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簡單
當夜,驛站客房。
賈旭和張世傑坐於桌子兩側,對麵站著白日裏那名一臉不忿的青年。
“你叫什麽名字?”賈旭問。
“金鴻超。”那青年答道。
“今年多大了?”賈旭再問。
“二十七。”金鴻超答道。
賈旭又問:“可有表字?”
金鴻超回答:“像我們這般出身,有個名字便不錯了,又不是考狀元,要表字有何用?”
張世傑見賈旭“噗”的一樂,對這不軟不硬的回話一副完全不在意的模樣,便也笑著說道:“你這家夥,白日裏就見你一臉不服的樣子。我家公子又不曾得罪於你,你這般語氣卻是作何道理?”
“那突火槍本是我所發明。原是想著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給師傅看看,一起研究下如何改進。沒想到被那個老東西將其據為己有,直接獻給知府大人邀功,貪了本來應該給我的賞賜!”金鴻超氣鼓鼓的說道:“看你們白日的模樣,卻是拿這不成形的東西當個寶貝,想來也是幾個不識貨的!”
賈旭笑著搖了搖頭,讓侍立在門後的安兒進來,給他搬了個凳子,又給他也倒了杯茶。
這金鴻超倒也光棍,大喇喇的坐下,結果茶杯仰脖一飲而盡,用手抹了下嘴,就這麽看著賈旭。
“你所言還需改進之處,我白日裏隻是粗略一觀,姑且試著說說,你聽聽看是不是如此。”賈旭喝了口茶,說道:“形製上,槍分三截,竹、鐵、木材質各不相同,相連之處很難做到嚴絲合縫,則火藥燃燒之氣易泄。可若是想鑄成一體,鑄的太薄、或者薄厚不均,火藥引爆時容易炸膛,鑄的稍厚,怕不是就要有一二百斤重,普通人將其拿起都很困難,又如何用來作戰?至於火藥調配不穩定、威力時大時小、時而不爆、射出彈丸毫無準度等等,問題繁多,不一而論。今日演示之突火槍,遠不如意,無論射程、殺傷,差弓弩遠甚。”.
聽到這裏,張世傑已是沉思不語,而金鴻超早已從凳子上站起,用激動的眼光看著賈旭:“沒想到小哥竟是個懂行的人!那不知小哥可有解決這些問題的良法?”
賈旭沒有立時回答,端起茶杯喝了幾口,見金鴻超急的愈加不耐,方才說道:“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向在三點,形製、材質和火藥,對我來說這些其實都不難做到,隻是不在當下而已。不久之後,我將出任一方,新建匠營,給你個職位,那時我自會為你一一解答。”
金鴻超也不含糊:“隻要小哥能解我之惑,職位不職位的不打緊!”
張世傑在一旁笑罵道:“你這家夥,開口閉口小哥小哥的,以後要叫大人了。”
賈旭也笑道:“大人亦可,小哥亦可,叫什麽都無所謂。”接著他又轉向金鴻超說道:“不過現在你也別閑著,這突火槍究竟該如何改進,你要多多思考,待隨我到任之後,我要看你這段時間的研究結果。到時候,可不要叫我這個不識貨的笑你腦袋空空哦?”
金鴻超終於稍有了些不好意思,向賈旭拱手說道:“小……大人請放心,我絕不讓大人失望!”
待金鴻超走後,張世傑忍不住問賈旭道:“此物在我看來,很是一般,如你所言,差弓弩遠甚。卻不知公子為何如此重視?”
賈旭看著張世傑說道:“此物現在有萬般不足,卻有一點好處,那就是簡單。”
“簡單?”張世傑不解。
“是的,簡單!”賈旭臉色漸漸凝重起來。“大宋之兵,自應募開始,要學刀法、槍法、弓法、弩法,要習隊列、練操法、懂戰陣,曆經數年,不事生產,一兵之器甲衣食,十戶供之尤不足。然上陣之時,與蒙古鐵騎對戰,若非依仗城池地勢,十難換一。往往數千敵騎,橫行鄉野,數萬宋兵難擋其鋒。”
“而突火槍這種武器,目前雖然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隻要稍加改進,提升些性能,哪怕稍遜弓弩,也有其巨大的優勢,那就是簡單!大宋士卒,數年鍛煉,能開一石弓者已可算精銳,然後臨陣之時,能拉幾弓?五弓氣喘籲籲,十弓腰酸背痛。而突火槍此物,別說正當年的漢子,哪怕是瘦弱女子、六十老叟、十二三的孩童,用不上半個時辰就能熟練操作,隻要供應足夠,乒乒乓乓放上一天都不累!”
“若有一天此物改良成功,普及於世。鄉間保甲隻需每年冬閑時訓練旬日,平日各自耕作,戰時即可持之為可戰之兵。則大宋帶甲何止百萬?而是千萬、萬萬!到那時別說小小蒙古,橫掃天下不足慮也。”
張世傑被賈旭所講的突火槍意義所震驚,細想了想,還真是這麽個道理,心中對賈旭又多拜服了三分。丞相公子發的宏篇大願確實不凡,那就“祝公子馬到功成!”
眾人也沒有在壽春多待。賈旭向知府孫琦討來了參與發明、製作突火槍的軍匠十餘人,並其家眷幾十口,容他們簡單收拾了一下家當細軟——實際也沒多少家當細軟可收拾,無非是些破衣爛被,鍋碗瓢盆。賈旭也沒有多管,隻是教眾人勿要多慮,到臨安後自有良好安頓,第四日便催促著啟程東去,直奔臨安。
臨行時見軍匠家眷多是老幼婦孺,怕是一天也行不了幾裏,便又向孫琦討了二十輛大車,五十匹騾馬。孫琦一心盼著賈旭回去幫他邀功,自然是有求必應。
一行人自壽春出發,經廬州、滁州、真州,在宣化渡江到建康府(今南京),一路無事。
江淮地勢平坦、水網縱橫,本是魚米之鄉,奈何宋蒙兩國爭鋒,蒙古騎兵多次越邊襲擾,燒殺劫掠,邊境之民數經逃散,民生已是頗為凋敝。賈旭一路行來,見四周鄉野,雖談不上荒無人煙,但與他印象中該有的阡陌相連、雞犬相聞的景象還是大有差距。不僅百姓稀少,連盜匪也沒有,畢竟蒙古軍來了,管你是兵是民還是匪,都是照搶照殺不誤的。
路上唯一的插曲,就是進建康府時,一些親衛提出休息幾日,要去秦淮河畔的閣館狎妓。被賈旭以“驛站休息可以,狎妓不許”的命令拒絕後,在一名出身賈似道親衛、按血緣還是賈氏宗族後生之人的帶領下,十幾個人鬧著要離隊,還與勸阻的王文軍等人大打出手,所幸雙方隻是用的拳腳,未動刀槍,沒有打出人命。
張世傑建議以嘩變之罪,軍法論處,而賈旭表示既然之前曾經明言,堅持不住的可以任其離去,那便不能食言。
賈旭這幫親衛,雖然也是精挑細選,按理說跟著丞相公子,眾人忍一時辛苦、奔遠大前程之心也都是有的。但他們畢竟出身自將相親衛,呂文德那裏還好些,治軍一向嚴整,賈似道的親衛之前飛鷹走獸、招貓逗狗的,跋扈散漫慣了,到賈旭這裏一天到晚清湯寡水,這不許那不讓的,確實是難耐。
賈旭也不想強按著他們的頭,逼他們改掉過去的習性,轉來過這苦行僧的日子。縱使叫他們麵上一時屈服,心裏不情願,早晚也要爆發,總是些禍害隱患。
最後他隻是以鬥毆之罪將參與打架的雙方挨個敲了二十軍棍,然後給要走的十三人發了醫藥費和路費,任其捂著屁股離開。
而先是鼻青臉腫後是臀瓣開花的王文軍,則被任為賈旭親衛營的第一個隊正。
眾人在建康府休整兩日再次出發時,張世傑擔心的人心浮動景象沒有發生,反而精氣神更足了一些。一支隊伍就是這樣,隻要人稍多些,裏麵總有那麽幾個蔫壞的害群之馬。很多時候你說不上來他們犯了什麽大錯,不過是嘟嘟囔囔、碎嘴連篇,與旁人抱怨這不公平那不合理,搞的他們自己像是遭了委屈的受氣包,也攪的旁人心神不寧。
而一旦將這樣的人清理出去,屏蔽掉那些雜音,隊伍的風貌馬上就會為之一振。
自建康府繼續南行,路經廣德、湖州。太湖周邊平原為南宋腹心之地,相較其他地方要富庶的多。已近年關,炊煙相望的鄉間,家家戶戶正浣屋掃榻,準備著年節的喜慶。
路上玩耍的孩童,會看見一支奇怪的隊伍經過:近兩百餘人的隊伍全是車馬,隊伍卻十分嚴整,看起來好似大戶人家出遊,卻沒有大戶人家的跋扈,每個人看起來衣衫普通,麵容隨和,這些倒還沒什麽,怪就怪在他們都整齊的唱著歌。歌詞也不像大戶人家辦禮唱戲時的戲文那般深奧,反而朗朗上口,簡單易懂。
“軍號嘹亮
步伐整齊
我們軍隊有鐵的紀律
服從命令是天職
條令條例要牢記
令必行禁必止
自覺凝聚成戰鬥集體
啊紀律紀律
紀律中有我
紀律中有你
紀律中有無窮的戰鬥力
一切行動聽指揮
步調一致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