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土匪圍城
翌日清晨。
春耕大典如期舉行,李寒也沒有含糊,早在昨天就把一應儀式流程牢記在心裏。
隻是由於李寒人在七江縣,大典最終還是設置在了七江縣之中,雖然城裏所有百姓都到了場,比起京城還是冷清不少。
不過李寒也不看重這些,重要的是春耕大典本身,至於規模不夠大,建設就好。
豬牛羊三牲被擺在了供桌上,七江縣的族老代表在一旁大聲念出了禱詞。
隨後李寒身穿華服,表情莊嚴肅穆,站在了祭台之上。
他手中拿著祭器,大聲的說道:“皇皇上天,照臨下土。予誠惶恐,祭禮於天,願天護佑,降甘風雨。各得其所,庶物群生。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大乾李氏子孫李寒敬拜於野,虔誠之至,朝夕不改……”
李寒念完禱文之後,將手中的祭器,連同裏麵的一些祭品恭敬的擺在了祭台上。
隨後便帶著參加祭祀的人開始行禮,同時有祭樂奏響。
一連拜了數次,然後又有祭祀上來跳了祭舞,一直折騰到下午,祭天儀式才算結束。
沒有理會身體上的疲憊,李寒馬不停蹄的來到一塊田地。
這裏是測算好了的風水寶地,要在這裏進行春耕大典的最後一項,親自耕種一塊土地,代表皇家帶頭耕種。
而且,當初跟百姓換了地之後,李寒需要將自己穿越帶來的土豆等種子進行培育。
與往年不一樣的是,犁耙上套著的不是選定的神牛,而是幾個人,有眼尖的已經認出來,其中一個便是宋曲之,還有幾個瘦瘦弱弱的,看起來也是書生。
李寒走到田裏,扶好犁把,接過身邊親衛遞過來的鞭子,狠狠地在宋曲之的背上抽了一下,宋曲之吃痛,強撐著起身要往前走,其餘幾個書生也挨了鞭子之後,奮力的邁開了步子。
原本百姓們還在議論紛紛,旁邊早有安排好的人去宣傳這幾人的罪行,最終所有的百姓都對幾人怒目而視,恨不得自己上去抽幾鞭子。
宋曲之等人都是一介書生,如何吃過這樣的苦?
鞭子抽打在背上,肩膀上的繩子也勒出了血痕,走出去不過十幾步,就有書生摔倒在地。
而等待他的是毫不留情的抽打,直到他重新站起來為止。
宋曲之現在是真的怕了,眼睛之中充滿了恐懼。
過去所有的一切驕傲,抱負這一刻全部都煙消雲散了。
他瞪大著眼睛,渾身抖在顫抖著,每當一聲鞭響傳入他的耳朵之中,他的身子就抖得更厲害些!
其他幾個書生還在求饒,但宋曲之知道,李寒是無論如何都不會饒過他們的,於是便大聲喊道:“王爺!我們知錯了,莫要折磨我們了,給個痛快吧!”
李寒看宋曲之腳步有些慢了,聲音倒是中氣十足,一鞭子抽了上去,一鞭影連帶著血珠起又落,宋曲之便除了哀嚎,什麽也喊不出來了。
冷眼看著,李寒沉聲說道:“本王昨日便說了,你等將百姓當做牛馬牲畜使喚了十幾年,現在便要做牛做馬的還回來,這才多少,你們今日要將這塊地耕完才算完。”
說完,鞭子又揮了下去,幾個書生又從身子骨裏榨出點力氣往前走著,身後的犁頭深深的陷入土裏,將積攢了許久的一切從地中翻出來,晾在了陽光之下。
百姓們圍在田邊看著,隻覺得自己的心也被那犁耙翻了一遍,所有的積鬱都被晾在陽光之下,然後被曬的消散無形了。
不知是誰,大聲喊了一句“好”,隨後整個田邊都響起了歡呼聲。
所有人看向李寒的目光之中都帶了一絲的狂熱,若是此時李寒振臂一呼,定然響應無數。
宋曲之幾人終究是書生,近幾年更是貪圖享樂虧空了身子,田埂連一道也沒有犁完便紛紛癱倒在地上,任李寒如何抽打也再爬不起來。
冷笑一聲,李寒招呼親衛們將幾人拉了出來,換上真正的犁牛。
這塊地還是要耕完的,不然不吉利。
接下裏,李寒將種子培育這一重任交給了鄭月娥,讓她按照自己的要求,進行種植培育。
就在李寒在田邊清理靴子上的泥土的時候,一個人匆匆跑了過來。
李寒看過去,卻是趙苒苒派出去收購糧食的車隊的隊長。
看到他出現在這裏,還以為他是帶著糧食回來了,沒想到他剛把氣喘勻了,就給了李寒一個不好的消息。
“王爺,有四五千人馬正往七江縣而來!”
李寒眼神一凝,轉頭看過去問道:“什麽玩意?可曾看清楚是哪裏的人馬,要來幹什麽?”
“小人隨車隊而來,路上遇見的,沒敢靠近看,看旗幟雜亂,應該不是什麽正經的軍隊,看著倒像是土匪。”
李寒眉頭一皺,他倒是想起來了,之前便有消息說趙山去了土匪山寨,看來這就是他糾結的土匪大軍了。
宋曲之一直在一旁,已經被重新綁了起來,旁邊有大夫在給他身上的傷口上藥。
李寒明確表示過,宋曲之不能死,至於其他幾個惡儒書生,被扔在一邊,已經是奄奄一息了,根本沒人願意管他們。
聽到了李寒他們的對話,原本還疼的齜牙咧嘴的宋曲之突然大笑起來。
“李寒!你死定了,七江縣城防空虛,土匪攻城,你要如何與他們對抗?你死定了,你死定了,哈哈哈!”
周圍的人群一陣**,李寒的麵色也沉了下來,他原本不想讓周圍的百姓這麽早知道的,沒想到宋曲之給他喊了出來。
旁邊有親衛立即找了一團草塞進了宋曲之的嘴裏,但是已經晚了。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的時候,一個南蠻打扮的女子擠開眾人。
祭拜完的孫苗,有些愕然,她將人走上前引了過來問道:“小梅,你怎麽來了?”
小梅一把抓住了孫苗的手,焦急的說道:“主子,族長叫我來給你帶話,西部落和南部落聯合了起來,發兵三萬,已經往這裏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