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醫聖

“怎可如此平滑工整,這是何物所製?”張仲景一臉震驚的問道。

“主要還是竹子。”劉啟淡淡說道,“還有樹皮、麻頭這些東西。”

他這個現代人能裝比的機會不多,這算是為數不多他真正了解的手藝吧。

“蔡候紙與此相比,當真是想去甚遠啊!”張仲景感歎道,“元啟兄僅憑此物便可封侯!”

“天下如此動**,我封個侯好像也沒什麽意義,弄一些自己用就行了。”劉啟淡淡說道,“張府君不如先斷一下這疾疫到底是什麽毛病?我麾下幾個兄弟,近來感覺都快不行了。”

張仲景直接從隨身攜帶的書囊裏拿出一份藥方,遞給了劉啟,“照此抓藥,三五日便可痊愈,旬月以來肆虐於荊楚之地的疾疫正是傷寒之症。”

“自先帝至今,天下幾經大疫,有數次皆是傷寒。”

劉啟懸在心中的那塊石頭終於掉了下來。

有這樣一位專研瘟疫的大家坐鎮,他這些兄弟的命大概是能保住了。

眼看著張仲景已經埋頭琢磨怎可刻反字了,劉啟陪著小心說道:“張府君,要不然您還是看看病人吧?有時候個體情況是有區別的。”

張仲景愣了一下,輕笑說道:“也好。”

“這邊請。”

劉啟親自帶著張仲景到了相隔足有五六百米的另外一座營地裏。

進去之前,他將一個簡易版的口罩遞給了張仲景,“張府君,戴上這個東西,能一定程度的避免染上疾疫,您這位大醫可千萬不能先倒下了。”

張仲景麵露驚異,反反複複的研究了好一會兒,“此物能避免染上疾疫?!”

他顯然並不是很相信。

“自然不是絕對的。”劉啟說道,“疾疫最大的傳播途徑是飛沫,就是我們打噴嚏跟著飛出來沫子,戴上這個東西能一定程度上隔絕,但絕對不是完全隔絕。”

這個流程,劉啟可太舒服了。

那個時候天天捅嗓子眼,都差點把他捅瘋了。

“另外,還有通風,消毒,勤洗之類,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感染。我弄了一些酒精,但做的不是很成功,目前我也不知道它到底算是個什麽東西,像酒又不像酒的,反正能喝也能勉強用。”劉啟搖頭低笑說道。

說其他那酒精啊……

算了,也不知道是個啥玩意。

……

一個瘟疫逼得劉啟最近各種搞手工業,但有些事真的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蒸餾法多簡單的一個東西,可他蒸出來就成四不像了。

他自己也弄不清楚那到底是個啥玩意,反正味道怪怪的。

後來,他嫌味道難聞,就順手扔了點這山上隨處可見的桂花。

結果直接成酒了,喝起來居然還挺好喝的。

他知道這個世間本就有桂花酒,因為比較珍貴,故而一直是祭祀神靈的用酒。

但他這個桂花酒,和那個桂花酒明顯不是一個東西。

張仲景一臉懵比的看著劉啟,“元啟兄,剛剛說的是……什麽?”

“額……”劉啟愣了下,他忽然意識到,在這件事上大家交流起來好像有代溝。

“就是住處通風,經常洗漱,要注意幹淨。當然最有效的手段是隔離,我們沒有染上疾疫的不去和病人同吃同住,避免接觸。”

張仲景一臉震驚的看著劉啟,“元啟兄是從何處學來的這等學識?”

“被逼著學的。”劉啟淡笑說道。

“這皆是杜絕疾疫大肆流行的好法子,隻是很可惜天下百姓不知此法。”張仲景歎息了一聲,將劉啟給的那個簡易口罩學著劉啟的樣子戴上,走進了旁邊的竹屋。

“這幾個病人應該患病有些時日了吧?”在給屋中的幾人診脈之後,張仲景忽然問道。

“半個月應該是有了,隻是一直沒完全的表現出來。”劉啟說道。

也就是近幾日,跟集中爆發了似的,忽然很多人都不行了。

“奇怪,明明病灶已久,為何病症反而極輕,隻是未能病除而已。”張仲景低喃道。

“應該是因為他們天天喝的是蒲公英,泡艾葉澡的緣故吧?”劉啟不是很確定的說道。

張仲景眼前猛然一亮,看向劉啟的眼神瞬間就變了。

“我不得不承認元啟兄在防治疾疫上很高的見解!”

劉啟淡淡一笑,哪有什麽見解。

還不是他以前就是這麽過來的,蒲公英和艾葉都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現在唯一缺的就是,他沒有酒精噴。

張仲景在挨個看完了所有病人之後,眼中對劉啟竟有了些許佩服的神態。

走出那片隔離的竹屋後,他忽然衝劉啟長身一禮,說道:“元啟兄,不知可否將這等法子廣傳天下,讓百姓人人皆知,麵對疾疫人人有一絲自保的手段?”

劉啟被嚇了一跳,連忙說道:“張府君,我這都是些笨法子,你要用就拿去,隨便用。”

“這可不是什麽笨法子!”張仲景輕歎一聲,不剩唏噓的說道,“元啟兄可知,大多數百姓在患了傷寒之症之後,根本活不過半個月。而你這些兄弟,我方才看了,有數人病灶已有月餘,這可皆是元啟兄防治有方啊!”

“蒲公英,艾葉,並非難得之物,隻是就連我也沒想到用他們可有效防治疾疫。”

劉啟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麽跟張仲景去說了。

這種類似於流感的瘟疫,防的是細菌,要命的是炎症。

但這種概念,他沒辦法跟張仲景解釋。

“元啟兄,不如我們盡快著手吧,早一天將藥方公之於眾,百姓就能少死一些。”張仲景說道,他著急到連步伐都加快了。

麵對這樣一個一心為民的大醫,劉啟也不敢耽擱。

當即便命人伐木伐竹,將做紙和活字印刷兩件事同時進行。

經過四天的瘋狂趕工,大漢第一批紙質書籍順利麵世。

那上麵的麻繩都是劉啟親自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