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

先生諱守仁,字伯安,姓王氏。其先出晉光祿大夫覽之裔,本琅琊人,至曾孫右軍將軍羲之,徙居山陰;又二十三世迪功郎壽,自達溪徙餘姚;今遂為餘姚人。壽五世孫綱,善鑒人,有文武才。國初誠意伯劉伯溫薦為兵部郎中,擢廣東參議,死苗難。子彥達綴羊革裹屍歸,是為先生五世祖。禦史郭純上其事於朝,廟祀增城。彥達號秘湖漁隱,生高祖,諱與準,精《禮》《易》,嚐著《易微》數千言。永樂間,朝廷舉遺逸,不起,號遁石翁。曾祖諱世傑,人呼為槐裏子,以明經貢太學卒。祖諱天敘,號竹軒,魏嚐齋瀚嚐立傳,敘其環堵蕭然,雅歌豪吟,胸次灑落,方之陶靖節、林和靖。所著有《竹軒稿》《江湖雜稿》行於世。封翰林院修撰。自槐裏子以下,兩世皆贈嘉議大夫、禮部右侍郎,追贈新建伯。父諱華,字德輝,別號實庵,晚稱海日翁,嚐讀書龍泉山中,又稱為龍山公。成化辛醜,賜進士及第第一人,仕至南京吏部尚書,進封新建伯。龍山公常思山陰山水佳麗,又為先世故居,複自姚徙越城之光相坊居之。先生嚐築室陽明洞,洞距越城東南二十裏,學者鹹稱陽明先生雲。

——選自《王陽明年譜》,錢德洪輯

先生五歲不言。一日與群兒嬉,有神僧過之曰:“好個孩兒,可惜道破。”竹軒公悟,更今名,即能言。

一日誦竹軒公所嚐讀過書。訝問之。曰:“聞祖讀時已默記矣。”

龍山公迎養竹軒翁,因攜先生如京師,先生年才十一。翁過金山寺,與客酒酣,擬賦詩,未成。先生從傍賦曰:“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客大驚異,複命賦蔽月山房詩。先生隨口應曰:“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一日,夢謁伏波將軍廟,賦詩曰:“卷甲歸來馬伏波,早年兵法鬢毛皤。雲埋銅柱雷轟折,六字題文尚不磨。”

(孝宗弘治)十有二年己未,先生二十八歲,在京師。舉進士出身。是年春會試。舉南宮第二人,賜二甲進士出身第七人,觀政工部。疏陳邊務。

十有五年壬戌,先生三十一歲,在京師。……遂告病歸越,築室陽明洞中,行導引術。久之,遂先知。一日坐洞中,友人王思輿等四人來訪,方出五雲門,先生即命仆迎之,且曆語其來跡。仆遇諸途,與語良合。眾驚異,以為得道。久之悟曰:“此簸弄精神,非道也。”

十有七年甲子,先生三十三歲,在京師。秋,主考山東鄉試。巡按山東監察禦史陸偁聘主鄉試,試錄皆出先生手筆。其策問議國朝禮樂之製:老佛害道,由於聖學不明;綱紀不振,由於名器太濫;用人太急,求效太速;及分封、清戎、禦夷、息訟,皆有成法。錄出,人占先生經世之學。

十有八年乙醜,先生三十四歲,在京師。是年先生門人始進。學者溺於詞章記誦,不複知有身心之學。先生首倡言之,使人先立必為聖人之誌。聞者漸覺興起,有願執贄及門者。至是專誌授徒講學。然師友之道久廢,鹹目以為立異好名,惟甘泉湛先生若水時為翰林庶吉士,一見定交,共以倡明聖學為事。

武宗正德元年丙寅,先生三十五歲,在京師。二月,上封事,下詔獄,謫龍場驛驛丞。是時武宗初政,奄(閹)瑾竊柄。南京科道戴銑、薄彥徽等以諫忤旨,逮擊詔獄。先生首抗疏救之,……疏入,亦下詔獄。已而廷杖四十,既絕複。尋謫貴州龍場驛驛丞。

二年丁卯,先生三十六歲,在越。夏,赴謫至錢塘。先生至錢塘,瑾遣人隨偵。先生度不免,乃托言投江以脫之。因附商船遊舟山,偶遇颶風大作,一日夜至閩界。

寺有異人,嚐識於鐵柱宮,約二十年相見海上;至是出詩,有“二十年前曾見君,今來消息我先聞”之句。與論出處,且將遠遁。其人曰:“汝有親在,萬一瑾怒逮爾父,誣以北走胡,南走粵,何以應之?”因為蓍,得“明夷”,遂決策返。

先是先生赴龍場時,隨地講授,及歸過常德、辰州,見門人冀元亨、蔣信、劉觀時輩俱能卓立,喜曰:“謫居兩年,無可與語者,歸途乃幸得諸友!悔昔在貴陽舉知行合一之教,紛紛異同,罔知所入。茲來乃與諸生靜坐僧寺,使自悟性體,顧恍恍若有可即者。”

三年戊辰,先生三十七歲,在貴陽。春,至龍場。……而從者皆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飼之;又恐其懷抑鬱,則與歌詩;又不悅,複調越曲,雜以詼笑,始能忘其為疾病夷狄患難也。

五年庚午,先生三十九歲,在吉。升廬陵縣知縣。先生三月至廬陵。……城中失火,身禱返風,以血禳火,而火即滅。因使城中辟火巷,定水次兌運,絕鎮守橫征,杜神會之借辦,立保甲以弭盜,清驛遞以延賓旅。至今數十年猶踵行之。

九年甲戌,先生四十三歲,在滁。四月,升南京鴻臚寺卿。五月,至南京。自徐愛來南都,同誌日親,黃宗明、薛侃、馬明衡、陸澄、季本、許相卿、王激、諸偁、林達、張寰、唐俞賢、饒文璧、劉觀時、鄭騮、周積、郭慶、欒惠、劉曉、何鼇、陳傑、楊杓、白說、彭一之、朱篪輩,同聚師門,日夕漬礪不懈。

十有一年丙子,先生四十五歲,在南京。九月,升都察院左僉都禦史,巡撫南、贛、汀、漳等處。……十有二年丁醜,先生四十六歲。正月,至贛。先生過萬安,遇流賊數百,沿途肆劫,商舟不敢進。先生乃聯商舟,結為陣勢,揚旗鳴鼓,如趨戰狀。賊乃羅拜於岸,呼曰:“饑荒流民,乞求賑濟!”先生泊岸,令人諭之曰:“至贛後,即差官撫插。各安生理,毋作非為,自取戮滅。”賊懼散歸。以是年正月十六日開府。

十月(十有二年丁醜),平橫水、桶岡諸寇。南、贛西接湖廣桂陽,有桶岡、橫水諸賊巢;南接廣東樂昌,東接廣東龍川,有浰頭諸賊巢。……先生以桶岡、橫水、左溪諸賊荼毒三省,其患雖同,而事勢各異……於是決意先攻橫水、左溪,分定哨道,指授方略,密以十月己酉進兵。

九月(十有三年戊寅),修濂溪書院。四方學者輻輳,始寓射圃,至不能容,乃修濂溪書院居之。

十四年己卯,先生至虔台,作《三箴》自儆。幹戈倥傯中,日出射圃切磋歌詩習射,若事無。門人王思、李中、鄒守益、郭持平、楊鳳、楊鸞、梁焯及冀元亨等偕至軍中。

十九日,疏上變。……先生聞變,返舟,值南風急,舟弗能前,乃焚香拜泣告天曰:“天若哀憫生靈,許我匡扶社稷,願即反風。若無意斯民,守仁無生望矣。”須臾,風漸止,北帆盡起。濠遣內官喻才領兵追急,是夜乃與幕士蕭禹、雷濟等潛入魚舟得脫。

比出師,聚柴圍公署。諸夫人問故。曰:“我若兵敗,即以焚汝。”夫人驚泣,以大人折之而行。

丁巳,濠方晨朝群臣,責不用命者,將引出斬之。爭論未決,我兵掩至,火及濠副舟,眾遂奔散。妃嬪與濠泣別,多赴水死。濠為知縣王冕所執……

致仕都禦史林俊聞變,夜範錫為佛狼機銃,並火藥法,遣仆從間道來遺,勉以討賊。

十有五年庚辰,先生四十九歲,在江西。正月,赴召次蕪湖。尋得旨,返江西。忠、泰在南都讒先生必反,惟張永持正保全之。武宗問忠等曰:“以何驗反?”對曰:“召必不至。”有詔麵見,先生即行。忠等恐語相違,複拒之蕪湖半月。不得已,入九華山,每日宴坐草庵中。適武宗遣人覘之,曰:“王守仁學道人也,召之即至,安得反乎?”乃有返江西之命。

六月,如贛。十四日,從章口入玉笥大秀宮。十五日,宿雲儲。十八日,至吉安,遊青原山,和黃山穀詩,遂書碑。

通天岩,濂溪公所遊,至是夏良勝、鄒守益、陳九川宿岩中,肄所問,劉寅亦至。先生乘霽入,盡曆,忘歸忘言。各岩和詩立就,題玉虛宮壁,命蔡世新繪為圖。

十有六年辛巳,先生五十歲,在江西。……十月二日,封新建伯。……差行人齎白金文綺慰勞。兼下溫旨存問父華於家,賜以羊酒。至日,適海日翁誕辰,親朋鹹集,先生捧觴為壽。翁蹙然曰:“寧濠之變,皆以汝為死矣而不死,皆以事難平矣而卒平。讒構朋興,禍機四發,前後二年,岌乎知不免矣。天開日月,顯忠遂良,穹官高爵,濫冒封賞,父子複相見於一堂,茲非其幸歟!然盛者衰之始,福者禍之基,雖以為幸,又以為懼也。”先生洗爵而跪曰:“大人之教,兒所日夜心切者也。”聞者皆歎會遇之隆,感盈盛之戒。

(嘉靖)七年戊子,先生五十七歲,在梧。二月,思、田平。……蘇、受等囚首自縛,與其頭目數百人赴軍門請命。臣等諭以朝廷既赦爾等之罪,豈複虧失信義;但爾等擁眾負固,雖由畏死,然**一方,上煩九重之慮,下疲三省之民,若不示罰,何以泄軍民之憤?於是下蘇、受於軍門,各杖之一百,乃解其縛,諭於今日宥爾一死者,朝廷天地好生之仁,必杖爾示罰者,我等人臣執法之義。

十一月乙卯,先生卒於南安。……八年己醜正月,喪發南昌。……二月庚午,喪至越。四日,子弟門人奠柩中堂,遂飾喪紀,婦人哭門內,孝子正憲攜弟正億與親族子弟哭門外,門人哭幕外,朝夕設奠如儀。每日門人來吊者百餘人,有自初喪至卒葬不歸者。

十一月,葬先生於洪溪。是月十一日發引,門人會葬者千餘人,麻衣衰(縗)屨,扶柩而哭。四方來觀者莫不交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