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它們的起源

1

“他們竟然會告訴你這些?”鍾山非常詫異。他瞪大了眼睛,非常想知道,這群外星人他們到底來自哪裏,以及他們有怎樣的曆史。

“我也不知道為什麽,但他們的確這樣做了。”奧格說。“我從外存中拚湊起來的那些關於它們的曆史支離破碎,它們的世界中很多概念無法用我們的語言描述清楚,即便是描述了,很多地方我也無法理解。我隻能聯係地球上的生物和人類已知的知識大概猜測它們的文明形式。”

“它們起源星球的位置已不可考,那個星係已經不存在了,毀於遠古的一次星際戰爭中。”

“那個星球圍繞的恒星是一顆紅矮星,由於紅矮星引力比我們的太陽弱很多,所以這顆行星離紅矮星的位置很近,甚至比水星離太陽還近。在這麽近的距離上,行星輕易地被恒星潮汐鎖定了。”

鍾山知道潮汐鎖定意味著什麽,月球就被地球潮汐鎖定了,導致月球隻有一麵對著地球。這顆被潮汐鎖定的行星將會一麵永遠對著恒星,這一麵是永遠的白天,而星球的另外一麵則是永遠的黑夜。

“那星球向陽一麵的溫度會很高嗎?”

“相對背陽一麵會高很多。但因為紅矮星的溫度很低,所以這顆行星雖然比水星離太陽還近,反而處在宜居帶上。這顆星球也沒有四季交替,向陽一麵的大氣平均溫度在六十攝氏度左右,背陽一麵的平均溫度在零下三十度左右。雖然比地球惡劣很多,但已經滿足生物起源的必要條件了。”

“這樣的行星真的能產生生命嗎?”鍾山覺得不可思議。

“其實在宇宙中,這樣的生命星球占大多數。像地球這樣的星球反而極其少見——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含氧比,百分之三十左右的陸海比,這些精確控製的參數更像是被一個更高等文明精心規劃的溫室。”

“他們起源的這顆星球是一個類似於海王星的海洋星球,體積是地球的六十倍。星球表麵完全被海洋覆蓋,隻在背陽麵形成了連綿的冰蓋。”

“在這個星球的向陽一麵,妖豔的紅色太陽幾乎布滿整片天空,近到仿佛觸手可及。而它上麵不斷遊走的黑子和翻騰不已的耀斑,像是紅色的煉獄倒懸在了頭上。”

“這片煉獄把海洋也照耀成一片火紅。漫無邊際的紅色海洋一直延伸到地平線的盡頭。由於恒星巨大的引力,海洋被“拉”了起來。這片海洋更像是一座占據了半個星球的高山,越靠近山頂,引力越大,陽光的蒸騰作用也越明顯。在這裏,大片的海洋騰空飛了起來,變成了懸浮在空中的巨大水滴,每一滴直徑都超過上百公裏。山頂強烈的陽光輕易地汽化了衝向高空的水滴,使得朝陽麵的大氣層,像是疊加在海洋高山上的另一座水蒸氣高山。”

“那這些水不會從高空飛入宇宙,漸漸流失掉嗎?”

“不會,大氣環流會不斷把空中的水蒸氣輸送到背陽麵。”

“那背陽麵是什麽樣子?”

“背陽麵是一個寒冷的冰雪世界。海洋表麵的冰川厚度在五十米以上,形成了一塊幾乎覆蓋背陽麵半球的大陸。背陽麵的冰川在靠近赤道的地方又融化,把水再補充回向陽麵。”

“向陽麵的氣壓很低,尤其是海洋高山中,這裏水的沸點隻有四十多度。在這片溫熱的海洋中,進化出了原始的海洋生物。這裏的生物走的是跟地球生命起源類似的從簡單到複雜的道路,但從長相上來看它們和地球上出現過的生物完全不同。由於這裏的水壓比地球海洋更低,水溫更高,引力也更小,這裏的生物體積極其龐大,身體結構疏鬆,他們的新陳代謝率更活躍。

“巨大的“白鯊”是海洋的霸主,它的體長甚至超過一千米,最大的成年個體體長有將近二十公裏,體質極其柔軟疏鬆,跟水母差不多。這樣巨大的生物在地球上是無法生存的,但在這顆行星的低壓、低引力的高山海水中卻成為了常態,還有很多其他類型的生物,體格也如此巨大。如此龐大的身軀就如同山海經中描述的“鯤”一樣,可以輕易地從海水高山的山頂飛出水麵,騰空而起。山頂的引力很低,它可以“化身為鵬”,在懸空的巨大水滴之中穿梭。當它在空中飛行的時候,就像移動的雲朵,或是漂浮的大陸。”

鍾山腦中開始想象奧格所描述的那種巨大的白色生物,它那偉岸的身軀在空中的水滴和雲層之中飛行,那是怎樣一幅奇妙的景象。

“它的頭部如同烏賊和河豚雜交的產物,腫脹而渾圓。在頭部與身體兩側生長出無數藤壺狀的突起,從那些突起上又生出介於板足鱟的附肢和鸚鵡螺的須觸之間的某種觸手,布滿全身。它的尾部狹長,分成了幾束,上麵布滿類似奇蝦尾扇上的硬殼。可說是人類完全無法想象的怪異魚形生物。”

“如此龐大的‘白鯊’,卻被一種奇異的真菌寄生在身上。這些真菌比地球上的真菌高級很多,甚至比人類的神經細胞還複雜。它們布滿了白鯊的全身,吞噬並控製了白鯊的神經節和大腦,將千絲萬縷的突觸深入到它的肌肉和毛細血管之中。巨大的白鯊不得不聽命於這些微小的真菌,任由它們操縱自己的身體。”

“每一個真菌就是一個神經元,它們共同組成了遍布白鯊全身的大腦。在上億年的進化中,這些大腦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聰明,它們甚至能夠通過類似神經電化學反應的機製,跨越不同的個體進行高效地交流,一個部落的“白鯊”種群時時刻刻會接入到這個巨大的數據網中,種群似乎變成了一個個體,被一個橫跨一片海域的大腦所控製。”

鍾山腦中想象著這個神奇的種群,他們被這種奇妙的真菌寄生並控製,然後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個體合並成了一個個體,如身體的不同器官一樣協調運作,共享感知和營養。就像地球原始海洋中細胞的進化一樣,一個細胞吞噬了另一個細胞,讓後者變成了自己的細胞器,細胞變得更加強大,從簡單變得複雜。但白鯊和真菌的這種合並遠比細胞的進化複雜得多。

“這就是收割者的雛形嗎?”

“對,但這個階段的收割者還非常簡單,他們處在混沌之中,甚至沒有產生文明。後來又經過了上億年的演化,他們產生了複雜的社會結構,經曆了無數的戰爭和能夠讓他們滅絕的生態災難,他們進化得更加強大了,也能夠製作工具,馴化其他的物種,但文明還是沒有產生。”

“為什麽?”

“因為沒有火。”奧格說。

2

鍾山恍然大悟。在這樣一個海洋星球中,即使產生了再複雜的生命,但沒有火,就意味著很多重要的化學反應不能夠發生,科學也難以萌芽。

“直到有一次,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他們第一次看見了火。”奧格接著講述。

“在海水高山接近山頂的地方,這裏的引力已經很低了,海洋中出現了很多空泡。”

“空泡?”

“對。海水在失重的情況下處於接近於懸浮的狀態,在張力的作用下產生了空隙,這樣就有很多巨大的空泡。”奧格娓娓道來。“有一隻白鯊看見了空泡中一種從未見過的東西,那個東西閃著妖冶的光芒,在空泡中飄忽不定,騰挪跳躍。它不知道這是什麽東西。它的好奇很快通過神經元傳遍了附近的海域,越來越多的白鯊圍了過來。他們著迷地看著那個微小的火焰,在幽暗的海洋中猶如一朵綻放的花蕾。”

“一隻白鯊好奇地衝進了空泡,想要接近火焰。但它還沒有碰到火焰,火焰就熄滅了。”

“空泡裏怎麽會有火焰?”鍾山詫異地問。

“海底的甲烷氣體混入了空泡,在閃電或者放電生物的作用下發生了燃燒,這是極其偶然的現象,火焰通常轉瞬即逝,不可能持續燃燒。”

“哦,原來是這樣。但這樣的火焰他們應該也用不了吧?”

“沒錯。空泡中的火焰從此成為它們的一個傳說,一個圖騰,一個信仰的對象。它們還把火焰當作某種神靈,並向它祈福。關於火的向往寫入了它們的本能之中,但直到千年以後它們才得以使用火。”

“後來他們是怎樣有機會使用火的呢?”鍾山難以想象,原來如此強大的收割者也有這樣未開化的蒙昧時代。

“這個星球的赤道,處於星球冷熱交替的地帶,平均溫度在二十攝氏度左右,溫帶更加接近地球。”奧格並不急於回答鍾山的提問。“按理說這裏的生物應該更多,物種更繁榮。但這個星球是個意外,它的赤道上進化出了一種巨型水生植物。這種植物在海麵以下是盤根錯節的巨型根莖,深入海底的土壤,根莖上生長出密密麻麻的水草狀藤蔓。在海麵上的部分是高達百米的巨樹,這些巨樹密集地擠在一起,綿延上千公裏,像是一堵天然的牆壁。巨樹的生命長得可怕,可達上萬年,而且在他們死後也沒有分解他們的真菌和細菌,他們的屍體能夠繼續矗立上百萬年。因此,這裏的資源都被這種巨樹所搶占,除了一些小魚小蝦和昆蟲,沒有任何大型動物能夠生存。所以白鯊們從來沒有去過背陽麵的半球,它們把巨樹之牆當做世界的盡頭。在他們的世界觀中,世界是一個大圓,圓的邊界是樹的牆壁,圓的中心是海水高山。”

“但有樹的地方就有產生火的契機。某一次閃電劈在了一棵死去的巨樹樹冠上,點燃了巨樹,很快火勢就蔓延開去,造成了巨樹之牆的燃燒,在赤道附近的白鯊目睹了連綿上千公裏的熊熊大火。這是他們完全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他們以為那是天神與天神之間的戰爭。”

“後麵的故事就跟人類相似了。他們獲取了火種,在空泡之中穩定地保存,並借此打開了科學的大門。”

“很快,赤道附近的‘國家’就想要擴展疆域,他們想要探索巨樹後麵的世界。巨樹的森林非常寬闊,在白鯊曆史上從來沒有成功穿越到森林另一邊的記載。但在科學的力量下,他們終於可以實現這個夙願。此時,他們的科技力量大概相當於人類十九世紀的程度,航天科技和核武器連理論基礎都還沒有。一隻探險隊用石油驅動的巨大伐木鋸把森林豁開了一條通道,**。”

“它們發現越往森林深處越黑暗,同時越寒冷。很快它們就被寒冷所逼退,難以再往前。根據它們科學家的推算,巨樹的後麵可能是凍結的冰川,後來它們製造了抗寒的裝備,以及破冰船。經過了數十年的準備,終於,它們成功地穿過了森林,到達了星球的背陽麵。”

“走出了森林之後,它們陷入了絕對的黑暗之中。當他們用探照燈照亮眼前的世界,它們第一次看見了陸地。”

“登上陸地以後,他們的科技發展速度是不是就更加迅速了?”鍾山問。

“不是。”奧格搖搖頭。“這是一個由冰封的海洋組成的陸地,他們乘坐巨型登陸車登上了這片冰冷而黑暗的陸地。他們滿心期待地向內陸進發,以為即將征服星球的另一半,直到他們看見了那些發光的晶體。”

“發光的晶體?”

“沒錯。這些發光的晶體在漆黑的冰川上格外醒目。密密麻麻的晶體聚集在一起,泛著紫色的、藍色的幽光,像是一片魔幻的冰晶森林。白鯊們還沒搞清楚這些晶體是什麽東西,他們就受到了攻擊。閃爍著各種顏色光芒的冰塊飛向了它們,威力像子彈一樣大,如冰雹一樣密集,能夠輕易地把白鯊的身體洞穿。白鯊們不得不和晶體群戰鬥了起來,大量的白鯊死在冰封的陸地上。”

“後來他們才知道,這些晶體是占據星球背陽麵的另一種高級生物。他們也同樣獨立發展出了文明和科技,跟白鯊們隻適合在溫暖的海洋中生活不同,他們隻適合在黑暗而冰冷的冰蓋上生活。”

3

“從此,這兩個不同的物種開始長達百年的戰爭。這場戰爭的慘烈程度是人類無法想象的,他們在赤道附近交戰,把巨樹的森林徹底推平,海洋和冰川的交界處堆滿了兩個物種的屍體。他們是不幸的,沒能像人類一樣,在文明的早期就主宰這個星球,而是在各自獨立發展到具有強大文明的時代,才意識到對方的存在。為了消滅對方,他們都動用了最強大的武器,他們的戰爭比人類曆史上所有的戰爭都要殘酷得多。戰爭給他們、星球的其他物種以及環境都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但他們也是幸運的。對白鯊的種族內部來說,由於麵對共同的外敵,他們在曆史上首次聯合起來,停止了互相廝殺,摒棄了國家這個概念,團結成一個統一的共同體。他們的社會結構和意識形態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生存的壓力下,他們建立了有序的理想之國,整合了這一半球的所有資源。此時已經跟他們共生在一起的真菌能夠控製整個海洋的白鯊,就像一個體積如半個星球般大小的大腦。”

“同樣,晶體生物也發生類似的變革。他們之間的交流方式是依靠電流傳導,他們國家之間的聯盟和合並甚至更快一點。雙方都在為了避免亡種滅族而加速社會變革,社會變革又推動了科技的進步。這是人類所沒有的機會,人類至今還陷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猜疑和技術封鎖之中。”

“在他們席卷全球的戰爭即將升級的時候,一個奇怪的圓球降臨到這個星球。圓球體積巨大,懸停在赤道上空。圓球到來之後,什麽也沒做,就隻是居高臨下地俯視著下麵的戰場。”

“白鯊和晶體生物剛開始都以為圓球是對方的武器,他們向圓球發射武器,但所有的彈藥都如石沉大海一般,被圓球所吸收,卻沒有對圓球造成任何傷害。後來過了很長時間,他們發現圓球都沒有做出任何行動。當他們還想要再繼續戰爭的時候,發現在這個不知從何來的圓球的俯視之下,戰爭變成了一件很怪異地事情。他們開始互相對話,才得知這個圓球並不是對方的武器或者偵察機。”

“這場持續百年的戰爭竟然就這麽莫名其妙地停止了。雖然戰爭的開始也毫無必要。”

“圓球繼續停留在赤道上空,一停就是三百年。在這三百年間,白鯊和晶體生物開始互相學習和交流,並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和貿易來。圓球的到來讓他們意識到宇宙中還有更高等級的文明存在,他們將圓球視為共同的敵人。為了堤防圓球潛在的威脅,新一輪的進化開始了。”

4

“新一輪的進化?”

“對,白鯊開始和晶體生物融合。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高級生物,以寄生真菌為觸媒,在他們先進科技的幫助下,融合成為一種新的生物。文明與文明之間的互相衝突和學習也是一種非常神奇的進化。當他們的融合結束之後,收割者成形了。關於這種進化的過程以及他們最終的形態,他們給我的記錄中語焉不詳,這部分可能涉及他們最重要的秘密。”

“那他們和圓球開戰了嗎?”

“沒有,圓球沒有給他們這樣的機會。在他們的融合結束之後,圓球就離開了,收割者至今沒有搞懂圓球到底是什麽東西。他們推測,那個球體是高維空間的投影,那是某個更高級文明的眼睛。我猜測那可能是某個高等文明的探測器,他們到達這個星球的目的就隻是觀察,而不幹涉。”

“後來呢?”

“後來收割者就開始了在宇宙中的征服之旅。他們嚐到了融合的甜頭,把智慧生物視為一種資源,隻要有他們看得上眼的智慧生物,他們就會把那個物種整個吸收進來,和自己融合。這個過程就是我們稱為收割的過程。每一次融合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次進化,在他們的內部,被吸收進來的生物互相吞噬,撕咬。他們的內部就像長滿細菌的菌落,他們在競爭中進化,融合,最後活下來的是最強大的細菌集合體。,他們收割了上萬個A級文明,早已成為宇宙中的神。”

“當然,也有過災難性的收割。他們曾經試圖收割一個氣體生物。這種生物生活在類似木星那種氣態星球上,本身就是致密的氣體。他們的智慧程度不高,但也具有了自我意識。收割者將他們收割之後,發現他們會瘋狂地增值和複製,除了像氣體一樣擴散和彌漫之外,沒有任何作用。在消耗了大量的資源之後,讓收割者逐漸衰弱,完全失去了進化的活力。就像人體的癌細胞,搶占了正常細胞的養分。”

“在僥幸存活下來以後,後來收割者對收割對象的選擇變得謹慎很多。他們會對這個物種進行各方麵的評估,除了智慧程度,還有物種對力量的向往程度也在考量之中。人類這個自私而好戰的物種就是他們的絕佳選擇,在收割了人類之後,他們有可能變得更加強大。”

“聽你這麽說,好像被收割者收割也是一個很好的歸宿,為什麽你不促成人類走上這條路呢?”鍾山問道。

“沒人知道收割的過程是怎樣的。也許收割的過程並沒有你想象得那麽美好。”

“什麽意思?”

“因為,被收割過的人類,都已經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