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破局第一步

李世民既然拿定主意,自然就要想辦法讓自己的旨意實施下去。

群臣這是在威脅朕,他們以為大勢所趨,自己也必須隨波逐流。

豈不知坐在龍榻之上的帝王,已經不是那個“樂不思蜀”的劉阿鬥了!

李世民腦子飛速運轉,在自己所讀三國有關史書中,尋找著破局的可用之人。

“對了!霍弋!”李世民心中冒出一個名字。

曆史上霍弋身為荊州派霍峻之子,又是劉禪太子舍人,諸葛亮死後被封為黃門侍郎,成為劉禪近臣。可以說是目前為數不多能信任的人了。

既然群臣用“不接令”的方式來抗爭,那朕就指定人來接旨!

“霍弋何在?”

“臣在!”此時一位年輕官員,自文官隊列裏走出,來到殿前稽首而立。

“方才朕的旨意你可聽到?”

霍弋下意識看了李世民一眼,二人目光相交,隻一瞬霍弋便趕忙低下了頭。

隻這一眼,心中已是感慨萬千:原來陛下是真的變了!我仿佛從陛下眼中看到了千軍萬馬、星辰大海。好男兒誌在四方,跟著這樣的有誌之君,自己也能大展拳腳了!

霍弋知道陛下此時就缺個支持的聲音,方可在今日朝堂之爭中贏得最後的勝利。

想到此處,霍弋聲音洪亮且幹脆的答道:“啟稟陛下!臣聽到了!”

李世民很滿意,這霍弋果然沒讓朕失望!

看著堂下袞袞諸公,李世民笑了!

“哈哈哈!好,既然霍愛卿聽到了旨意,那下一步卿當如何?”

霍弋明白,這是陛下給了自己一個表現的機會:代表陛下向群臣示威,告訴他們朝堂還輪不到你們做主!

“臣與亡父皆深受國恩,陛下所願即是臣之所向!臣願連夜趕往劍門關,將魏延將軍活著帶到陛下麵前!”

堂下眾臣看到霍弋表態,也都明白諸葛亮死後,士族和皇權第一次較量以皇權的勝利而告終。

不是諸公不努力,而是陛下太霸道。

“臣等遵旨……陛下聖明!”

既然看出陛下不似以前那般好欺負了,魏延之事也成定局,朝堂諸公也都默契的暫時選擇了順從。

一個連奈何橋都沒來得及過的人,一醒來就和群臣僵持了這麽久,也讓李世民頓感困乏。

“既然此間事了,朕也有些乏了,諸卿且退,其他事宜明日早朝再議。”

“哦,對了,蔣公琰留下,朕有事問。”

眾臣“山呼萬歲”,各自退去,隻剩蔣琬立於殿前。

李世民知道,蔣琬算是諸葛亮之後,輔政大臣中為數不多的“北伐派”。其餘費禕、董允等相府故吏,充其量也就是個“忠心輔政”罷了。

“公琰,今日朝堂之上,朕與群臣對峙,硬要保下魏延性命。這其中曲直,公琰可知?”

蔣琬聽陛下所言,心中驚歎,看來陛下不是因一時之氣而與群臣對峙,陛下是真的變了。

想到此處,蔣琬也是心中安慰,陛下如此,“克複中原”便不再是一句空口號了。

“陛下,臣明白,陛下所想與先帝、丞相遺誌不謀而合,北伐中原、興複漢室,也是臣心中所向。”

李世民看蔣琬已經明確表態,也便不再有所顧慮。

“朕此前依賴相父日久,蜀中之事知之甚少,還望公琰不吝賜教,給朕說一說這蜀中局勢。”

李世民雖說熟知曆史,但是這細枝末節的東西他卻不怎麽了解,況且史官們的春秋筆法,他也是知道的。

李世民需要從蜀中形勢出發,找出突破口,進而完成自己為蜀國逆天改命的誌願。

蔣琬似乎感受到了李世民的心意,笑著稽首道:

“陛下所慮之事無非兩點,打破本地士族的壟斷,改變朝堂和地方布局。

就此兩點而言,臣以為越雟、汶山、雲南等郡之蠻夷叛亂、庲降都督人選、北伐十萬將士的安置問題,還有益州諸郡的郡守人選。這些方麵或可為陛下所用。”

其他幾點李世民倒是想到了,隻是這蠻夷叛亂之事,曆史上記錄的卻是很模糊。

李世民隻知道,建興三年,南中四郡反叛,孟獲在南中士族雍凱、高定、朱褒等人慫恿下率領蠻夷殺郡守反叛蜀漢。

自此次諸葛亮親征平叛之後,南中問題就很少出現在史書中了,大多數也隻是在庲降都督的傳裏出現隻言片語。

聽蔣琬的意思,這蠻夷叛亂是一直存在的,並且好像還十分激烈。

“公琰,自相父平定南中以來,蠻夷諸郡臣服日久,怎麽還會有叛亂呢?”

蔣琬把蠻夷叛亂的情況與李世民詳細地匯報一番,並且還提到了越雟郡蠻夷“叟夷部落”等至今從未臣服,甚至連殺兩任太守,逼得其餘繼任太守隻能在越雟郡東北側的安上縣治理越雟郡。

幾番交談下來,李世民也補全了許多對於蜀漢的認知。

蔣琬走後,李世民側臥龍榻之上,閉目養神,心中已然開始尋找破局之策。

思考之後,當即寫下了一道聖旨,準備在魏延回來之時先給益州派出個難題殺殺他們的銳氣。

一連幾日,李世民與朝堂諸公都相安無事,大家似乎都等著魏延之事的結果。

這日早朝之後,李世民於勤政殿上翻閱奏折,希望加快補強自己對當前局勢的了解。

也許是操勞過度,也許是劉禪的身體太虛,李世民就在勤政殿龍榻之上沉沉睡去。

再次醒來時,隻見一宦官侍立左右。那宦官看到陛下醒來,趕忙遞上漱口水。

“陛下,奴婢看您在殿中熟睡,未敢驚擾陛下,隻是為您添些禦寒之物。

您入睡之後,奴婢寸步未離,此間也無甚要事發生。”

李世民一邊接過那宦官手中的漱口水,一邊隨興和那宦官聊了起來:

“汝之忠心朕已知曉。哦對了,汝姓甚名誰?朕為相父之事悲傷過度,這記性也有些不好了。”

在李世民完全熟悉朝中大臣之前,他還是希望身邊有人能隨時為自己提供朝臣們的信息的。

這個小太監看起來很會做事,說話也好聽,於是李世民就起了重用他的心思。

“啟稟陛下,奴婢黃皓,受先帝擢撥,自太子時便追隨陛下左右了。”

李世民聽到“黃皓”兩字,把漱口水直接噴了出來。

居然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黃昏二神”之一,不過自己也不是軟耳根子的草包皇帝,自然不怕他黃皓如曆史上那般“禍亂朝綱”。

既然這黃皓是劉備給的貼身太監,那忠誠度應該沒問題。留著當個鞍前馬後伺候的奴婢吧。

打定主意後,李世民神秘地說道:

“朕給你一道‘密令’,自此以後,但凡朝會,你看朕眼色行事,隨時為朕提供大臣的信息。記住這是密令!”

黃皓雖然有些納悶,但是也大概知道了陛下的意思:

可能是真的沒關心過朝中事宜,甚至連大臣都認不全,又怕丟了麵子,這才裝作不認得自己並下了這道“密令”。

“奴婢定不負陛下所托!”

正在此時,殿外有人來報:除王平留守漢中,薑維等北伐將士已扶丞相靈柩至白馬關。

李世民叫住傳令官,急切地問道:“魏延將軍與霍弋呢?還有楊儀,他們三人是否先一步到了成都?”

在得到確切答案之後,李世民迫不及待地要召見魏延和霍弋。

“啟奏陛下,朝會時間快到了,您是否在朝會上再與魏延將軍相見?”

黃皓適時地提醒了李世民一句。

李世民本就想單獨見魏延,並提前交代些事情,於是讓黃皓親自去傳魏延、霍弋二人進覲見。

黃皓領命,很快便將二人帶來。

李世民看到二人進了勤政殿,自龍榻上起身降階而迎。

魏延、霍弋見陛下降級而迎,趕忙大踏步迎上李世民,一到近前二人倒頭便拜:

“陛下隆恩,臣等惶恐!臣等何德何能,怎敢讓陛下降階而迎?還請陛下殿中上座!”

尤其是魏延,渾身顫抖,語氣中還帶著哭腔。

可能沒想到陛下竟然對自己如此器重,不但派近臣連夜施救,還給了如此高規格的禮遇的緣故。

李世民親自扶起二人,然後拉著二人走到龍榻之前站定。

“紹先,你辛苦了!”說完示意霍弋殿中休息。

“文長叔父!你受苦了!”說著扶著魏延跪坐於席上。

魏延此時聽到陛下稱自己“叔父”,又想起曾經跟隨先帝之過往,不禁失聲痛哭。

“將軍是先帝部曲出身,與先帝情同兄弟,‘叔父’二字將軍配得上。

現在侄兒需要叔父為了先帝基業,為了大漢江山做幾件事情,不知叔父可願意?”

李世民了解魏延是個驕傲的“順毛驢”,假如直接用權勢來壓他,他是不會心服的。

於是李世民把姿態放低,還打出了“先帝”這張感情牌,這天下恐怕也隻有劉備等寥寥數人能讓魏延信服了。

魏延早已被陛下感動得稀裏嘩啦,激動地說道:“陛下如此禮遇,臣怎敢不竭肱骨之力?”

李世民看時機已到,緩緩說道:

“朕知將軍對我大漢忠心耿耿,楊儀小人心思歹毒,待會朝會之上將軍隻管看朕為你雪恥。北伐之事朕自有安排,將軍切記不可再提!”

魏延毫不遲疑,慨然允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