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智能時代,開端!

上海,一個被稱為魔都的地方,這裏東西方文化交融,是一座超大型城市,這裏還是中國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

這裏不僅有中國最高的大樓,最高的玻璃步道,最大麵積的天文館,最大的城市生態公園,最大的滑雪場,陸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還有2487.09萬常住人口和超過4萬億元的年生產總值。

這座城市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無數施工單位在這裏創造屬於他們的輝煌,身為大國重器的研發基地,華鐵隧道集團國家盾構及掘進技術實驗室的最尖端產品正在這座城市的地下緩緩掘進。

這台裝配有最先進的智能巡航控製係統的智能盾構是實驗室與華隧智能的拳頭產品,也是華隧集團首次在上海實施遠程智能施工,施工單位派出了強大的專家組陣容,包括曾經負責開發研究第一代大型穿江盾構機的總設計師汪承宇,以及第一代超小型城市輸水盾構的研發者高薇,還有剛剛圓滿完成俄羅斯地鐵建設項目歸國的總指揮張啟源。

這一代專家組剛步入中年,正值經驗與精力的巔峰。

華隧集團之所以如此高度重視此次施工,不僅因為這裏是中國首屈一指的大城市,還因為長距離跨江輸水隧道盾構特殊環境,這也是為什麽既用上了拳頭產品,也派上了最強專家組的原因。

智能控製中心裏,盾構巡航控製係統對正在施工中的盾構機實現遠程監控,這是華鐵首次將大數據、5G網絡及人工智能融為一體並應用於施工的新興技術,是國內多家大型隧道集團競相研製的技術製高點。

有了這項技術,盾構機不僅實現了對施工信息的智能感知,還將智能監控、綜合分析、協同管理、數據應用四大模塊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智能決策與智能控製,最終實現盾構機自動掘進。

“巡航模式關鍵控製參數正常。”高薇報告著。

汪承宇一言不發地盯著屏幕,相對於那些年的青春正好,小汪總工如今的兩鬢也多了幾絲白發,穿江隧道兩段之間全長528米,最小轉彎半徑500米,隧道外徑6.6米,內徑5.9米,相對於技術成熟的華隧集團,此類施工已經輕車熟路,但是每次都會有一些新鮮的東西。

“超長距離越江輸水隧道工程極易引起地麵沉降,我們對其沉降規律進行了分析,係統地總結了盾構施工引起地麵沉降的機理,研究了隧道埋深、盾尾注漿等條件對地表沉降的影響,並結合有限元計算結果對比分析,得出盾構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規律。同時也總結了一些現場監測的作用和地表沉降的控製方法,此次采用智能巡航及小直徑盾構一是檢驗成果,二也是考慮到特殊地形避免人員傷亡。”張啟源在一旁總結道。

汪承宇的臉上露出幾分動容之色。

華麗的盾構巡航控製係統界麵幹淨整潔,漢字標識排列優美,各色塊之間的設計即清晰又養眼,給人一種精而不亂的美感,一側的盾構狀態清晰顯示著掘進環數,裏程及掘進距離。

“平均日掘進十環,很了不起的成績。”汪承宇終於用他那低沉的聲音歎道。

“是啊,想當年我們拚了全力,最快也不過每天六環,如今有了智能控製係統,不再需要盾構司機沒日沒夜地進行強疲勞工作,大大提高了日掘進效率。”張啟源在一旁慨歎道。

采用智能控製的盾構機可以同時調節平衡壓力、盾構糾纏、同步注漿、盾尾密封,可以實現盾構機24小時不間斷工作。

此時戶外高溫37攝像度,在幹淨的控製中心,吹著空調就能把活兒幹了,如果是過去,不深入一線搞一身臭汗甚至滿褲管泥漿,非被老一輩人罵成紈絝子弟不可。現在嘛……那台大地龍的所有狀態一覽無餘,比在現場監工還要靠譜。

“當年要是有這套係統,‘4.4事件’就不可能發生。”張啟源這不是津津樂道,而是深以為痛。

“4.4事件”施工事故直接導致了誌遠大廈站的搬遷,直接經濟損失兩億六千萬,還間接引發了誌遠集團違規施工,導致施工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不僅誌遠集團損失慘重,還讓老一輩前輩失去了一位可以懷念的戰友,最重要的是這次事件差一點兒讓華隧集團與國內首次成功的大盾構研發失之交臂,是華隧盾構發展史上一道傷疤。

“有了智能係統就可以讓施工更加精確,從而減少了因人工操作而引發事故的風險。”汪承宇不是不心痛那次事件,但那已經是過去的事了,未來還很長遠,一切都要向前看,他們現在看的這塊屏幕代表著精確,一個時代的標簽!

遙想當年的惡劣施工環境,能夠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本身就是件很不了起的事,但汪承宇並不這麽想。

“這次的活兒一定要做得漂亮,要知道這裏可是上海,人家自己的隧道集團可是新中國第一個研發盾構機的大型企業,本鄉本土的不請,非要請我們這些外來戶,這證明了什麽?”

智控中心裏的不少年輕人是聽著這一代人的傳奇成長的,現在他們一臉崇拜的看著這個昔日的風雲人物。

“精神,人家看中的是我們自老鐵身上流傳下來的不畏艱險,敢打敢拚、不惜犧牲生命也要完成任務的精神,大家都打起這份精神,我可不想因為一個小疏漏砸了自己的招牌,更不想聽到老院長的罵。”

莫說汪承宇與張啟源這類臉皮厚如城牆的老手,連高薇這種富家大美人兒也不知道有過多少次被劈頭蓋臉訓斥的經曆,老院長這三個字不僅象征著一座時代的裏程碑,更是三個人噩夢一般的存在,以老院長名字命名的先河一號可讓這些人差點兒嘔盡鮮血呢。

“我們對技術數值的苛責,締造著技術的進步,所以我不希望在這裏發生問題!”

偏巧這個時候烏鴉嘴應驗了,智能報警係統突然發出預警,紅色的閃燈讓控製中心裏的所有工作人員一下子緊張到了極點。

“發生了什麽事?”汪承宇驚訝地問。

身為總指揮應該第一時間保持冷靜,但是這一次經曆過無數施工問題及風險的汪總指揮突然有種不好的預感,似乎某些東西超出了他的認知……

如果是機械故障,哪怕問題稍微複雜些,哪怕盾構機正在地表下掘進,汪承宇也能想出N種辦法解決,然而這一次卻有種讓他有種不安的感覺。

……

……

碧波高科技園區。

碧波大廈寫字樓裏有一間全天候無法被陽光直射的房間,淩亂的辦公室滿地紙片,一個被臨時改裝成煙灰缸的星巴克咖啡杯已經堆滿了煙蒂。

江倫已經忘記手裏夾著的是今天抽的第幾根煙了,望著外麵諾貝爾湖綠地的盎然生機,與自己辦公室的滿目凋敝成了鮮明的對比。

自己戒煙幾年了?

六年?七年?

已經想不起來了,然而這兩天抽的煙比過去六七年的總和還要多,記得戒煙後第一次重新拿起煙還是在好友尹文石的婚禮上,那時的他們是多麽的年輕氣盛啊。

婚宴上,尹文石喝多了,幾位好友不談新婚,反而大談著未來,好像一條鋪平的金光大道已經展現在他們眼前。

江倫清楚地記得,那時在婚宴的團圓席上,尹文石醉醺醺地站起來高喊:“未來是人工智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