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三大工作任務
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時候,朝榮村因為靠著種植大蒜,成為了有名的大蒜之鄉。
當時全國各地不少地方專門跑到朝榮村來批發大蒜,正是因為大蒜的附加值遠遠超過其他農作物,所以朝榮村因為大蒜而讓村民們變得十分富裕。
那幾年朝榮村的村民,可以說是坐在家裏掙錢,而且還是大把大把地掙錢。
但是這種風光的日子也就持續了十年左右,之後不但本地其他鄉村在效仿朝榮村的做法,就是全國各地也有不少地區將大蒜作為本地的主打經濟作物,所以朝榮村在激烈的競爭中逐漸失去了優勢。
如今雖然大蒜還作為朝榮村的主要經濟作物,但是所能創造的產值比重越來越低,如今竟然連三分之一都不到。
所以振興大蒜產業是朝榮村的一項主要工作任務,它承載了朝榮村兩三代人的夢想和希望。
這是王豔秋心中盤算的第一件大事。
朝榮村處於城鄉結合部,是一個典型的二元結構,所以在城市化進程逐步擴大的情況之下,不少良田都被征用,這對朝榮村的農村經濟產業化發展造成了一定衝擊,無法形成規模效應。
雖然建起了一些工廠,不過大多屬於服務型的企業,雖然對村裏的經濟結構有一定的補充,但是形成不了支柱性產業。
所以王豔秋還需要為村裏的經濟發展,尋求另外一條嶄新的道路,這條路在何方?
如今朝榮村的人口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中老年居多,婦女居多,外來人口居多,如何才能夠讓老百姓有幸福安居的獲得感,也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農村不同於城市,城市裏的老年人他們畢竟大多數人還有退休工資,雖然退休工資因為工作單位的性質有多有少,但是和農村的老百姓幾乎沒有養老金相比,真的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農村養老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問題越來越突出,如何實現農村老齡化人口的老有所養,這些都是村裏麵要統籌兼顧的重要方麵。
重塑支柱性產業輝煌,尋求拓展新的產業發展方向,實現老有所養的美好願望,是王豔秋對於當前朝榮村未來經濟發展,所定下來的工作目標和基調。
老有所養,其實不單單是朝榮村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所以這項工作還不是那麽的迫切,即便是要推動,也要和街道甚至是民政部門等其他單位進行聯合推動,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至於尋求拓展新的產業方向,也不是一蹴而就,還需要實地調研。一旦確定了新的發展方向,那對於整個朝榮村的經濟而言,有可能是拐個小彎,也有可能是掉頭而行,那樣推動起來的難度可想而知。
所以,王豔秋目前所能夠快速推動並且產生效果的工作,也就是重塑支柱性產業——大蒜的種植和銷售。
朝榮村的大蒜種植經驗非常豐富,這一點估計隨便找一戶人家,都能夠講出長篇大論的種植經驗。
如今難就難在了銷售這方麵。
銷售環節其實是整個經濟作物收成最為關鍵的一環,早些年村裏也成立了農村經濟互助合作社,為的就是將散戶種植的大蒜,由合作社牽頭組織以便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早些年農村經濟互助合作社確實做出了不少貢獻,但是近些年來卻是形同虛設,至少說這些領頭人的工作能力和經驗,已經難以適應現代化經濟的發展需求。
銷售不僅僅是字麵上的意思,而是有著一整套的流轉環節,運輸、倉儲、分銷等一係列的操作,在數量少的情況下,比方說幾百噸到幾千噸,或許操作起來難度不大。
但是一旦數量達到了大幾千噸甚至是上萬噸,或者是幾個地方同時進行銷售,運輸的壓力,倉儲的壓力也會隨之而來,這也就意味著固定成本在不斷增加。
而大蒜雖然是經濟作物,但本質上還是農作物,有著一定的存儲時間,超過了存儲時間,也就意味著變質和損壞。
假如在這些中間環節裏出現問題,沒有能夠及時地進行銷售,那麽最後的損失誰來承擔?
合作社來承擔,還是村部來承擔?
合作社不可能自己建設一條完整的運輸、倉儲和分銷體係,有的也隻是借助於其他人的分銷渠道,那麽就會受製於人。
所以打開銷路是唯一的辦法,但是如何打開銷路,這還需要開動腦筋。
尤其是在當前的經濟發展條件之下,隨著網絡發展越來越發達,網絡銷售和網絡購物已經成為了消費者的主要習慣,那麽農村經濟互助合作社的老一套,如何才能贏得商機?
偏偏朝榮村沒有多少年輕人還在老家,單單就是村幹部裏麵也沒有幾個年輕人,可想而知,要找這樣一個既懂得網絡發展趨勢,而又願意紮根農村的青年人才,是多麽困難的一件事情。
但是再困難還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如今朝榮村沒有足夠吸引年輕人的能力,那麽王豔秋也隻能是自己硬著頭皮上。
隻是萬事開頭難。
這第一步應該從什麽地方著手,王豔秋還需要聽聽幾位老同誌的意見,畢竟如今農村經濟互助合作社還在運轉。
雖然掙不了大錢,但是還是能夠將村民們大部分的大蒜銷售出去,隻是扣除成本之後的收益甚微。
大蒜的銷售價格受製於整個市場大環境,王豔秋所能做的也就是盡量的降低自己的固定成本,這裏麵就包括運輸成本、倉儲成本和分銷成本。
固定成本怎麽細分,王豔秋學的不是經濟學,所以真的要好好地補上一課,這一點王豔秋有自知之明。
“今年大蒜的產量有保證嗎?”
王豔秋沒有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裏,而是到了村裏的農村經濟互助合作社,合作社的負責人之前也曾擔任過村幹部,溝通起來倒是沒有多大問題。
在外部環境既定的情況之下,村民想要提高收入,也隻能從每畝土地的產量上下功夫。
但是隨著經濟收益越來越少,有些村民直接放棄了大蒜種植,也有些村民因為小孩在外地成家立業,所以離開此地前轉租了土地。
而大蒜沒有足夠的產量,那朝榮村還能叫做大蒜之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