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軍神李靖

“之後呢?”李泰問道。

“臣不明白殿下的意思。”

“李伯伯打突厥自然是手到擒來,到那時必定是大功一件,您猜阿耶會如何賞賜與您?”

“陛下的心思臣不敢猜測,按照慣例,無非就是些食邑罷了。”李靖聽李泰發問,隨口答道,心裏卻有些疑惑。

李泰嘴角一勾,露出淡淡的笑容:“那侄兒幫伯伯算一卦,待伯伯凱旋,就會有人彈劾你,理由隨便找一個便是。阿耶雖然不信,但賞賜會大大縮水,賜一百戶,然後再封您個文職,而代價是離開軍中。”

李靖從來不是李世民的心腹,兩人是公事公辦的關係,所以他的功勞雖大,但在淩煙閣的排名並不是很靠前。

“嘶~”李靖倒吸一口冷氣,眼睛掙得很大,他不認為李泰是在危言聳聽,反而很有可能發生。

李唐能夠立朝,在武力上,一半是陛下的功勞,另一半就是他的功勞。若是打下突厥,功高震主,難免會被猜忌。曆朝曆代,一旦被猜忌,那下場……

如果陛下打壓他,他也隻能忍著,然後上書請辭,以求善終。

李靖緊握的拳頭砸在桌子上,茶杯的蓋子被震落。他站起來拱手道:“還請殿下指教。”他相信李泰不會無緣無故跟他說這些,想必李泰有解決之法。

李泰將李靖扶起:“李伯伯言重了,侄兒今日來此就是為了解決伯伯的後顧之憂。”

“殿下是說讓臣去武學院?”

“不錯。伯伯上書,就說你去武學院當教頭,要辭去兵部尚書一職,以退為進,消除阿耶的疑心。”李泰可以肯定主動退居二線是行得通的,曆史上李靖就是主動引退,而得以善終。

李靖仔細想著李泰的話,主動請辭或許是有用的,但是為什麽要去武學院?眼看就要打突厥了,這時候上奏折,陛下會怎麽想?

“伯伯正在寫兵書吧?可否讓侄兒看看?”李泰突然轉移話題讓李靖腦子一下宕機了。

他確實在寫兵書,隻寫了一半,這事兒連他家人都不知道,李泰怎麽會知道的?

“唉~”李靖將李泰帶到書房,將兵書交給了李泰,他也不怕李泰看去,李泰的人品他還是信得過的。但消息是如何泄露的,他怎麽想都想不通,難道李泰派人盯著他?

這對皇家父子他是一個都不想招惹。

李泰隨手翻了翻,就拿起筆開始寫。

李靖站在旁邊,心生好奇,隻見一行一行的文字很快出現在紙上。

“諸賊徒恃險固,阻山布陣,不及橫列,兵士分離,宜為豎陣。其陣法:弩手、弓手……”

“壘高土厚,城堅溝深,糧實眾多,地形阻險,所謂無守而無不守也,故曰: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

“城之不可守者:大而人少,小而眾多;糧寡而柴水不供,壘薄而攻具不足;土疏地下,灌溉可泛;邑闕人疲,修緝未就。凡若此類,速徙之。”

李靖不可置信地一遍一遍看著,這寫到他的心坎裏了,這就是他的用兵之法啊,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他都不相信這是別人寫出來的。

他用力地咽下口水,用手掐著胳膊,讓自己保持冷靜,站著一動不動,生怕打擾了李泰。

整整兩個時辰後,李泰將筆放下,轉了一下已經僵硬的脖子。又做了一次文抄公,什麽時候是個頭兒啊。

“殿下還懂得兵法?”李靖顫抖著拿起李泰寫下的兵法。

“侄兒哪裏懂什麽兵法,這是侄兒研究了伯伯的過往,從而總結出來的。”總不能告訴李靖這是從他那兒抄來的吧。

李靖轉身在書架上拿出一個錦盒,從中拿出一張地圖,鋪在桌子上,是一張突厥的地圖。

“殿下,如果你帶兵,你會從何處進攻突厥?”

李泰瞄了一眼地圖說道:“打突厥需要分三路兵馬,一路從馬邑出發,向惡陽嶺行進,突襲定襄。而另一路從雲中出發,與第一路兵馬在白道匯合。攻下白道後,一路兵馬挺進陰山,去鐵山,另一路去磧口。”

“等一下,”李靖打斷了李泰,“殿下,為何要突襲定襄?”

“因為頡利在定襄。”

“殿下如何得知?”

李泰想起來了,突厥是遊牧民族,可汗的牙帳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的,經常變動,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牙帳在哪兒的。李泰想給自己一個大嘴巴,說禿嚕嘴了。

“是這樣,李君羨派細作打聽到的,我也是不小心聽到的。”

李靖狐疑地點點頭,也不知是信了沒信。

“那去鐵山是用意是?”

“侄兒猜測,若是大軍攻占定襄,頡利必定受驚,很有可能逃往鐵山,而後在逃往磧口。當伯伯您殺到磧口,頡利會投奔阿史那蘇尼失,第三路大軍就從靈州出發,在這裏活捉頡利,當然,若是可以早些抓住他更好。”

李靖想要考校一下李泰的兵法,卻不想李泰將行軍路線安排得明明白白,都不需要再問如此用兵的用意,能將大軍安排得如此周密,兵法必定不俗,李泰的表現讓他眼前一亮。

李泰不知道李靖怎麽想的,他隻是將腦子裏的東西背了出來,把李靖忽悠到武學院才是今天來的目的。

“李伯伯,孔聖人您知道吧?”李泰不願在突厥的事情上再費口舌,因為裏麵的理論他也說不明白。

“自然是知道的。”李靖出身官宦之家,從小文武才略,也算是個才子,怎會不知孔聖人,但他沒有生氣,他覺得李泰問這話必有深意。

“如果孔孟是文聖人,您想不想當武聖人?”李泰開始無恥地畫大餅。

“武聖人?”李靖吃驚道,聖人豈是一般人可以當,更何況,從未聽說過武聖人。

“沒錯,孔夫子將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交給自己的弟子,而後他的弟子再一代一代傳下去,從而孔夫子成為了聖人。如果您教出許多的弟子,然後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徒子徒孫,您想想,到時候會是什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