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他業務能力不熟,讓我來!
“所以,你應該不會是想讓我……”
在那一刹那,朱瞻基好像突然醒悟了,什麽不可置信的看著朱高熾。
“好兒子,這也是為了提前培養你,你看你爹身體不好,真的坐上那個位置恐怕也撐不了多久。”
“你看萬一事出突然,你又對這些事物不熟悉,是不是會顯得手忙腳亂?”
“也有義務得鍛煉你的能力,所以這些就由你來處理吧。”
“啊?”
朱瞻基一臉茫然,沒見過這麽光明正大甩活幹的。
就算要找個借口,那您好歹也找個合理的吧,簡直是太離譜了!
雖然有一定都懶的成分,但朱高熾說的也是他的心裏話。
兒子這麽出息,他都覺得日後自己做上皇帝,都得被逼著提前下崗。
不過無所謂,總歸是自己的兒子。
“好兒子,好好努力,有什麽不懂的,回頭直接問爹。”
“那您要幹什麽去?”
這話問得多少讓人有些難為情,朱瞻基微微扭動圓潤的身子,一本正經道:“這些日子你爹我累得腰都直不起來,現在當然是好好放鬆一下。”
朱高熾瀟灑的離開,隻留下朱瞻基一人茫然。
如果不是親爹,他絕對有理由懷疑對方是刻意刁難,想要弄死他,畢竟自己在工部待上一個多月才出來,哪裏像閑得慌的人?
也罷,就當朱高熾說的有道理吧,或者當自己盡盡孝心。
這些日子朱高熾的疲倦,他是看在眼裏的,也不怪他剛才那般愜意。
濃重的黑眼圈已然能說明,還天天有多煎熬。
讓這些東西帶回小院,趁著外麵天氣好,朱瞻基就在院子裏批閱。
解婉兒送來茶點,看著朱瞻基已經上手開始批閱奏折,不禁有些好奇:“這活不應該是太子爺來幹嗎?”
就算是朱瞻基對他在為看重,也不可能逾越了規矩,朱瞻基要做皇帝,那也得是他爹先平安的坐到那個位置上。
凡事都要有個過程,這有些事情啊,也得一步一個腳印。
直接越過朱高熾,顯然有些不合情理。
關鍵是,解婉兒心疼他啊,天天忙裏忙外,沒一刻消停的,就連自己這些日子都與他相接觸甚少。
“我爹說著要鍛煉鍛煉我呢,不過也好,讓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
雖然覺得朱高熾是在為偷懶找借口,但朱瞻基心裏清楚,他那身體一旦上位都撐不到一年。
關於這一點,朱高熾的預言還是很準的,所以這種學習有必要。
朱瞻基認真翻閱,這些問題處理起來倒也得經驗少。
倒是有一個折子內容卻十分醒目,江淮一帶受海外之敵騷擾,附近漁村皆被掃**一空,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地方官員,束手無策,緊密派兵支援……
朱瞻基若有所思,最終還是批過。
相比與朱高熾的細致,不敢馬虎,朱瞻基顯得更為灑脫。
因為大多數事情,都是一些芝麻大小的事情,並不需要過多揣測。
朱高熾就是太過於精益求精,所以把自己給累著了,不會投機取巧。
也難怪那老二老三,變著花樣想折騰他,就是想要欺負老實人。
好在現在他們安分了。
讓人將這些折子送到朱棣身邊,還以為是朱高熾批閱的,他向來信任,也不會多加審視。
直到第二天上早朝,左都禦史陳瑛臉上滿是不快。
“陛下,為何不願同意向江淮一帶受外地騷擾的村民發放撫恤金?”
朱棣微微一愣瞬間有些心虛,折子都不是自己批的,他咋知道發生了什麽?
這件事情倒也好辦,朱棣看了一眼,朱高熾直接甩鍋:“太子,你說。”
朱高熾更加尷尬,又默默地將目光轉向朱瞻基。
三人一台戲,旁邊的人看得一頭霧水。
朱瞻基倒是想起來,也從容有序地回應道:“若是派兵前去鎮壓那些猖狂盜賊盜,這個算是情理之中,可是老百姓都被屠村殺光,你們所要求的撫恤金是給誰的呢?”
朱棣船頭斜了一眼陳英。
這老狐狸有點難說,一邊幫著朱棣,一邊又在暗地裏搞他的人。
陳英鎮定自若,堂而皇之道:“那自然是給他們的親戚之類!”
“還有就是,殿下怎麽會知道那些事情?折子不應該是由陛下過目的嗎?”
其實朱棣也很好奇,自己不是交給朱高熾代為處理了?
朱棣也不含糊:“身為皇太孫皇爺爺,為了鍛煉我,而讓我幫襯著處理政務,有什麽問題嗎?”
“我爹和我,我們都在為皇爺爺分擔政務,難道是有何不合理法之處?”
太子本就是儲君,處理政務在情理之中,那皇太孫不也是?
雖然沒有明確的規定,可以讓皇太孫參與政務之聲,但人家也沒有否定啊!
未來一國之君摸摸折子,咋的了?難道還摸不得?
朱瞻基巧舌如簧,根本讓人無從辯解,反倒是朱棣意味深長的看著朱高熾。
好你個臭小子,朕把活推給你,結果你卻推給自己的兒子。
這種做事風格,還真是覺得有模有樣的。
朱棣也認同的點點頭:“確實如此,人的人有何不滿?”
“微臣不敢,隻是覺得皇太孫年輕氣盛,有些事情處理的不通透。”
“就比如說關於撫恤金之事,就算舉家而王他們還有親人,總歸是要給老百姓一點心理慰藉,讓他們看到朝廷對其生命的重視。”
“隻有這樣,他們才會對陛下尊敬,對朝廷信賴!”
這話說的看似有道理,實則毫無邏輯可言。
朱瞻基也不與他客氣,你要是這麽喜歡強詞奪理,跟誰不會似的?
“您這麽說,萬一哪天您出事了。那些財產不得成功,而是要分給您的旁係?”
此言一出,周遭之人忍俊不禁。
主要是因為,陳英這些話說的實在無厘頭。
什麽撫恤金嘴裏說得好聽,就他那點小心思誰不知道似的。
就算真的撫恤金撥下來了,那能到老百姓親人的手中嗎?
朱棣同樣心知肚明,若是這些人心如明鏡,之前查貪汙之時,也就不會有那麽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