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逐一審問,再籠人心
過不多時,張紹帶楊戲來到金銀殿。
楊戲同樣被兩名飛騎衛夾在中間,隻是楊戲不似王離那般麵露惶恐、踉蹌而行。
李世民見楊戲麵色冷漠,淡然前行,不禁尋思道:
“此人確實不似王離那般精細,被朕連夜傳召,還不以為然,如此淡漠。看來此人極有可能隻是個一時大意,被王離牽連之人。”
楊戲直至金銀殿內,見殿內跪了一地的人,而且陛下麵色不善,正眯眼打量自己。
此時楊戲才反應過來,陛下傳召自己應該與先前假傳公文有關。
自知今日恐怕免不了被陛下一番責問,楊戲索性擺出一副“無所畏懼”的樣子,並未下跪,隻是就殿前站定,稽首而拜道:
“臣楊戲,參見陛下!”
李世民結合史料記載,加上自己的觀察,已然了解楊戲脾性。
知道此人性格豁達,做事不夠周密,並且少言、高傲。於是便決定盡量直白簡單地試探其心意。
拿定主意後,李世民也不去扶楊戲,隻是略微點頭,嚴肅道:
“楊文然!前幾日汝假傳尚書台公文,夥同王離坑騙楊儀,致使其慘死獄中,如今人證物證俱全,你可知罪?”
楊戲見陛下不做鋪墊,上來便直接讓自己承認坑騙楊儀之罪,心中叫苦,自己並未打算去害楊儀,陛下這是誤會自己了啊!
楊戲一頓,趕忙去想辯解之言。
李世民見楊戲停頓,知道楊戲被自己問了個措手不及,不等楊戲答話,便繼續道:
“不說話?是心裏有鬼,還是自知無可辯駁,默認了?”
楊戲剛想出上一個問題的應對之言,陛下第二個問題又問了出來。
楊戲一愣,覺得自己再不說話,就連為自己辯解的機會都沒了。
於是楊戲趕忙接過陛下話頭道:
“臣……”
李世民不等楊戲話出,接著說道:
“假傳公文、意圖誣陷呂乂等朝中大臣,其罪當誅!汝是受了誰的指使?除去王離之外還有無其他同黨?”
楊戲剛被陛下打斷,又見陛下已經跳過自己認罪環節,直接把自己當作罪犯,問自己同黨是誰。不由雙目圓睜,不可思議的看著陛下。
“這……”
李世民不給楊戲任何思考上一個問題的機會,直接再次說道:
“汝食君之祿,受諸葛丞相厚待,委以重任,怎還知法犯法,企圖與朕、與丞相所領之荊州諸公為敵?”
楊戲被陛下這一連串問題,徹底問懵了。
心想自當時也沒想著害誰,隻不過順手給王離行了方便,冒用了尚書台公文印信。怎的陛下還扯出來丞相以及荊州諸公了?
“陛下,臣沒有,臣不知啊!”
自來到金銀殿,楊戲終於是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了。
李世民見楊戲已經徹底混亂,感覺差不多了,於是麵上帶笑,和聲道:
“汝也不必驚慌,朕也不是什麽嗜殺暴君,你想清楚事情始末,慢慢於朕道來。朕了解其中關鍵之後,或許還能對汝之罪責酌情處理。”
楊戲聞言,先是歎口氣,而後委屈道:
“陛下明鑒!楊儀之事臣並未參與謀劃,隻是疏於算計,未想後果,順手給王離行了方便。”
李世民觀楊戲言行,確認此人心中多是不解和懊悔,並未有太多隱瞞、狡辯之意,滿意地點點頭。
朕抓住其做事粗略,少言的弱點,連續逼問,令其自亂。在此情況之下,楊戲出口之話,幾乎就是內心所想。
看來這楊戲確實未曾主動參與楊儀之事,算是受了牽連。
既然如此,那這楊戲應該屬於是益州士族之中心想朝廷,或者中立之人。
推測出楊戲立場之後,李世民心中歡喜,最少這楊戲比王離要好拉攏多了。
想到此處,李世民試探楊戲道:
“既然沒想害誰,那為何前些日要在朝堂之上附和王離等人汙蔑呂乂?”
楊戲聞言又是一陣迷茫……
“陛下,這從何說起啊?”
李世民見狀,看向身後的蔣琬,露出疑問之色。
蔣琬會意,趕忙上前稽首道:
“啟稟陛下,此事臣等可以作證,楊戲確實未在朝堂之上趨炎附勢。”
楊戲聞言,委屈道:
“陛下您看,臣確實未做出格之事……”
見楊戲如此,李世民下意識看一眼蔣琬,發現蔣琬正看著自己微笑點頭。
李世民會意,知道蔣琬是想提示自己,楊戲與王離等不同,可以直接拉攏。
李世民結合蔣琬提示,加上自己方才對楊戲的試探。也認為楊戲可以直接拉攏。
於是便欲借假傳公文一事,徹底綁住楊戲,讓楊戲今後為自己所用。
思慮一番後,李世民令黃皓拿來筆墨,向楊戲厲聲道:
“汝所言之事,朕未能全信。不過既然有蔣公琰為你證明,那朕也不想再過多追究。
隻是,假傳公文一事,不論汝是否參與謀劃,汝卻是實實在在做了。
這樣吧,朕問汝一事,汝一定先想清楚,然後在認真回答朕。”
楊戲見陛下有放自己一馬的意思,不禁長舒一口氣。
“陛下請問!”
李世民行至楊戲身側,一手搭在楊戲肩上,沉聲道:
“汝等益州士族,大多對朕頗有微詞,更有甚者不惜派出刺客、散播謠言、破壞平叛,隻為讓朕妥協,放棄北伐繼而一統天下之誌。
這諸多事情,汝即使未曾直接參與,也跑不了一個間接參與或者知情不報。
無論如何,朕都可以既往不咎。今日朕需要汝表明態度,是就此投靠朝廷,為北伐出力,還是繼續行諸如‘參與偽造公文’等於朕為敵之事。
倘若汝願意如王平等人一般,從此真心為國家出力,效忠朝廷,那今日之事朕全當未曾發生。
倘若汝執迷不悟,那朕大可以拿‘偽造公文’一事大做文章,清除汝這個隱患。
汝可要想清楚,朕給汝十息的考慮時間,時間一到朕就要答案!”
說罷,李世民喊道:
“一息……”
楊戲聞言,心中大亂。雖說自己本身對於陛下北伐之事並不反對,隻是益州諸公大多持反對態度,自己也是身不由己,無奈隻能隨波逐流。
如今隻有十息時間,確實不夠自己多想,隻能遵從本心。
正思量間,陛下口中喊道:
“十……”
楊戲,猛地搖搖頭,試圖讓自己清醒,而後雙眼一閉,艱難道:
“臣,願投奔朝廷,從此任陛下驅使!”
李世民聞言,龍顏大悅。
但見楊戲似乎心中還有顧慮,李世民笑道:
“文然,汝既然投奔朝廷,那朕自當為汝解心中之憂。
朕知汝念舊,對朋友誠懇、忠實。如今汝投奔朕,自然要與昔日益州派內三五好友站在對立麵。
朕早就為汝考慮到了,平日裏汝還如往常一般,並不需要明著站在朕這一邊,
隻是在朕有需要之時,汝不要忘了今日所言即可。”
楊戲見陛下不但沒有借機以偽造公文之事打壓自己,反而處處為自己著想,大受感動。
不禁跪地叩首道:
“陛下處事公正仁義,思慮周全,臣深感陛下厚德。至此拜謝陛下對臣之禮遇,日後臣定追隨陛下,甘願效犬馬之勞!”
李世民見楊戲一次說了這麽多話,知道楊戲是誠心歸順,於是趕忙扶起楊戲。
“今日之事,汝切勿向人提起。明日朝堂之上,朕欲大事化小,平息益州、荊州諸公爭端。汝隻在一旁冷眼旁觀即可。”
見楊戲答應之後,李世民改變想法,並未讓楊戲如王離那般親自寫下“認罪書”,而是直接屏退了楊戲。
在李世民看來,楊戲這樣的性情,脅迫與他反而適得其反,隻需一番禮遇便足以令其死心塌地。
之後,李世民又分別見了柳伸、何祗、李福。
除李福外,柳伸、何祗均如王離、楊戲那般被李世民針對性格特點,恩威並施最終歸心。
李福此人,嗅覺太過靈敏,並且思想極其頑固。李世民再三試探,並未得到令自己放心的答案。
於是幹脆不做拉攏,隻做了一次利益交換。扯皮半天,最終李福答應交出家中一塊土地以及部分雇農,來免除自己“偽造公文、欺君罔上”的罪名。
一切處理妥當,李世民也令那幾名獄吏、獄卒就在金銀殿中休息,等待清晨朝會,上殿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