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又吃人家虧了

江倫抵達控製中心的時候盾構機已經在原地停滯六個小時了,智控係統的平衡壓力智控尚能發揮作用,數據目前還正常,但是誰也不敢保證下一秒會發生什麽。

地底是一個比太空還要複雜,比海底還要不為人類所知悉的世界,即便人類擁有可以航行到太陽係外的飛行器,擁有潛入水下萬米的潛水艇,仍然不能掌握真正的地底環境是怎樣的,尤其是水層地下,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可能引發不可預料的災難。

這是一個隧道施工不死人的年代,但卻是用昂貴的機器換來的。盾構技術好處如此之多,仍然有很多大型基建公司選擇原始的礦山爆破法開鑿隧道,最大的原因就是價格。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使用開膛破肚式的明挖法……

在新舊建築林立的大上海,別說是開膛破肚式的明挖,就是耗時稍長的地上施工都會影響這個城市的運轉,更何況這座城市有著複雜的地下結構,使用盾構這種昂貴的技術進行地下施工是必須的,但是一旦出現事故,後果不單單是經濟損失的問題。

這套先進的智能盾構巡航係統還是在上海交易博覽會上,華隧智能花了大價錢買來的國外先進技術,首次應用於盾構施工,在實驗場地也做過多次模擬試驗,證明了安全性的可靠,為什麽到了實際施工就出現故障?

百思不得其解的不止是這些控製中心的施工人員,還有匆匆趕往現場的江倫腦海裏。

該網絡人工智能引擎曾經是公司開發的拳頭產品,雖說賣了可惜,但是當時的情況正值機器人研發的關鍵時期,公司需要大量金錢做支撐。

江倫是直接負責研發的,對係統引擎的性能還是很清楚的,該技術即使拿到現在也依然有升級空間,如果說出現故障,無非是模糊化處理故障、人工神經網絡故障、模糊神經網絡故障、專家係統故障或者遺傳算法故障,排查故障需要一些時間,但總不至於束手無策吧。

因為擔心現場資料不足,江倫還特意帶上自己的筆記本電腦。

雖然知道去的地方是類似工地類的地方,但是到了之後還是讓江倫眼前一亮。幹淨的通道,整潔擺放,如果不是標準化的圍擋和施工用移動鐵皮房,還以為到了哪家社區呢,江麵上清波**漾,完全想象不到那下麵正有一條巨大的地龍在蠕動。

對華鐵這樣的大型國企,江倫還是仰望的,這些國之命脈企業承擔著國家基石的作用,在江倫還在做小小夢想的時候,這些大型企業早已踏遍祖國的千山萬水,創下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門口早有人守候,一聽到江倫報上自己的名字,馬上有人做防疫驗證,然後進行了消毒。

之後工作人員立即變得熱情起來,熱情到令江倫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不一會兒他就被按照作業流程穿戴上工作服與安全帽然後帶進智控中心。

從外表完全看不出來這裏麵居然是簡潔太空風的辦公環境,大屏幕和一台台電腦錯落有致,但是室內的氣氛卻給人一種撲鼻的緊張感。

當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以一種極為親近的態度來到自己麵前時,對方簡潔明了地說。

“現在不是寒暄的時候,每一分每一秒都非常重要,麻煩您盡快處理故障。”

看周圍人對這位中年人的態度,大概他就是現場最高指揮,有可能就是電話裏那位汪承宇。

江倫也沒客套,立即坐在電腦前開始處理故障,在鼠標和鍵盤的飛快操作下,他進入工作狀態。

盾構智控巡航係統分遠程控製和巡航模式兩種遠程控製方式,如今不論用哪種,盾構機均無法前進,係統自動診斷為故障後,施工被迫停了下來。正如汪承宇在電話裏所說的那樣,在輸江隧道中停滯是件非常危險的事,地壓導致的突泥湧水隨時可能出現,這裏已經看到地下傳回來的畫麵,搶險人員已經裝備齊全,隨時待命,氣氛十分緊張。

查看了一下係統內容,江倫很清楚的發現,這套係統除了界麵與自己當初設計的不同之外,核心完全是同一套引擎,正是被賣掉的那套,但是記錄裏顯示該產品的賣方為美國斯塔基集團。

這個大公司可不得了,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研發一貫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唯一能與之媲美的是日本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即使是德國也僅僅是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比較強。

隻不過……

江倫清楚得記得這項技術是賣給斯塔基(中國)有限公司的,但是現在這套係統卻被標上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的名字。

被倒賣了!

這種市場行為屢見不鮮,沒想到斯塔基集團也幹這種事,這種貼上斯塔基標簽的係統會比從開發者手裏出手貴上幾倍甚至幾十倍,而小公司也可以聲稱這是自己的專利技術,從而提高市場地位。

斯塔基為什麽要幹這種事,該問問尹文石嗎?

該集團在中國有辦事處,但好像尹文石此時並沒有在中國,尹文石出走之後幾乎沒有再和昔日好友聯係,隻留下一個再也不閃爍的微信號,隻不過如今這個時候出國是件很麻煩的事吧。

一想到與好友分道揚鑣,江倫又是一陣感傷。

尹文石是一名才華橫溢的研發人員,他的出走與自己有著直接原因,尹文石所控製的長明科技不願意再為江倫的追憶輸血了,連姚老大也控製不住這種情況的發生。

尹文石致力於人工智能在民生及實用領域的應用,而不像江倫一心隻想造機器人這種華而不實的東西,也許當初聽他的,公司未必能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破產的原因一部分在市場,大部分在自己……

看著這名年輕人陰晴不定的表情,汪承宇揣測著他是不是遇到了什麽難題,一想到通電話時他說公司破產了,也就不難理解了,但是這個明顯不到30歲的年輕人一進入工作狀態便呈現一副古井無波的樣子,看著屏幕上飛快閃過的係統指令,讓這名成熟的高技術研發工程師有種眼花繚亂的感覺,發生故障一瞬間的不安正來自此。

人類從來不害怕深邃的大海與遙遠的太空,黑暗森林之所以恐怖原因在於未知,當初領先拔尖,什麽都要爭先的汪總工在工程研發領域終於觸到了未知的海洋,那種不安正來源於此,如果就此放任,那麽不安有可能轉化為恐慌。

就在汪承宇剛剛琢磨出一絲味道的時候,耳邊傳來年輕人無情感的聲音。

“地下發生了什麽情況?”江倫這話問得比較模糊,或許是他對盾構施工並不了解的原因。

汪承宇沒有因為對方問題的突兀而不耐煩,立即調出施工資料詳細地講解了施工方案和盾構原理,並進行簡單的講解。

江倫聽得認真,不懂的地方簡單地問了幾句,似乎是理解了,他若有所思,然後很快又投入了工作……

“恢複正常了。”

“這麽快!”

汪承宇很驚訝,他明明記得與購買方公司聯絡的時候對方有多麽的推托,甚至不惜說出這是自己從斯塔基公司手裏買的,有事去找斯塔基這種話。既然對方這樣說,那麽想必修複應該是個很困難的過程,可是在這個年輕人的手底下,令人束手無策的故障竟然如喝涼水一般簡單的修複了。

這件事讓江承宇仿佛看到了十年前老對手鮑爾那張傲慢的臉,盾構技術突破了,在另一個領域卻遭遇了瓶頸,這不由得他聯想到一個領域內的傳聞,一些員工私底下傳說華鐵收購路德集團實際是上了洋鬼子的當,花了大價錢買了空殼子,人家早已經開始轉向信息和控製領域的研發了。

雖說這種傳聞是捕風捉影,但也表明了盾構領域的新方向,早在幾年前,上海的同行就開始向這個領域進軍了,但是當時國內整體還沉浸在中國盾構世界第一的豐功偉績之中。

現在看來,驕傲還為時過早,結果又吃人家的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