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先行一步

其實扶蘇上任不久,就給雷江派了任務。

倒不是說派死士不行,隻是死士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或者有人帶一下,也就是需要個學習的過程。

並不是所有死士都如同教官子龍一般,拋開戰力和死忠,這些係統死士也就是普通人,在很多事情上是欠缺經驗的。

所以扶蘇最優的人選就隻有雷江了。

誰讓雷江有勇有謀,而且對扶蘇忠心不二呢。

雷江接到扶蘇命令,馬上帶了一百死士前往趙國,在一步步接近趙國權貴的同時,這一百死士也在逐漸成長,成為了能夠滲透他國的細作。

現在六國都已經有了扶蘇的細作,而且這些死士還在慢慢壯大自己的隊伍。

而扶蘇讓雷江先去趙國,也是為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趙王的寵臣,郭開。

可別小看郭開這個人,趙王昏庸無能,荒**無度,和這個人不無關係。

而且根據曆史記載,秦國一統六國,這個郭開可算是最大的推手之一。

秦軍伐趙之時,遭遇了李牧大軍,以李牧大將軍在軍民中的威望,和領兵作戰的能力,秦國一時討不到便宜。

甚至說拿不下趙國。

古時候打戰,士氣非常重要,李牧,就是趙國的士氣。

若是當時的秦軍和李牧大軍硬碰硬,可能滅趙之後的秦國,再無力攻打其他諸侯國。

又或者秦趙大傷元氣,被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

那最後還有沒有統一,或者是哪國出來統一,這就真不好說了。

可偏偏事情出現了轉機,在秦軍進退兩難之時,郭開被秦國收買,郭開在趙王麵前說盡讒言。

而昏庸的趙王,也就真的聽信了小人郭開的讒言,不但奪回了李牧的兵權,還在不久後就將李牧處死。

本來事情也還有轉機,因為趙國還有一員大將,那就是廉頗(可不是王者的廉頗)。

此時的廉頗可謂是鬱鬱不得誌,身在魏國屈居大梁。

可想而知趙王有多昏庸,趙國名將,和秦國白起、王翦齊名的大將廉頗,居然被逼投奔小小魏國,而且在魏國也沒被重用。

走投無路的趙王,終於想起了手下的大將,廉頗。

而廉頗也早就想回趙國效力,可偏偏這個時候,小人郭開又跳出來了。

郭開賄賂了趙王派去請廉頗的使臣,使臣就帶回了假消息,說是廉頗年老體衰,無力回國再戰。

當時的趙國,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一說。

李牧一死,廉頗又沒請回來,趙國一時間軍心渙散,趙國也終被秦軍所滅。

那咱既然知道了郭開這個小人可以賄賂,而且趙王又願意聽信郭開的讒言,咱還不提前一步去賄賂這個郭開?

扶蘇讓雷江去辦的,也就是這件事,而雷江也確實成功搭上了郭開這條線。

隻是這一次扶蘇並不是賄賂郭開陷害李牧,扶蘇更想的是勸說李牧加入自己的陣營。

奈何,古人愚忠,沒有成功。

這也是雷江覺得自己事情沒辦好的原因之一。

不過在賄賂郭開這件事上,扶蘇當然還留了後手,這個之後再說。

既然沒能勸說李牧加入扶蘇陣營,雷江隻得實行扶蘇交代的另一個計劃,那就是前往韓國。

當時的韓國被各諸侯國常年打壓,已經是一個最小的諸侯國,但韓國人才依舊,比如韓非,就是出自韓國。

而且韓國,在秦一滅六國的道路上,也是最大的推手之一。

韓國人才輩出,這是不爭的事實。

早年的韓國,就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弱小,而且韓國是距離秦國最近的國家。

秦國遠交近攻的政策,已經表露出了其強大的野心,這讓各諸侯國都惶恐不安,其中韓國最為恐懼。

所以秦王嬴政剛剛登基不久,韓王就派出水利專家鄭國,前往秦國。

秦軍雖強,但無論哪個國家甚至是哪個時代,農業都是重中之重,特別是秦國一直秉承重農抑商的政策,而農業的命脈,就是灌溉。

韓王當時所想,是希望鄭國說服秦國,將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水利建設,這樣一來,秦國就不得不減少戰爭的投入。

這樣韓國就能多有幾年喘息之機,或者徹底活下來。

鄭國抵達秦國的時候,秦國的朝政還把持在秦王嬴政的仲父呂不韋手上。

自然而然就由呂不韋接待了來自韓國的這位水利專家,鄭國。

秦國的關中平原土地肥沃且綿延千裏,還有涇河和渭河兩條天然水道。

可惜這兩條河流時常泛濫成災,關中平原又不時遭遇幹旱,如果能解決了水資源的問題,關中平原就能成為秦國最大的糧倉。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開一條大渠,將涇河水引入關中平原用於農業灌溉。

雖然說起來好像很難,其實操作起來更難,在當時,修建這種級別的水渠,難如登天。

所以當鄭國提出他能幫秦國修建這條水渠的時候,呂不韋激動的差點跳起來,他自然知道這條渠的巨大價值。

一旦這條水渠建成,那就意味著秦國六十萬野戰軍的軍糧有了著落,這是一統六國很重要的一步。

鄭國看呂不韋欣喜,也就借此機會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此渠長約三百裏,需耗錢數萬金,人工數十萬,十年可成。

呂不韋思前想後,雖然要耗費的金錢和人力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但不代表秦國沒這個實力,呂不韋權衡再三,終於同意了鄭國的要求。

隻是派出鄭國的韓王怎麽也沒想到,自認為能夠拖累秦國前進腳步的這一計劃,卻正中秦國下懷,成了幫助秦國富強的利器。

當時的呂不韋權傾朝野,工程自然是進行的十分順利,很快就來到了第九年,眼看水渠即將完工。

這一年,也正好是太後趙姬寵愛的嫪毐做大做強的時候,此時的嫪毐已經在朝堂站穩了一席之地。

這趙姬和嫪毐甚至計劃著除掉秦王嬴政,擁立自己的骨肉即位稱王。

但這個時候的秦王嬴政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他自己也有了很強大的實力,趙姬和嫪毐的黨羽很快被秦王嬴政肅清。

也就在這個時候,本就因為把持朝政讓秦王嬴政不滿多年的仲父,呂不韋,也被查出和太後趙姬關係曖昧。

到底是這個時候才查出來,還是秦王嬴政這個時候才積蓄了足夠的實力已經不重要了,反正秦王嬴政正好借此機會廢了他呂不韋的丞相之位。

秦王嬴政這一番操作下來,整個朝廷內外已經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就在這人心惶惶的關頭,又爆出來一個大消息,鄭國的間諜身份暴露。

這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秦王嬴政徹底對這些自己招攬來的外國人才失去了信任和耐心。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下達了一道逐客令,驅逐的自然就是身在秦國的所有客卿(外國顧問),其中包括已經深受秦王嬴政讚賞的李斯。

這突如其來的逐客令,自然讓很多外籍大臣都接受不了,更是因為抗命而被殺了二十七個大臣。

這種消息被帶回各國,秦王嬴政暴政是個暴君的傳言也漸漸嶄露頭角。

胳膊擰不過大腿,鹹陽城外,黯然東去的隊伍越來越長。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反而讓李斯冷靜下來開始思考對策。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鄭國也命懸一線。

好在秦王嬴政沒有直接下令處死鄭國,而是和鄭國見了一麵。

鄭國也馬上抓住機會開始辯解:“自己雖然是間諜身份,但是這條渠一旦建成,對秦國是有非常有利的,韓國雖然因此多存在幾年,可我也為秦國立下萬世之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