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行險一擊

“現在,你還覺得自己輸得冤麽?”

這一見巴圖魯半晌無語,李賢戲謔地笑了。

“我、我……”

巴圖魯很想說自己不服,但,這話,他實在說不出口來,原因就一個,薛仁貴當年在遼東時,可是把各族都給殺得膽寒了。

“你若願降,本宮可許你為薛將軍的副手。”

人才,李賢向來不嫌多,出身什麽的,完全不重要。

“我是靺鞨人。”

巴圖魯有些心動,但,顧忌顯然不少。

“錯,生活在大唐土地上的就隻能是一種人,唐人!但凡不承認這個身份的,死,或者滾,沒有第三種選擇。”

對大唐眼下這等“名其王,著其族自守。”的少數民族政策,李賢真的很看不上眼——光寬大,不同化,必然埋下諸多隱患,安史之亂就是這等政策所導致的惡果。

“……”

巴圖魯頓時便不吭氣了——大唐是很強大不假,但,在遼東之地,漢人卻一直是被欺壓的對象,所以,他並不覺得成為唐人有什麽好處。

再者,他也不認為李賢真能在強盛的契丹人麵前討得了好。

“本宮從不勉強人,準你考慮幾天,且看我大唐是如何敗你靺鞨來犯之兵馬的。”

良禽擇木而棲,這很正常,李賢並沒指望別人納頭便拜。

“你怎麽知道……”

一聽這話,巴圖魯頓時不淡定了——粟末靺鞨集結大軍一事可是暗中進行的,並未大張旗鼓,如今居然已被李賢所偵知,那,豈不是就意味著有可能被唐軍所趁。

一念及此,巴圖魯的額頭上頓時便沁出了層冷汗。

“嗬,來人,押下去,好生看管起來。”

李賢可沒打算解釋那麽許多,也就隻一揮手,自有兩名押解的士兵再次將巴圖魯捆了起來,押下了堂去。

“殿下,微臣有一策可破靺鞨,隻是恐須冒些險,具體來說便是假借牢獄被劫之名義,緊閉四門,全城大搜,並行宵禁。”

“待得靺鞨大軍將至時,我軍騎兵則趁夜出城,奔襲敵軍宿營地,擊其不備,若敗敵,則乘勝窮追,一舉攻破靺鞨人的老巢,俘其老幼,逼其殘軍投降。”

巴圖魯方才剛被押解下去,就見魏思溫已麵色凝重地從旁閃了出來。

“這,未免太過冒險了些,我軍兵力本就不足,若騎軍再有個閃失,那,後果實是不堪設想啊。”

劉納言對此策顯然並不認同。

“殿下,那靺鞨部族兵向來不擅長攻城,我軍隻消穩守遼東城,便足可令其損兵折將,實無須如此冒險行事。”

“不然,微臣以為城中潛藏賊子不少,一旦內外勾結,我軍實難據守。”

……

有了劉納言的帶頭,眾文武們立馬紛紛站出來發表自己的看法,支持魏思溫的有之,支持劉納言的也有之。

“諸公不必爭了,兵者,詭道也,我軍勢弱,不行險,焉能敗敵,吾意已決,騎軍出城破敵!”

在這等外無援軍、內有憂患的情況下,坐困孤城,絕對是死路一條。

更別說如今是春播的關鍵時刻,真若是戰事在遼東城一帶展開,農事肯定會被耽擱,後果實是不堪設想。

換而言之,李賢其實沒得選擇,隻能冒險一擊,成則平遼曙光可見,敗了,那,自身恐怕難保……

一夜混亂過後,肯定是得給民眾一個說明的。

所以,一大早地,成玄一便即派出了不少衙役,滿城粘貼布告,將昨夜有叛賊劫獄一事廣而告之,並宣布全城戒嚴,大搜叛賊餘孽。

百姓們雖說大多表示理解,可難免還是有些怨言,不過,在官兵們的彈壓下,倒也不曾鬧出什麽是非來。

“報,稟殿下,府門外來了不少扶餘人,要求認領家人屍身。”

隻是,到了巳時三刻,意外還是出現了。

“殿下,此舉必是有人在背後作祟,這是欲挑起高句麗土著與我大唐離心離德。”

李賢尚未有所表示,許叔牙便已從旁搶了出來,一臉的義憤填膺。

“嗯,狄卿,你看此事當如何處置為宜?”

挑撥族群矛盾,向來是野心家們的慣用伎倆,對此,李賢又怎會不清楚。

與此同時,他也清楚此事處置起來相當之棘手,稍有點閃失,遼東城中必然大亂。

“微臣以為當準他們認屍,此為人道,隻是,血仇既已結下,難有化解之可能。”

“若是再任由這些叛賊家屬繼續呆在我遼東之地,久後必定還會生亂,當須得妥善安置方可。”

昨夜一戰中,被斬殺的黑衣蒙麵人足有二百六十餘之多,這就牽涉到了二百六十餘個家庭。

隨便一算,那少說也是近千人被牽涉到其中,要想穩妥,唯有將這些人全部驅逐出境。

隻是,涉及麵實在是太廣了些,狄仁傑難免有些個心生不忍。

“嗯……,傳令下去:凡願具結為我大唐之民者,準其認領屍體,不願者,亦可認領,隻是,須得在兩日內舉家離開我大唐之地,不得再回,否則,殺無赦!”

這世上,又哪有那麽多兩全其美的辦法,李賢猶豫再三之後,還是決定給那些叛賊家屬一個抉擇的機會。

盡管此舉可能會給遼東城帶來不小的隱患,但至少,自己的良心能過得去……

三月二十三、二十四兩天,遼東城都是四門緊閉,全城大搜,隻是,無論是李報國等契丹人還是高玉蓉等高句麗複國組織成員,竟然都無一落網。

很顯然,這就意味著兩種情況。

一是高句麗複國組織在城中還有著相當雄厚的實力,足以為這些叛賊提供掩護。

至於另一種情況麽,那便是城中或許存在著通往城外的密道,這些人早就逃了。

無論哪種情況,對李賢來說,都不是什麽好事,奈何,在沒有完善的情報網絡的情況下,暫時也沒什麽太好的解決辦法。

三月二十五日,午時將至,一騎報馬送來急信——粟末靺鞨一萬五千兵馬在乞乞仲象與乞四比羽的統領下,從扶餘城(今之昌圖縣)一路南下,兵行甚速,目下已至沈縣(今之沈陽)。

一場大戰已無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