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縣衙告狀
如霜此時落在李大善人眼中的形象,實在是太漂亮了,簡直就是仙子一般。
這個每天蓬頭垢麵的小丫頭,打扮起來以後,果真是秀色餐啊!
“沒想到如霜出落得這麽漂亮了,嗬嗬。”周大善人走上前幾步,去拉周如霜的手,卻被躲開,他也不生氣,隻是嗬嗬的笑著。
他知道如霜在周家村無親無故,就算欺負她又能怎麽樣?
趙承雖然不太好惹,但不代表不能惹。
可在李大善人眼中,他不過是一個潑皮無賴,事後隻要多給些錢,想必也就沒什麽了。
所以李大善人有恃無恐地逼近周如霜:“小娘子穿這麽漂亮,是等我呢吧?咱們倆還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啊,老爺我最是顧惜美人,這不就來了嗎?哈哈哈哈!”
周如霜眼中流露出哀求:“你不要過來!”
李大善人欲火焚身,都到了這個地步了怎麽會主動放棄,他一伸手去抓周如霜的袖子。
“小娘子,乖乖聽話,讓老爺好好憐惜一下。”
周如霜匆忙後退躲避,卻不小心踩到了裙角,驚呼一聲跌倒在地。
李大善人猛地撲了上去,一把抱住了周如霜,伸出嘴巴向她臉上親去。
周如霜拚命掙紮,奈何她人小力氣又弱,怎麽可能掙得過五大三粗的李大善人呢?情急之下,她雙手拚命亂抓,剛好抓到了掉在地上的木盆。
周如霜用盡全身力氣把木盆向李大善人砸去,對方猝不及防,剛好砸在頭上,痛得“哎呦”一聲,鬆開了手。
她趁著這個機會迅速掙脫,從地上爬起來,拚命向村外跑去。
一邊奔跑著,周如霜的淚水就如同斷線的珠子一樣灑落出來,委屈,害怕,憤怒等情緒充斥了她的內心,根本不知道疲倦,隻知道不停的跑,想著隻要跑出去,遇到夫君,自己就安全了。
太陽已經落山,黑暗迅速吞噬了最後一絲夕陽的餘暉,周圍的景物變得模糊起來,周如霜深一腳淺一腳的奔跑著。
淺藍色的裙子被刮破了,灌木的硬刺在周如霜的肌膚上留下一道道血痕。可是她根本顧不得這些,滿腦子都是不停的跑。
一條泥濘的淺溝使她猝不及防跌倒,弄得滿身的泥水,可周如霜根本不敢停留,爬起來繼續奔跑。
她沿著村路一直奔跑到一條極為寬闊的大路邊,這時她才慢慢冷靜下來,去往清河縣的路她是認得的,略微辨認了一下方向,就往清河縣的方向跑去。
此時趙承也正在往回走,為了盡快製作味精,他帶著十幾個蠻人去城外的荒地裏收割野生穀物,製作草木灰,一切都籌備得差不多了,他才離開清河縣。
以趙承的腳程,從清河縣到周家村十幾裏的路程,差不多要半個時辰,但是由於今天貪晚,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就走得慢了一些。
大約還有一半路程的時候,趙承借著月色勉強看到前方有一個黑影,一邊走一邊哭,看身形倒是有點像周如霜。
“如霜?”趙承試探的叫了一聲,果然聽到那個黑影哭著叫“夫君”,等走到近前,才看到周如霜弄得極為狼狽,頭發披散著,一件沾滿了泥水的衣服裹在身上。
趙承看到周如霜這副樣子,心裏一沉,臨走的時候,他還特意叮囑她哪裏都不要去,就安安心心在家裏等著便是,怎麽會變成這樣。
當即也顧不得汙穢,把衣衫脫下來罩在周如霜身上,伸手拉住她的手問道:“如霜你不要害怕,發生了什麽事情慢慢跟我說。”
周如霜便把她出門倒水,卻遇到李大善人欲行不軌的事情原原本本說了一遍。
“夫君……妾身以為再也看不到你了!嗚嗚嗚……”周如霜哭得極為傷心,差一點就被那個家夥糟蹋了身子。
在周如霜的心裏還憧憬著與趙承夫妻恩愛,共度一生,如果被這姓李的辱了清白,她真的不想活了。
趙承聽了怒不可遏,這個姓李的一直在糾纏著周如霜,這次如果不是如霜跑得快,後果根本不敢去想。
“走!我為你討回公道!”
趙承當即決定回頭,直接帶著如霜去清河縣衙告狀。
這個姓李的無非就是倚仗著家中富庶,周如霜又是個孤苦無依的人,才敢如此膽大妄為,趙承不相信他還能在清河縣一手遮天。
剩下的幾裏路,趙承幹脆就背著周如霜走,周如霜一直擔驚受怕,又耗盡了體力,此時見到趙承,終於精神放鬆了下來,伏在他的肩頭竟然沉沉睡去。
夜間是不開衙的,除非有人造反,或者敵軍攻城,否則夜間縣衙都是不辦公的,有什麽事情要等第二天早上再說。
趙承背著周如霜直接去了西風客棧,就在衙門的正對麵,單獨要了一個房間,安撫著周如霜入睡。
第二天一早,趙承直接帶著周如霜去縣衙門口等著開門,恰逢何主簿來縣衙。
何主簿看了一眼趙承和衣衫不整汙泥滿身的周如霜,覺得有些好奇,就問道:“你有二人有什麽事情?”
因為昨日何主簿才應承了冒五,所以一直關注著是否有大案發生,對衙門前徘徊的人就有些敏感。
趙承說道:“這位大人,我們是來告狀的。我妻子昨晚險些被村中姓李的強奸,因此要討一個公道。”
在趙承看來,雖然姓李的沒有得逞,但是應該與得逞是同罪。
何主簿皺起了眉頭,趙承描述中的“險些”、“強奸”字眼,讓他十分不爽。
既然是“險些”,那就說明沒什麽事情,沒事來衙門口告狀,真當縣衙是為你家開的嗎?
大陳王朝對官員治政的考核,仍以“完賦役、無訟事”為核心。把治下民眾富裕,一片安定詳和視為官員治政能力強弱的表現。
除非有了殺人等命案這樣的惡性事件,一般小事都由基層解決了。
所謂的“基層”,就是以十戶為一甲,無論城裏還是鄉村,一概如此,一百一十戶為一裏。甲有甲長,裏有裏長。
隻要不是殺人,象這種村民糾紛的小事,要先報甲長,甲長無法解決,再報裏長,裏長仍然解決不了,才能上縣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