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質子接旨

楚瑜在盛王和霍衛官的陪同下走到三樓平台向前方看去,隻見三艘巨型樓船呈品字形停泊在河道中央,船上飄**著紅色的戰旗,旗麵正中繡著一個大大的“澹”字,兩側各盤踞著一頭活靈活現的凶猛龍獸。

盛王不由感歎道:

“澹王不愧是一代雄主,他們組建舟師不過短短十餘載,竟然已能造出樓船!實乃我大慶勁敵!”

曾經慶國的舟師一枝獨秀,所向披靡,從無敗績,戰船製造的技術更是無人能出其右。

但隨著慶王後期開始貪圖享樂,澹國新君上位,發奮追趕,從各國挖走許多人才,相鄰的慶國人才流失更是嚴重。

此消彼長之下,澹國綜合國力隱然已超越了慶國,這也難怪兩國近年大小十餘場水陸戰事,慶國都是敗多勝少了。

“減速緩行,準備接舷!”

霍衛官大聲下令,樓船緩慢靠向澹國突前的那艘樓船。

楚瑜、盛王和一眾隨行文職官員都下到甲板上,站在列陣的侍衛方陣前,準備迎接澹國的來人。

數條長長的木板搭在兩國樓船之間,一名身著紅色披風,黑盔黑甲的武將帶了兩名侍衛大步跨了過來。

慶船上的隨行文官不滿的低聲道:“來接靖王殿下的,隻是個六品武官!”

“慶國質子褚麒統何在?”

武將神情冷傲,甚至還不如之前襲擊樓船的黑衣首領有禮數,顯然未將慶國眾人放在眼裏。

楚瑜跨前一步,不緊不慢的說道:

“本王在此!”

武將瞟了一眼楚瑜,從懷中掏出一物,大聲喝道:

“慶國質子褚麒統接旨!”

說完,緊緊盯著楚瑜,等他跪下高舉雙手接旨,楚瑜卻毫無反應,似沒有聽見。

武將身後一名侍衛不耐煩的高聲道:

“慶國質子還不跪下接旨?”

此言一出,慶國滿船人員臉上皆露出憤怒之色。

雖然這次是慶國服軟派出質子,但質子的身份仍然是慶國封了王號的堂堂王子。

對方一名低品武官跨船而來,既不通名,也不施禮,直呼“質子”和靖王全名,若換作以前慶國強大時,這一無禮舉動便有可能引發戰禍了。

現在竟然還想讓靖王跪下接澹國國君的聖旨,這哪是接人,完全是在受降,對慶國實無半分尊重。

這擺在明麵上的羞辱,實在欺人太甚,慶人無不憤恨。

霍衛官還不夠格說話,隻得緊攥雙拳強忍怒氣,雙目噴火的盯著那名武將,盛王也是一臉不滿,船人眾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靖王身上。

楚瑜雖然政治經驗為零,但心中明白,現在麵對澹國一個區區的六品武官,若是忍讓服軟做出有辱國體之舉,不但讓澹國人瞧不起,之後迎來更多羞辱外,在船上眾人心中辛苦建立起的威望也會煙消雲散。

那麽多的曆史故事可不是白聽的!要說打嘴炮玩文鬥,自己的勝算是百分百!

他先看了霍衛官和貳一眼,兩人會意,手握劍柄以防萬一。

這才盯著武將,語氣嚴厲的問道:

“這是你們國君之意還是將軍個人之意?”

武將並不搭話,目光與楚瑜對視,毫不退縮。

“既然不敢作答,想必是將軍愚妄,想從本王身上搏些名聲吧!”

楚瑜眼神裏充滿了嘲諷:

“國在民在,國民隻跪拜本國之君,隻受本國國君旨意!這普天之下皆明之理,在慶國更是下民皆知,想不到堂堂澹國的將軍,竟然不懂!到底是澹國素來粗蠻不知禮儀,還是將軍官職不高而無人教授?”

澹國武將眼光變得閃躲,他原本受命給慶國質子一個下馬威,但命令不是來自澹王,而是太子。

卻沒想到對方如此伶牙俐齒,一開口就說得他無從反駁,隻得將聖旨遞出:

“本將奉旨接慶國質子前往國都!”

楚瑜接過聖旨,展開看了看,笑道:

“澹王也稱本王一聲殿下,怎到了將軍這裏,便是一口一個質子?就不怕本王到了安梁城,在朝中替將軍宣傳一番?到時不知是丟了將軍的臉麵,還是丟了澹國的臉麵?”

武將之前哪想過那麽多,現在被楚瑜針對,隻得抱拳服軟道:

“末將失禮了!請殿下勿怪!還請移駕登船!”

慶國樓船上的眾人見靖王隻是一番語言往來便迫得對方態度改變,心中實在解氣,對年輕的靖王越發的敬佩。

霍衛官更是心情舒暢,大聲指揮著侍衛和民夫將行李以及要帶往澹國的禮物搬去澹國船上。

楚瑜在盛王、霍衛官和眾人列隊目送中,步伐堅定的帶著壹、貳和青鳶以及隨行文官,往澹國樓船走去,在將要跨上木板時,身後傳來整齊的聲音:

“恭送靖王殿下,一路順風!”

楚瑜身體微微停了一下,卻忍住沒有回頭,繼續走過木板,站在澹國樓船甲板上,才回身向眾人揮手告別。

看著慶國樓船上黑壓壓跪著的船工、民夫和護送侍衛,以及站立在船舷邊揮手的盛王、霍衛官,楚瑜心中泛起陣陣不舍,此刻,他已經完全接受了自己是一個慶國人的身份。

“風蕭蕭兮渭水寒,為國大義兮獨赴澹。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從慶國船上傳來軍士粗獷悲涼的歌聲,但隨著澹國樓船向渭水下遊越行越遠,歌聲也漸不可聞……

澹國軍士們都收斂了些,楚瑜在船上沒有再受到折辱,但也沒有得到王子應有的禮待。眾人都被安排在三樓船艙中,日日三餐雖然準時,但頗為粗陋,而且不允許他們下樓。

就這樣憋屈了十餘日,樓船終於在清晨時分到達了澹國國都安梁城外的碼頭“豐濟港”。

楚瑜站在樓船的三樓平台上,眼前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與慶國的興隆港相比,這裏的繁榮有過之而無不及,商船數量更多。

岸上有兩輛四乘的馬車在那裏等待,車前站著一名高瘦的中年官吏,另有六名侍衛跟在他身後。

楚瑜一行人在軍士的引領下,下了船向馬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