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知遇之恩

禮部侍郎崔佑的到來終止了這場皇榜下的鬧劇。

剛剛陪著崔家公子崔直耀武揚威的幾個世家公子看到連崔佑也下跪行禮,也紛紛跪拜在張知易跟前。

這時的崔直酒醒了半分,他看見他的老爹都跪下了便覺得十分丟臉,衝著崔佑大喊。

“你老糊塗了,區區太子跪什麽跪?你幫聖人打江山的時候,李治還沒出生呢!”

崔佑見自己這個混蛋兒子依舊是不知死活,便站起身來重重的打了他一個耳光,這耳光力度之大,扇得崔直摔倒在地。

“子不教父之過,有勞這位先生與太子轉達,犬子隻是酒後胡言,要怪就怪我這個老爹沒教好兒子。”崔佑低聲下氣地請求張知易在太子麵前替崔直掩蓋過去。

被扇了一個耳光的崔直,現在酒已經是完全醒了,他翻起身來,連忙跪在他老爹身旁,重重地磕了一個響頭。

“崔直有眼無珠,罪該萬死。”崔直磕完頭一邊扇自己耳光一邊重複這句話。

崔佑見自己的兒子這樣,他心裏雖然很難受,但也不敢出手阻攔。

張知易沒說什麽,領著柳公明離去。

鬧劇的現場,皇榜之下早就聚滿了各地的群眾,長安城赫赫有名的崔家貴族,如今卻如此狼狽,百姓們不由得議論紛紛。

“這太子的門客威風啊,連崔家都要忌憚三分。”

“崔家算什麽,隻要聖人不高興,誅他十族都可以。”

“這崔家也太不識時務了,連當朝探花都敢欺負。”

崔家父子倆帶著隨從穿梭在議論紛紛的人群當中,這些話語刺傷了崔直那生來高貴的內心。

而崔佑走在最前麵,一言不發,臉色鐵青。

張知易則領著柳公明來到了一處庭院門前。

聽聞二人到來,庭院的大門後麵站出來一位白衣飄飄的年輕人。

三人見麵,那白衣少年先是重重地咳嗽了幾聲,這人便是體弱多病的太子李治。

柳公明此時依舊是衣衫襤褸,身上沾滿了灰塵,身上的傷口還流著血。

李治見柳公明如此淒涼,憤憤不平道:“崔直那個王八蛋,我早晚得收拾他!”

“不必了,大丈夫能屈能伸,又何必與這等小人計較?”

“你可真是個烏龜。”旁邊的張知易忍不住吐槽道。

張知易如此調侃自己,柳公明卻不以為然。

“仗勢欺人,我與那崔直何異?”

“你欺負他那也是他活該!”

“若是我仗著太子的勢,去欺負地位比太子更低的人,那讓天下人如何評價太子?”

“李治多謝公明兄如此為我著想。”說完,身份尊貴的太子向這位衣不蔽體的新科探花深鞠一躬。

柳公明受寵若驚,連忙勸阻李治。

“不敢不敢,太子知遇之恩,公明沒齒難忘。”

一旁的張知易看著太子與柳公明這樣的感人情節,翻了個白眼。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我找人幫你把他揍一頓,替你出出氣。”

李治見柳公明沉默不語便站出來說道。

“既然老師有辦法,那便讓他去做吧,老師辦事我放心。”

“言歸正傳,聽說公明兄一直住在城中的一個破落小院,如今你高中探花也是時候從那個小院搬出來了。”

原來他們身後的這個庭院便是李治精心為柳公明所挑選的新家,這處院子不大不小,倒也算雅致,在長安城中算得上體麵。

誰知柳公明卻委婉拒絕道:“太子與張先生的好意,公明心領了,隻是公明已經打算就住在原來的破院子裏。”

“你這是野豬住不得好豬圈。”

張知易這個十分怪誕的比喻惹得太子和柳公明都發笑起來。

“公明恐怕要辜負太子和張先生的好意了,我認為即便發達了也要憶苦思甜,住在小房子裏可以提醒自己有許多老百姓依舊過得比自己還要差。”

柳公明的眼睛雖然被打腫了,但依然讓人感受到他那堅毅的目光。

這番慷慨陳詞,讓張知易和李治都不由得尊敬三分。

“我就說他不會住這。”張知易說道。

“還是老師比較了解公明兄。”

“他這種榆木腦袋的讀書人就喜歡認死理,讀了幾條聖賢大道理便當作人生格言。”

柳公明沒有反駁,隻是低頭笑了笑。

“若是每個讀書人都能像公明兄這樣,那便沒有欺壓百姓的官員了。”

“比公明更有才華的讀書人比比皆是,隻是沒有公明這份幸運能得到太子的舉薦。”

柳公明寒窗苦讀這十年來結識了不少飽讀詩書的讀書人,他們的才華和觀點都讓柳公民自愧不如,然而許許多多的讀書人一輩子也沒辦法考過這科舉。

聽柳公明這麽一說,李治越發覺得將科舉完善並大力推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既然公明兄不願住在這庭院裏,那便將它改為一處書坊,印刷四書五經,先賢著作,以低價賣給老百姓,二位覺得如何?”

“太子殿下竟能體察到民間讀書人獲取書籍的困難,真是天下讀書人的幸事。”

窮鄉僻壤出生的柳公明,原本以為京城的達官顯貴都是高高在上,更別說這位太子殿下了。

然而李治卻願意為了窮苦的讀書人開辦書坊,這讓柳公明不由得羨慕後輩讀書人,從此以後讀書可能就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了。

“這都是老師的教誨,我大唐正是需要許許多多像公明兄這樣的有抱負有理想的讀書人。”

張知易站在一旁,看到李治提起自己,也得意起來。

“這算什麽,我還要將書院私塾開遍大唐各地。”

這樣的理想,柳公明幼年時期也曾經想過,自己若是能入朝為官便會盡自己的努力讓家鄉那些窮苦的兄弟姐妹,都能有機會進入私塾上學讀書。

反而民間的私塾書院數量少之又少,能上私塾書院的也大多家境優渥。

如今聽到像太子這樣有權有勢的人有為底層老百姓讀書提供便利的想法,柳公明的眼角泛起了淚光。

“公明兄對日後的仕途有何打算?李治也許能幫上點忙。”

“不必了,這朝廷本來便是世家貴族盤踞,山頭林立的格局,我不能像他們那樣,也為了不讓太子的清譽受損。”

柳公明拒絕了,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堂堂正正地做一位好官。

“天色已晚,在下先行告辭,太子和張先生保重!”柳公明抱拳作揖後便轉身離去。

柳公明拖著傷痕累累的身體,卻走得如此堅定豪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