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劉辯回京不入宮,文武跪地求回宮。

翌日清晨,劉表與劉琦在城頭上恭送劉辯。

劉表拉著劉琦問道,“你可知父親為何不對陛下動手?”

劉琦想了想,“陛下之兵皆在城中,且身邊三將,荊州可敵者隻有文聘與黃忠,但黃忠早就歸心陛下,若在殿上動手,死的必定是我們父子。”

劉表看著劉琦,眼中充滿欣慰,劉琦的確比劉琮更適合繼承荊州牧,“這是其一,即便陛下城中駐軍,我襄陽守軍仍有三萬,但若殊死一搏,即便拿下陛下,我荊州也是再無寧日。”

“因為我們都姓劉!琦兒記住!旁人造反可以,我劉家自己人反自己人,便是自尋死路!”

“即便他日漢室衰微,我們或可從中作梗,或可選賢從龍,但決不可放在明麵上,你記住了嗎?”

劉琦聞言,立刻拱手行禮,“多謝父親教誨!”

“行啦,你也不差,我是父親,豈能不知你早就等著陛下前來?”

劉表欣慰地拍了拍劉琦的肩膀。

“父親不也是厭惡蔡氏太過跋扈嘛?”

劉表聞言,盯著劉琦看了又看,父子倆相視一笑,好像從來都沒有冷落過對方一般。

此刻劉辯騎在馬上,馬車則是讓給了四女。

諸葛亮催馬上前,與劉辯說道,“陛下是否覺得劉表太過謙讓了?竟沒有絲毫要為難陛下的意思。”

“入城的時候就感覺到了,一州牧守,豈會畏懼殺伐之氣?劉表不過是借朕的手,為荊州除瘤罷了。”劉辯微微一笑,繼續解釋道,“蔡氏最大的錯誤,就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到了劉表的利益之上。”

“無論如何,他姓劉,幫著自家臣子壞自己江山,這是什麽蠢計?”

諸葛亮聞言,哈哈大笑,“蔡瑁之流,若豚犬耳!”

“孔明啊,此行辛苦了,朕觀你處理內政與後勤之事,不弱於文若,此次回京後,與文若互調如何?”

諸葛亮聞言,驚訝之色溢於言表,“陛下不可!臣不如荀祭酒,潁川世家皆在朝中為官,臣豈能調動?”

“嗯,孔明所言不差,那屆時你便與文若一同管理,如此有一來,你在朝中的聲望也會水漲船高的,就先專職負責荊州商貿之事,閑暇時可與文若討論兗州之事,你看如何?”

劉辯頓了頓,立刻說道。

“臣,銘感五內!多謝陛下栽培。”

“什麽話,你我有了過命的交情,無需如此客氣,況且老師曾言,你有臥龍之才,朕豈能不用?”劉辯單手勾住了諸葛亮的肩頭,繼續說道,“路過南陽,接上月英吧,待朕從西涼歸來,便為你完婚。”

“朕不是迂腐之人,素聞月英有機括之才,入京後她若願意,可入百匠所,繼續研習機括。”

“陛下!臣替內人謝過陛下恩典。”

諸葛亮聞言,隻覺得自己全身都陷入到了幸福之中。

“孔明啊,你回京後還有一個任務,幫朕物色物色,京中可有配得上子龍的女子,若有合適的,朕親自替他下聘。”

“陛下聖明,子龍這方麵的確比較木訥。”

諸葛亮回頭偷偷看了趙雲一眼,立刻笑道。

“報!徐州急報!”劉辯正與諸葛亮聊著,一名校尉便策馬衝了過來。

劉辯接過信,立刻打開了,“劉岱攻下了徐州琅琊郡,便沒有繼續進軍,但袁術也向下邳出軍了,陶謙求援,孔明以為如何?”

“臣以為,此刻陛下若是兵出兗州,倒是可以逼劉岱回軍,但徐州之地,離司隸尚遠,直接出兵,不過是空耗錢糧罷了,此刻若是命劉表陳兵荊豫邊境便能大大緩解陶謙的壓力。”

諸葛亮一拱手,立刻說道。

“嗯,與朕想的一樣,你我君臣過南陽不停,此事便交付皇叔劉備處理,南陽立足荊豫,才是威懾袁術的頭陣,朕覺得這袁術進攻徐州,無非是想討要錢糧,其真正目的應該還是在揚州才是。”

劉辯說罷,諸葛亮已在馬上寫好了信函,令人直發南陽郡守府。

劉辯本部為輕騎,而玄武軍為重騎,行軍之時,玄武軍會把承重的盔甲放入輜重車內,以減少坐騎的馬力。

進過南陽,直入陽城,終於抵達了司隸低階,此刻城中傷兵,恢複行動力的立刻被孔明編入了軍中。

來時一萬五千人,回時不足一萬二,南陽攻取戰,並算不上硬碰硬的對衝,若沒有盧植的調度與謀劃,隻怕這萬人裏能歸故土的十不存一。

三日後,洛陽城下,幾位重臣與劉辯的後妃與太後一起,迎接凱旋的劉辯。

“恭迎陛下!”

唐瑁率領文武與一眾學宮師生,拱手說道。

劉辯策馬而立,手中長鞭一擺,“免禮!”

“陛下,當真不下馬嗎?”唐瑁麵色平靜,語氣卻顯得有些焦急。

“國丈?怎麽了?為何如此說話?”

劉辯疑惑道。

“啟稟陛下,這是諸位臣工一同寫的勸言,請陛下過目。”

劉辯從唐瑁手肘接過帛書,隻是瞥了一眼,便知道了其中意思。

他騎在馬上,高舉手中的帛書。看向一眾文武,高聲喊道,“諸位大臣都是這樣想的嗎?”

“請,陛下回宮!”

“終於還是來了,外患雖強,但終究是內憂更甚。”劉辯橫眉冷對,心中暗暗想道,“世族與皇權的平衡終究是要打破了。”

劉辯十年一十六,親征兩次無一敗績,加上先前的政績,他在百姓心中的聲望已經遠高於任何世家大族了。

這樣的情況,是世家大族絕對不允許的,一旦皇權和民心徹底結合,世族的優勢將**然無存,若世族失勢,無法限製劉辯的皇權,那麽劉辯所要推行的改革,勢必將瓜分走世族的利益。

劉辯作為現代人,在九年義務教育的熏陶下,是知道其中利害的,他在心中暗暗思索,“潁川世族以唐、荀為首,他們勸言多半是為了規製。”

“為袁氏雖有袁太師壓著,但終究是年老智昏,最後便是搖擺不定的弘農楊氏,此次朕荊州之行,壓了蔡氏,收了黃氏,的確會給他們造成不小的壓力,如此看來還是需要溫水煮青蛙。”

劉辯想到此處,立刻有了辦法。

“諸君豈不聞冀州邊境劍拔弩張!涼州馬、韓欲下並州與袁紹合圍大漢?”劉辯策馬回到自己的到親軍陣中,高聲喊道。

“西有兗州劉岱,乘勢攻取徐州,南有袁術自封揚州牧,難道諸位想見到冀州鄴城也作皇都?我大漢一分為二?”

劉辯說罷,滿朝文武自然是不敢搭話,但他們心裏就是這樣期待的,隻有袁家兄弟成了氣候,劉辯才會更加倚重他們,從而放緩從學宮之中招募寒門或是庶民中的人才。

隻要有了這個時間差,以世家大族的財力,便能將手伸進去,便是後世的大唐,秀才想要出頭,也得背靠大族,成為乘龍快婿。

“陛下,朝中並非無大將,為何要陛下屢次親征呢?”

唐瑁麵露難色,但還是將這句有用的廢話說出了口。

劉辯自然是看出了他的為難,當年為了推行學宮,唐家欠了不少人情,這些都是要還的。更別說劉辯當年招募世族入司隸搞建設欠下的人情了,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需要置換的。

“哼!對於世家大族來說,什麽樣的皇帝才算是好皇帝呢?當然是生在宮中,長在宮中,一生不聞民間疾苦的呆子皇帝了,隻有這樣,世家的大臣們說什麽,皇帝才會做什麽。”

劉辯心中暗想,忽然理解了史書中曹操屠城的行為,有了新的領地,蛋糕是變大了,但是新的領地中也會有新的世族,舊有勢力出了力,自然希望多分好處,所以新世家的加入隻會打破原有的平衡。

但曹操可以屠城,他劉辯卻不能,隻因為,他姓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