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別忘造反初心

“但他們為什麽死?因為他們堅持北伐,被主和的投降派視為死仇,欲殺之而後快!”

“那他們為什麽堅持北伐?是為了名利嗎?嶽元帥早已位極人臣,名滿天下。”

“梁統領,你告訴我,為什麽北伐?”

梁秋立即起身,條件反射般高喊:“收複中原,恢複河山!”

“為什麽要收複中原、恢複河山?”劉安自答道,“隻因金兵一來,滿朝文武、權貴富人有車有馬,一日百裏躲到江南,而窮苦百姓隻能任由金人殺戮踐踏!”

“嶽元帥、贏官人他們堅持北伐,就是為了收服中原,解救那些孤苦無依的窮苦百姓,讓他們免於被金人鐵蹄摧殘!”

“他們為了窮苦百姓,寧願與投降派結成死仇,寧願死,也不願低頭,不願退讓一步!”

“如今他們死在杭州,你造反隻為他們複仇就夠了?他們心心念念、日夜牽掛的窮苦百姓呢?你不管?如果不管,還算複仇嗎?”

“所以,我們造反,歸根結底到底是為了什麽?”

“不過是為了讓窮苦百姓不受盤剝、不受恐嚇,在這個亂世有一口飯吃,像個正常人一樣,不用匍匐在地上,也能活下去!”

“別忘了初心,更別為了造反而造反。”

劉安一番話說完,眾人心靈仿佛受到洗禮,瞬間從渾濁變得清明。

梁秋、顧長生、鄒直等人以前從未覺得造反如此崇高、如此正義,從此刻起,一盞指路明燈,掛在了他們腦海深處。

陳知遠、高遷、張維等人聽完,也覺得劉安他們如此造反不但正確,而且有理,挑不出半點毛病。

有一瞬間,甚至覺得之前帶兵來打他們,簡直是助紂為虐、罪大惡極!

黃誠淚流滿麵,老淚縱橫,起身拱手,朝劉安深深施禮,而後又默不作聲地坐回去。

這世上真正懂他的人,恐怕隻有劉安了。

從眾人臉上神色看得出來,他們理解了他的意思,思想趨於統一,劉安這才接道:“農忙時節,不能誤了農時,不能造反造的讓窮苦百姓沒有飯吃。”

“經此一戰,短期內潭州無法再調集兵力攻打我們。所以,我們可以將全體天道軍、護衛隊分成小隊,分別派往各村各鎮,幫鄉民把秧插上。你們同意嗎?”

顧長生、黃誠、梁秋等人紛紛表示讚同,高遷雖然擔心把人散出去收不回來,但最終還是沒有反對。

“既然都同意,此事就這麽定了。限期一個月,將全縣早稻全部種植完畢。”

“鄒書記,一個月的口糧,能不能一次性發放?”

“白米不行,沒有那麽多庫存,稻穀倒是沒問題。”鄒直回道。

“那就將白米折算成稻穀發放,到了鄉下自行處置。”

“顧壇主,各村鎮的情況你較為熟悉,如何分隊、派發任務,由你全權負責,梁統領、高副壇主協助執行。”

“另外,下鄉期間,全軍全隊,任何人不準吃百姓家一口糧,這條軍法嚴禁觸犯!如若違反,軍法處置!”

三人無異議,當即領命。

任務分派完畢,劉安轉向陳知遠等人,見他們個個皺著眉頭,似在憂慮著什麽。

“我們接下來都要去種地插秧了,也顧不上你們。明天日出之後,你們便可以自行離開。”

他們正感到驚訝時,劉安補充道:“不過,若下次戰場再見,便沒有故人同僚之說,我等也不會再手下留情!”

聽到議和消息、得知劉安隱秘身份、親眼所見他的種種言行,陳知遠、周陽等人心態已有變化,各懷心思之下,竟然都默然無語。

“劉...我小時候插秧是一把好手,我能跟你們一起去插秧嗎?管飯就行。”把吳興等人拖下水的周陽忍不住第一個開了口。

劉安笑道:“當然可以。”

周陽開了口,吳興、李義等人也先後表示願意留下幫鄉民插秧。

劉安隨即對眾人說:“隻要不是來搞破壞,誰想留下幫鄉民插秧,我們都歡迎。”

其餘諸將雖未開口,看麵上神情也多有興趣。

主要事項議完,被俘將官處置問題基本解決,眾人隨即散去,各去休息。

第二天,日上三竿,得知包括兵馬都監陳知遠在內,被俘諸將無人離開,還幾乎都去報名下鄉插秧。

在他們示範作用下,被俘兩千餘官兵吃飽了飯,更無其他想法,很快被打散編入天道軍、護衛隊中。

聽到這些消息,劉安感覺很欣慰,昨晚冒險暴露身份的努力沒有白費。

當天,天道社湘陰分壇按前日部署,將湘陰城周邊各鄉鎮、村莊田畝多寡統計清楚,隔天便開始分派天道軍、護衛隊下鄉支農。

隨後天道軍、護衛隊大部由陸路北撤歸義鎮,由於多是湘陰本縣人,沿途便以隊為單位,由本地隊員帶隊,分赴各村鎮。

劉安在途中隨機選擇一隊加入,消失在原野之中。

陳知遠、周陽等人本想跟著劉安先去歸義鎮總壇看看,見他中途離開,便也隻能作罷,各自隨便選一隊跟上,下鄉幫忙。

短短兩天時間,等回到歸義鎮,六千人的隊伍隻剩兩千餘人。

除了留下三百人看守總壇、各地糧倉和紅楓寨等關鍵所在,其餘隊伍當天便全部散去,分散於周邊村鎮之中。

一場熱火朝天、聲震荊湖、名揚天下的下鄉支農運動由此展開,從這一天起,下鄉支農成為天道軍傳統,也成為天道社、天道軍立足大江南北之根本。

潭州,知州衙門。

聽到兵馬都監陳知遠率全州全部兵馬兩千五百人水陸並進平亂,結果在湘陰城外全軍覆沒的消息,知州李若穀大驚失色。

他當即派人去請駐長沙縣潭州統製馬衡,請他派兵防守潭州城。

如果說守備軍是警察部隊,那駐軍便是野戰軍,兩者戰鬥力天差地別。

然而,馬衡以“朝廷有令,無樞密院調令,一兵一卒不得出營”為由,直接拒絕。

李若穀作為主管荊湖南路安撫公事,理論上管轄全路各州兵馬,包括各地駐軍。

但朝廷同時又有令,駐軍無令不得調動,隻有戰時或駐軍調防,樞密院下令之後,安撫使或安撫公事才能真正指揮、調動本地駐軍。

得知統製馬衡拒絕出兵,李若穀隻得立即派出快馬,分赴邵州、永州、衡陽調遣守備軍,馳援潭州城。

又上書朝廷,言湘陰有賊寇作亂,整縣糜爛,請朝廷派兵平亂。

與此同時,下令將潭州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全部關閉,援軍未到之前,不許進出。

由於事發突然,當天城內就出現傳言,說湘陰亂民數萬,三天之內就要攻打潭州城。

消息迅速傳播,潭州城瞬間陷入驚慌之中,行人商戶為之一空。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天道軍早已四散於鄉野,忙碌於田間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