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嶄新的未來
一眾婦人,意識到誤會了白皓的好意,也是麵紅耳赤,頃刻間跪倒一片,對著白皓千恩萬謝。
白皓身為護國天神,自然是受得起平明百姓的跪拜,他雲淡風輕的揮了揮手,示意無須多禮。
然後語重心長的介紹起,長旗縣未來的宏大願景。
“長旗縣地廣人稀,而起地勢平坦,水量適中,少山,唯一的麻煩就是京都叛黨的襲擾。”
“隻要能夠把京都叛黨徹底趕出長旗縣,這片土地將來勢必會成為大梁最重要的糧倉之一。”
“常言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驅逐京都叛黨,絕非一朝一夕。”
“因此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並非與京都叛黨進行毫無意義的拉鋸戰,而是先站穩腳跟。”
白皓的計劃很宏達,但實施起來卻很簡單。
長旗縣的未來,自然需要長旗縣百姓親手鑄造,如何想辦法,把長旗縣百姓吸引過來,才是重點。
而最好的辦法,說白了就是宣傳!
老話常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除此之外,白皓還有另一番見解,糧草未行輿論先動。
先積累足夠多的人口和物資,等輿論造勢差不多了,直接搬過去即可。
白皓看著大楊村的婦人們,語重心長的詢問:“你們可願意跟隨本護國天神,一同為長旗縣開創嶄新的未來?”
幾乎是白皓話音剛落,婦人們慷慨激昂的喊聲,就不斷回**在豚牢上空。
“當然願意!”
“護國天神願意扶持長旗縣,對於長旗縣百姓而言,乃是前世修來的福分,我們自然願意為護國天神獻上一份力。”
“先前是我們誤會了護國天神的好意,還請護國天神莫要見怪。”
“我們雖然是婦道人家,比不上精壯的漢子,但是粗活累活,都能勝任。”
“護國天神不嫌棄我們,已經是我們的福分了。”
感受到大楊村婦人們眼神流露出來的希望之色,白皓也大為觸動。
老百姓哪有什麽遠大的誌向,他們隻是想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罷了。
而且扶持長旗縣,不隻是為了民生,更是為了軍事。
與京都叛黨硬碰硬,始終是下策,畢竟現在大漢國力南傾,根本沒有多餘的力量對付北方叛黨。
無論白皓如何招兵買馬,在軍事層麵上,都絕不是京都叛黨的對手。
既如此,就隻能揚長避短,盡可能的避戰,依靠經濟手段,獲得長旗縣的民心,最終一點點把京都叛黨從長旗縣擠出去。
為了長旗縣乃至整個大漢的未來,白皓直接讓蕭何代勞,親臨長旗縣地界,為皖城選址。
起初規模無需太大,隻要能夠容納千人即可,先站穩腳跟,再慢慢往外擴建。
與其說是城池,倒不如說是據點。
五日之後,皖城就風風火火的開工興建,必旋率領一百豚牢新兵,直接奔赴選址,保護施工現場的安全。
而蕭何和保勝,負責各類物資的運送和雇傭勞工。
經過半個月的奔波,第一批工匠連帶著建材物資,終於抵達長旗縣地界。
為了防止遊擊騎兵襲擾,皖城的初步建設,以純軍事化用途為主,目標是打造成一個堡壘要塞,與遊擊騎兵死磕到底。
工匠到達長旗縣的第二天,京都叛黨就得到了消息,立刻集結了三百輕騎,分為兩路,左右包抄而來。
左翼一百人,半路遭到齊蒙和赤尉的截擊,死傷慘重,匆匆撤退。
而右翼的二百人,則成功抵達了施工地,但是看到保勝率領一百豚牢新兵,披甲執銳,嚴陣以待。
再加上赤尉即將馳援而來,這二百騎兵最終也果斷選擇了放棄襲擊,調轉馬頭撤走。
至少在白皓看來,京都叛黨不會為了拔掉一個小據點,派出精銳大軍。
修建據點,並非一日之功。
趁此期間,重鑄驍武營的計劃,也徐徐展開。
以白皓現在的實力,還無法調度和支撐規模龐大的軍隊,因此驍武營人數不宜太多。
戰卒隻需五百足矣,在此基礎上,擴展一千仆從軍,兩千後勤人員,共計三千五百人。
戰卒是核心中的核心,但白皓身邊附和重甲戰卒標準的士兵,卻少之又少。
為了培養戰卒,白皓不僅下了苦功夫,還砸下重金。
讓蕭何,以“培養棟梁”之名義,在京城一帶,廣羅精壯青年。
標準共有三個,首先必須是貧民出身,其次年齡擁有嚴格限製,十五到十八歲之間,身高必須達到六尺,最後是底子足夠幹淨,想要進行嚴格的身份審查。
出身和背景倒還好說,唯有“身高”這個硬性標準,極為苛刻。
如果是名流貴族子弟,因為自幼吃喝不愁,身體素質自然沒的說,但普通老百姓,普遍缺乏基本營養,以至於身材矮小。
六尺,對於平民而言,已經是鶴立雞群了。
尋覓數人,倒還好辦,一口氣湊齊五百大漢,無異於困難重重。
但身高是硬性標準,決不能有任何含糊,身高決定了上限,隻要身高達標,經過後天訓練培養,就可以變成孔武有力的壯漢。
王府親兵雖然戰鬥力強,但都吃了“五短之軀”的虧,注定當不了抗線的重甲戰卒。
經過蕭何數日尋覓,多方打探,涵蓋京都附近的四個縣,也隻湊到三十個符合標準的青年。
雖然距離指標相差甚遠,但白皓卻極為重視,直接讓蕭何把這三十個青年連同家人,一並帶到北山豚牢,進行當麵招聘。
在蕭何的帶領下,百餘平民,拖家帶口,沿著山路往上走。
看著逐漸出現在視野裏的豚牢大門,眾人心裏陣陣打怵。
他們勤勤懇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從未想過什麽出人頭地,能夠把家裏的一畝三分地打理好,就是首功一件。
見過最大的官員,就是縣令,遇到最有權勢的人,就是當地的鄉紳。
結果就在他們準備下地耕田時,家裏卻突然來了一位貴客,指名道姓要讓他們的兒子,來北山豚牢當兵。
也不知道究竟是驚喜,還是驚嚇!
一路之上,眾人議論紛紛,尤其是聽到豚牢內時不時傳出一兩聲“嘶叫”,他們心裏更發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