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宇宙物質的雙重身份

會議室大廳中,一眾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員陷入了沉默,作為這個時代的“太空建設者”中首屈的幾人,他們深知李博昌所提出的量子引導計劃是現階段唯一可行的方案,甚至這個計劃早在會議之前就已經出現在各自研究中心所遞交的報告之內。

但這場已經持續了接近四十八分鍾的會議,卻從未有一個人提出這個計劃,在災難爆發的那一刻,所有研究中心建設的量子觀測儀器,在第一時間就已經被太空防衛聯盟以仲裁委員會的名義全部收走,包括從許文手中拿走的“麥哈勃”。

“一切量子儀器都是時代災難的來源。”這是仲裁委員會對量子物理工業化發展的定義,災難發生之後,嚴禁任何機構以任何名義去使用量子儀器。

“教授,這的確是唯一可行的方案,但仲裁委員會不會答應,我們仍然需要尋求其他的方案。”

墨西哥州查克峽穀極地研究中心的首席天文研究員無比悲觀,“燈塔計劃”的成功實施,也意味著研究中心會在今後受到嚴厲的製裁,甚至於時刻被仲裁委員會監視。

“幾位聯盟的負責人,我覺得在這一場有關全人類安危的會議上,並不需要如同老鼠般隔牆偷聽,不妨大大方方站出來,大家一起製定出一個可行的方案。”

會議室的虛擬影像,並未接入太空防衛聯盟的虛擬連接,李博昌莫名其妙的一番話讓其他的研究員頓時感到不明所以,可就在話音落下的幾秒鍾後,聯盟北區負責人黛安娜與西區負責人史密斯的身影接入了會議中的虛擬影像。

“抱歉教授,這是仲裁委員會的決議。”

黛安娜的臉色有些尷尬,被人稱做“老鼠”的滋味並不好受。

“雖然聯盟無法直接幹預研究中心的會議進程,但太空防衛聯盟仍然是“太空建設者”們的最高統帥單位,具有旁聽任何一場會議的資格,希望教授你能理解。”

史密斯相對淡定,直言不諱的說道。

“所以我們並不需要聽聯盟的解釋。”

李博昌神色平淡,太空防衛聯盟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然變得畸形,並非“太空建設者”的領導著者,而是選擇充當“製約者”的。

“量子引導計劃是我們能夠想出的唯一方案,但所有的量子儀器已然被仲裁委員會禁止,我們希望聯盟能夠向委員會遞交量子引導計劃的報告。”

李博昌並不想讓太空防衛聯盟置身事外,作為一名“領導者”,應該拿出屬於自身的姿態,而不是真的如同老鼠整天待在下水道,隻知道享受與權利。

“教授,量子儀器即然已經被仲裁委員會禁止使用……再加上教授您私自實施‘燈塔計劃’,聯盟現在已經很被動了……大家都是卓越的太空建設者,我想最後勢必會得到更加優質的處理方案。”

史密斯的話音中帶著一抹無奈與討好,“燈塔計劃”實施之後,李博昌與仲裁委員會之間關係惡化,如果聯盟在這個時候有所行動,無疑意味著自身的站隊行為,更是違背聯盟的“和平發展”戰略。

“我很明確的告訴你,這是唯一的方案,要麽聯盟上報仲裁委員會,要麽大家等著一起完蛋。”

李博昌深知,“燈塔計劃”與仲裁委員會的博弈隻是第一步,雙方力量的不對等必須將聯盟拉下水,太空防衛聯盟擁有著與仲裁委員會相同優先級的軍事調度權,可在任何時候命令外太空三大防衛基地,“槍杆子底下出政權”,這也是聯盟能夠獨立於仲裁委員會的原因。

“燈塔計劃”的另一個意義,就是構建分裂時代的三權分立結構,以期用相對平和的方式過度到下一個時代。太空防衛聯盟隻是名義上對“太空建設者”實現領導,但後者的實際領導者一直以來都是李博昌,所以在仲裁委員會,太空防衛聯盟以及“太空建設者”之間構建相互製約的關係,這是李博昌願意看到的。

“教授,這件事真的沒有還轉的餘地?太空防衛聯盟每個區域共有四名負責人,十六名負責人舉行表決,一旦事情發展偏離了教授您的預想方向,我很不願意看到‘太空建設者’們失去現在的一切,包括生命。”

黛安娜心情沉重,她甚至在這一刻覺得“銀心”事件是李博昌有意為之,從一開始她就不相信區區許文與阿海兩名研究員能夠從騰龍天文中心帶出“麥哈勃”。

“一天的時間黛安娜,以聯盟的名義上報仲裁委員會或者大家一起完蛋。”

李博昌的態度很堅決,他的手段或許並不光彩,有失“李教授”但身份,但猶豫就代表著失敗,他要做的並不是在這場談判博弈中取得勝利,正如先前所言,李博昌個人使命的結束意味著整體使命的開始,那便是為人類重新尋找一條“新的出路。”

“我不理解教授,仲裁委員會已經同意了關閉凱文虛擬宇宙,我們隻需要做好這次災難的應對,有關全體人類的安危,我相信委員會會改變對量子儀器的態度。”

查克峽穀極地天文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提出了質疑,他們是“太空建設者”,一生都致力於科學研究,他們並不是政客,雖然他並不懷疑李教授在這場談判中會藏有私心,但“節外生枝”並不可取,其他的研究員也看向李博昌,他們都需要一個答複。

“這件事我會在‘銀心’事件結束之後給各位一個滿意的答複。”

李博昌隨即關閉了與其他研究中心連接的虛擬影像,平靜的坐在會議室中,而就在研究中心其他研究員離開之後,趙振民“意料之中”地走了進來。

“看來教授你已經準備好了。”

趙振民滿臉無奈的坐在李博昌的身邊,本應在三天前的述職,被李博昌硬生生的拖到第五天,而因為五天前的“談判事件”,趙振民被迫來“請”李博昌前往仲裁委員會,共同進行述職。

“不過我覺得教授您這一次的謀劃應該會落空,太空防衛聯盟的十六位負責人,有八位受仲裁委員會的直接調遣,剩餘八位包括我在內的負責人意見不一,很難取得教授您預想中的結果。”

趙振民說出了自己的分析,畢竟教授如果過於注重太空防衛聯盟的態度,便意味著“燈塔計劃”的初衷發生了變化,這會讓李博昌失去部分“太空建設者”的信服,而且量子引導計劃既然已經被提出,無形之中李博昌的“籌碼”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分量。

“不論結果如何,事情總得有人去做不是?”

李博昌笑嗬嗬的看向趙振民。

“走吧,有段時間沒去見那三位老家夥了。”

相對於李博昌找“老朋友敘舊”的態度,趙振民顯然有些拘束,兩人走出騰龍天文研究中心,登上了前往仲裁委員會的飛船,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下的最高領導者,仲裁委員會存在於一顆名為“哨兵”的人造衛星之上,但“哨兵”並不處於環地軌道,而是與地球保持著相同的公轉速度,圍繞著太陽進行轉動。

飛船以核能為動力,於騰龍天文中心的飛船發射基地進行短暫的休整後,迅速升空進入大氣層,這種飛船在2100元年被成功製造,並且於以後的二十年裏不斷的進行技術革新與性能優化,飛船會在突破大氣層抵達外太空的時刻迅速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擺脫地球引力,而這隻是核動力飛船的基本性能,可以說核動力飛船的成功研製,是地球太空建設的裏程碑。

“分裂時代之後的人類科學研究是畸形的,我們本應該翱翔於宇宙星海之中,探究物質世界的各種奇妙,將開發星海中的各種物質資源來反哺地球,我們本應該處於科技爆炸的時代,但這一切都因為凱文虛擬宇宙的出現成為泡影。”

李博昌望著窗外映照出的湛藍星球,現在這顆星球已然沒有初見的生機勃勃,在他的眼中已經死氣沉沉,由於知識體係傳承出現了斷層,部分學科的領頭人後繼無人,現代科學研究多為學科之間的交叉研究,但“斷層現象”讓學科交叉線迅速減少,現在的人類除了一部分主流的學科仍在持續的進步,一些冷門分支的學科已經完全的消聲覓跡。

‘二十年,僅僅二十年人類社會就產生了如此大的變化,三十年,五十年……我們這一代人終將會死去,你們這一代人也會變老,到了那個時候,知識的斷層,科技的停滯便代表著整個人類文明的倒退。”

李博昌的不斷闡述,讓趙振民的心頭愈發沉重,他們並不能永恒的活在這個世界上,李教授對未來的預言是必然會發生的,不論“天災”,人類也會倒在“人禍”之上。

“所以我對仲裁委員會的領導保持質疑,他們掌控著“源心”,勢必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但為什麽還要放任著人類繼續朝著這條自我毀滅的道路上走下去?”

所有的事件發生都具有思維的導向,作為“人”社會生活的底線便是“活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變革都為了讓“社會文明更好的活著”,仲裁委員會無疑違背了這一基本準則。

“目的呢,目的是什麽?這並不符合思維邏輯,難道他們是變態瘋子?我根本無法理解仲裁委員會的所作所為,代表“人類意誌”這種說法並不純粹,人類共同選舉的並不是三個傀儡與代言機器人,而是三個擁有獨立人格與思維的‘人’。”

飛船外的星空依舊絢爛,太陽仍然是這個小星係的絕對中心,各大行星不停的圍繞著太陽進行轉動,一切都井然有序,在星係形成的無數年間,這種基於“宇宙規則”的運動從未停滯,李博昌在這一刻失語,他突然意識到,人類從始至終對於宇宙星河的觀察都是處於“第三人稱觀察者”的角度,人類在能動的認識這個世界,並且解析宇宙的各種現象。

但基於意識的能動性,“第三人稱觀察者”並不是認識宇宙最合理的方式,意識具有的目的性,選擇性,以及自覺選擇性都在無時無刻的影響著這種判斷,換句話說,人對於宇宙與物質的認識一直處於“意識朦朧”的範疇中,因果律中人因“意識”而不斷認識宇宙,也因為“意識”而認識“虛假”的宇宙,“觀察者”不應該以“意識”作為驅動。

“觀察是一種本能,人類去探究宇宙的現象表達去認知本質,但這個順序是顛倒的,正是因為宇宙的本質,才產生了相對應的宇宙現象。”

李博昌的思維在這一刻猶如太陽係中的一顆行星,他進入對“宇宙意識”的深度思考,李博昌開始重新解讀對許文與阿海遇到的“星空對話”,原本他隻是認為這是許文主觀意識所產生的幻想,但現在他並不這樣認為,或許許文與阿海的遭遇屬於“宇宙現象”的範疇。

當李博昌的思維放下對宇宙星空的主觀思考,想象自己成為了一顆行星圍繞著太陽進行轉動,他是這個星係係統的一部分。

“引力,行星質量,乃至於自傳速度......所有這些客觀物質的存在,最終形成了整片星係的運轉,比如人的身體構造,各種複雜係統之間的完美配合,都是為了形成‘人’這一個體。”

李博昌不再局限於"為什麽",而是思維跳脫於“本來是”的範疇,他突然在這一刻意識到,宇宙中的所有現象都擁有著某種目的,或許他此刻的思維仍然無法擺脫主觀意識的影響,但是從“本來是”的角度去考慮,行星因為某種意識的目的性,才導致了規律的存在與運轉。

“人用主觀意識觀察到的一切都是不真實的,基於量子物理中的因果律,‘本來是’的概念,人在觀察宇宙物質的時候,宇宙物質同時在規避這種觀察。”

李博昌怔怔的看向散發著灼熱氣息的太陽,一股難以明狀的感覺湧上心頭,這一刻他的周圍仿佛籠罩著無數雙"眼睛",無時無刻都在用"被觀察者"的身份注視著他。

宇宙中的一切,不論是生物還是非生物,都在無時無刻的進行著"觀察"活動,每一個“人”都擁有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的雙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