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貂蟬

曆史上有無貂蟬,毋庸置疑,若查無此人,史書上也絕不可能將貂蟬的出生地甘肅臨洮寫得這麽清楚。她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一的“閉月”,史料上記載她生活在東漢末年,出生年月不可考。

每個人都喜歡給自己知道的故事添油加醋,佐料加得好了,唯美也好,淒美也好,都成了經典。貂蟬的事跡大多出現在說書話本的故事中,由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整理創作了一個完整的形象。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有詞讚之曰:“原是昭陽宮裏人,驚鴻宛轉掌中身,隻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嫋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又詩曰:“紅牙摧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貂蟬命苦,自然和董卓、呂布脫不開關係,但是她命運之曲折,結局之悲戚,卻是因為王司徒這個“義父”。

貂蟬本為司徒王允府上留下的歌女,一日,王司徒見她長籲短歎,先思考,“其女自幼選入府中,教以歌舞”,再觀察,“年方二八、色伎俱佳”,極為不悅,便罵她有私情。

貂蟬也是個性情中人,當即對王允表達了自己的忠誠,並說了一番類似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言辭。

王允細細品味貂蟬性格,再一觀察貂蟬的姿色,大喜,覺得自己有貂蟬這個美人,就是擁有了漢天下,便將她帶進了樓閣,決心為打倒反動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對貂蟬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忽悠的姑娘要為了王允的連環計萬死不辭。

為離間董卓與呂布的關係,王允暗地裏將貂蟬許配給呂布,再明著把貂蟬獻給董卓,貂蟬周旋於父子二人之間。

當時董卓身邊有一個聰明人叫李儒,將其中利害關係給董卓分析得頭頭是道,勸董卓把貂蟬送給呂布,並告訴他,不能被美人迷惑,董卓根本聽不進去。

呂布殺董卓時,嘴裏大喊著:“奉詔討賊臣董卓。”有句心裏話他沒好意思說,“讓你再和我搶美人!”

因為中華百姓有非常正的價值觀,自古對忠奸善惡有一套成熟的評價標準,董卓禍亂朝綱,殘忍暴戾,濫殺無辜,百姓深受其害,是“惡”的典型。所以王司徒巧施連環計是一段千古佳話。

可是,雖然連環計是王允的絕妙策劃,但實施者是貂蟬,若不是她一麵在呂布董卓麵前裝得楚楚可憐,又一麵表達著“我愛你不愛他”,怎會有呂奉先大鬧鳳儀亭的風波?怎會有“呂布戲貂蟬”的千古傳說?

呂布得到了貂蟬,可她的故事還沒有結束,《三國演義》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門樓呂布殞命”中,呂布被曹操帶兵圍困,當時呂布身邊有軍師陳宮,連三國時代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都被陳宮氣得大喊“吾誓殺汝”,可見陳宮的計策精妙,隻因呂布聽貂蟬的,不聽陳宮的,落了一個被擒殺的後果。

下邳一役後,呂布被曹操所殺,貂蟬跟隨呂布家眷前往許昌,從此不知所蹤。那個令人驚豔的絕代佳人,謝幕了。

董卓因貂蟬而死,成就了貂蟬的千古功勳。

蔡東藩在《後漢演義》:“司徒王允累謀無成,乃遣一無拳無勇之貂蟬,以聲色為戈矛,反能致元凶之死命,粉紅英雄真可畏哉。”並說:“庸詎知為一身計,則道在守貞,為一國計,則道在通變,普天下之忠臣義士,猛將勇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蟬獨能除之,此豈尚得以迂拘之見,蔑視彼姝乎,貂蟬,貂蟬,吾愛之重之!”

呂布也因她而死,從著作本身來看,用“紅顏禍水”來形容,是最為合適的。

自古以來,紅顏雖然美好,卻配不上好詞,不是薄命,便是禍水,有“紅顏知己”一說,卻是帶有情人味道的知己。

一篇《神女賦》和一篇《洛神賦》奠定了華夏人對女性的審美基礎,自那以後,人們一麵追捧美麗的臉頰,認為美麗是最好的通行證,一麵卻認為美麗的女人不能善終,對於她們的不幸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