來到附近的山上,給鄉親們一人發了一片茱萸葉和一杯**酒。大家靜靜等待著,準備徹底消滅瘟魔。

臨近晌午,汝河平靜的河水突然開始劇烈翻滾,天空變得無比陰沉。瘟魔搖頭晃腦地從河裏走了出來,四處尋找可以加害的人們,可是連一個人影都找不到,瘟魔正感到奇怪時,發現在山頂上聚集了一堆人。

“哈,原來都躲到山上去了,看我這次把你們一網打盡!”瘟魔興衝衝地飛到山頂,突然一陣刺鼻的味道熏得它頭暈眼花。人們手中的茱萸葉和**酒散發出來的味道,令瘟魔不敢靠近,瘟魔實在沒辦法,隻好回到村子裏,打算再去碰碰運氣。

在村口,桓景已經提著寶劍等候多時了。原來,桓景猜到瘟魔肯定還要去村子裏禍害人,便讓鄉親們繼續在山上待著,他自己悄悄下山,守在村口,打算除掉瘟魔。看到瘟魔,桓景大喝一聲:“魔頭,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起初瘟魔不把桓景放在眼裏,但是打了幾個回合之後,它發現自己不是桓景的對手,就想逃回汝河裏。桓景當然不肯放過它,一劍刺穿了瘟魔的胸口,瘟魔倒地抽搐了幾下,便沒了氣息。

老百姓在山上看到了這一幕,都歡呼著跑下山。沒有了瘟魔作惡,人們又過上了平靜幸福的日子。

為了紀念這一天,人們將九月初九定為“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