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風向大變!

因此,即使是朱元璋再小氣,在對待功臣方麵,也都非常大方。

這不就是怕手下的人不滿意,沒人肯給他賣命嗎?

太子朱標對於朝堂文武百官的反應早有預期,簡單點了點頭後,保持著臉上微笑,繼續說道。

“有功必賞,這是我父皇的最重要的原則之一,也是我們大明建朝以來的底線之一。”

“我還是那句話,無論你是什麽身份,隻要你為大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大明一定會給予你該有的厚報!”

“這一點,我可以用我朱標之名向諸位保證,若有不公,盡管來找我,我一定為你主持公道!”

太子朱標的這一番霸氣發言,瞬間提升了不少原本就對他心中抱有好感的文武百官的形象。

更有不少人覺得,太子朱標未來必定是一位能與秦皇漢武齊名的明君。

而扭過頭去偷偷瞥了一眼高台之下的朱元璋,他的臉上也是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

[嗯,很不錯。]

[不愧是咱的標兒,天生一副明君相,未來一定能當好大明的皇帝。]

[這江山交在標兒手上,咱放心多了。]

[劉元德這小混賬,就留給標兒去用吧。]

老實說,其實太子朱標說的這番話,是有些過線了,這可不是一位太子該說的話。

可就像以前說的那樣,朱元璋對待太子朱標的態度,簡直是整個華夏封建皇朝的異類,他恨不得自己的好大兒馬上成長起來。

因此,朱元璋又怎麽會對太子朱標成長的表現進行打壓呢。

估計下了早朝之後,朱元璋會興高采烈的去和自己的妹子馬皇後,來共享喜悅之情吧。

這時,一道突兀的聲音突然響了起來。

“太子殿下!”

太子朱標眉頭一挑,仍舊保持微笑,朝下看去。

原來是聲音的主人,是之前的禦史宋世明。

將朝堂內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過來後,宋世明這才對著太子朱標拱手說道。

“太子殿下!”

“可這和劉元德的封爵之事有什麽關係呢?”

“宋大人,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別急。”

太子朱標微微一笑,學著印象裏劉元德的模樣,胸有成竹的將雙手背在身後,給同樣有些疑惑的文武百官解釋道。

“其實最近,父皇和我都在忙三件事。”

“而正是這三件事,恰恰就是為什麽劉元德會成為,我們大明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被實封的伯爵的原因。”

居然還有這種事。

朝堂的文武百官中,不少人都非常好奇到底是什麽事,能讓朱元璋做出這麽大的讓步,再次竊竊私語起來。

除了火槍以及新的武器作坊這件事李善長、徐達等人略有耳聞外,像宗王供養製度這種屬於朱家族人自己的事,他們這些外人根本沒有渠道去了解,也沒有興趣去了解這些事。

“安靜!”

錦衣衛一把手二虎看到朱元璋擺了擺手的動作後,立刻上前一步,大聲提醒文武百官不要喧嘩,保持禮儀。

而還跪在地下的宋世明,偷偷瞥了一眼毫無表情變化的李善長後,繼續問道。

“太子殿下,微臣愚昧,請太子殿下詳解。”

這三件事,朱元璋昨天已經和太子朱標商量過了,覺得現在說出來也沒有任何問題。

因此,太子朱標看了一眼自己的父皇朱元璋後,便笑著開口說道。

“這第一件事,便是劉元德為我大明奉上一件神兵利器。”

“此物是一件火器,具體什麽模樣,暫時處於保密狀態。”

“但我可以向諸位透漏,此物名叫火槍。”

“射程超過普通的長弓,可以在百米之外輕鬆穿透身著堅甲的士兵。”

“而熟練操作火槍的士兵,可以在兩到三息的時間內,迅速完成一次射擊。”

“隻要我們擁有足夠多的火槍,那以後北邊異族無論是誰,都不會是我們大明軍隊的對手!”

“真有如此神兵利器嗎,太子殿下!!!”

一直在朝堂中保持安靜的大明軍方當中,不少將領全都兩眼放光,恨不得立刻見一見這件被太子朱標所描述的神兵利器。

要是火槍真的像太子朱標描述的那麽厲害,這將徹底改變以後的作戰方式。

而他們這些將領再往後的征戰中,肯定也會輕鬆多了,立大功的機會也大了很多。

“沒錯!”太子朱標肯定的點了點頭,然後繼續說道,“因為之前事關緊要,所以我們才一直對外保密。”

“現在,實際也已經成熟,父皇說可以讓諸位大臣知道這個消息了。”

怎麽可能?

和軍方那邊一片歡欣雀躍不同,此時的宋世明的臉上卻寫滿了不可置信。

他根本不相信,區區一個黃毛小兒,居然能發明出這種神器,立刻質疑道。

“太子殿下,您該不會是.......”

“大膽!!!”

宋世明的話還沒有說完,便被大明軍方的大佬,太子朱標的好嶽父,常遇春直接打斷。

“太子殿下是什麽身份,豈會當著陛下以及文武百官的麵,說些子虛烏有的事!”

“火槍的這件事,我也知情!”

常遇春不顧眾人的驚訝的表情,繼續說道。

“前些日子,陛下讓我進宮,就是為了對火槍的使用方法,進行評估。”

“確如太子殿下所言,此物足以改變我們和草原民族的攻守地位。”

“隻要我們擁有兩到三支上萬人的火槍部隊。”常遇春嘴角微微翹起,笑著說道,“即使沒有騎兵的幫助,我們便可以橫掃整個草原。”

“沒錯!”同樣參與過火槍評估的朱元璋外甥,曹國公朱文忠也是出言肯定道,“培養一名火槍兵,不像培養一名弓箭手,投入那麽大。”

“即使是普普通通的農民,隻要經過一兩個時辰簡單的訓練後,便可以熟練的掌握對於火槍的應用。”

“因此,隻要擁有足夠的火槍,我們就擁有足夠多的火槍兵!”

“憑借咱們大明龐大的人口,以及匠作能力,區區一個草原異族,還不是隨便可以拿捏?”

“另外。”宋國公馮勝看了一眼似乎有話要說的戶部尚書呂昶,笑著說道,“普通火槍的造價並不高。”

“隻要把投入到北征弓弩花費的一小半預算拿出來,就可以為這次北征提供一隻五六千人的火槍部隊。”

“這麽一來,既可以檢驗火槍部隊的整體戰鬥力,又可以為我們未來繼續使用火槍部隊,提供足夠的經驗。”

宋國公馮勝的話,讓本來打算就大明財政支出問題的戶部尚書呂昶暫時熄了開口的年頭。

別看大明現在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實際上大明財政四處都是漏洞的,全靠戶部尚書呂昶想法設法,今日東補西,明日西補東,這湊一點那省一點,這才維持住正常的財政運轉,才讓朱元璋有個安穩的朝廷。

因此,要是更換火槍要額外進行大筆開銷的話,身為戶部尚書的呂昶可是要跳出來打人,不,可以說是殺人的。

對於曹國公朱文忠這些軍方大佬人物,宋世明區區一個都察院的禦史,自然是不敢有所異議。

不過,他眼睛轉了一轉,突然將矛頭再次指向劉元德。

“啟稟太子殿下。”

再次將眾人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邊後,宋世明繼續說道。

“即使發明了火槍這一神兵利器,但他的功勞也不足以獲得封爵吧!”

“但凡我大明獲得封爵的功臣們,他們是所立下的汗馬功勞,可比這發明火槍這一功勞要大的太多了。”

“區區火槍,就按照往常的標準,封賞一些金銀珠寶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浪費一個寶貴的爵位啊!”

“是啊,是啊!”

一些不明所以的文武百官,反應過來後,也跟著宋世民附和著。

在不少不了解火槍的文武百官看來,雖然這火槍據三位軍方大佬介紹看起來也很厲害。

但實際上,它還沒經過實戰,但從表麵描述,眾人覺得這東西,充其量也隻算得上一個弓箭的加強版,按功勞根本算不上封爵。

大明的能工巧匠也是不少,要是區區一個火槍就能封爵,那麽整個大明豈不是亂了套了?

“宋大人說的沒錯,單單憑火槍這一功勞,確實不足以封一個爵位。”

太子朱標對於宋世明的話,沒有任何反對,反而讚同的點了點頭。

“不過。”

太子朱標語氣一轉,繼續說道。

“除此之外,劉元德還為工部提供了一種新式的軍器作坊。”

“軍器作坊?”*N

眾人心中升起了一個大大的問好,這又是怎麽回事?

大明建朝初期的官員可不是以後八股文科舉上來的,現在能在大殿內有一席之地的人,每個人身上可都是有真材實料的,不少人對於軍工產業也是比較了解的。

軍器作坊還有什麽改進的,不就那回事嗎?

不少文武百官覺得,太子殿下有些大驚小怪了。

不過礙於朝堂禮儀,以及朱元璋的震懾,還沒有哪個不開眼的出來找死。

“劉大人確實培養了一個好孫子啊!”

這時,工部之首,工部尚書趙翥(zhù)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往前一步,站了出來。

趙翥,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學家、哲學家和水利專家,他也是單安仁後的第二任工部尚書。

這個是一位全能的大才,他不但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的學問,而且更精於治水,以疏渠利民為已任。

在實際曆史上的洪武六年、洪武七年(1373--1374年)任工部尚書,洪武七年曾任禮部尚書兼任工部尚書。

在這個時空,因為趙翥實在是太能幹了,朱元璋根本舍不得把他按照原曆史送到江西治理水利工程。

因此,趙翥的工部尚書一直幹到了現在。

嗯?

一直在默默觀察現場局勢的李善長,看到工部尚書趙翥突然為劉伯溫說話後,眉頭微微一皺,有些不悅的眨了下眼睛。

可回過神意識到這裏是朝堂後,李善長立刻恢複了臉上的笑眯眯,但他的心中就卻掀起了無邊的波瀾。

[搞什麽鬼?]

[趙翥這老儒士不是一向保持中立的嗎?]

[怎麽會主動摻和到劉伯溫的事中?]

[難道這老東西像下注了,主動給劉伯溫示好?]

工部尚書趙翥(zhù)可不知道自己的這位同僚內心的活動這麽活躍,他臉上帶著激動的笑容,對著好奇的文武百官們解釋道。

“太子殿下說劉元德為大明提供了一種新式的軍器作坊,其實是有些不準確的!”

“真正意義上來說,劉元德對我們大明的鑄鐵以及相關產業,進行了一次徹底的產業升級!”

“產業升級?”*N

不少文武百官對於這個新詞比較好奇,但都理解它的表麵意思。

更有和工部尚書趙翥熟悉的官員問道:“趙大人,具體是怎麽回事,你快說吧!”

“好!”

工部尚書趙翥也不再買什麽關子,清了清嗓子,將他從劉畾提供的那份圖紙上所得到的部分感悟說了出來。

“因為要為這次北征,盡快提供一批可靠的火槍。”

“陛下特意讓發明火槍的劉大人的長孫,劉元德去主持生產工作。”

沒毛病,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大家點了點頭。

“可是,劉元德卻覺得,我們工部作坊的生產方式很落後,生產效率也非常低下,完全達不到他心中的標準。”

“這也怪不得趙大人啊!”

有好事者為工部尚書趙翥打抱不平。

“是啊是啊,經過蒙元一朝,加上後期連年征戰,懂得宋朝軍器生產方式的人,早就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現在我們能恢複到這種程度,已經是很不錯了!”

“諸位大人說的對。”

工部尚書趙翥拱起手來朝那些仗義執言的同僚表示感謝,隨後繼續說道。

“作為大明的工部尚書,我豈能坐在這個位置上空食大明的俸祿?”

“因此,我一直在不斷的查找現存的古籍,想方設法恢複我們原本的生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