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以殺止殺,以戰止戰
可是即便大唐動**,李晉也可以平定!
因為李晉有紅衣大炮!
紅衣大炮屬於熱武器,對於現在這冷兵器的時代,那就是降維打擊。
即便擁有百萬大軍,在這種降維打擊的情況下,也隻有埋骨沙場這一個可能。
李靖也明白了李晉的意思,這是要先安內再攘外啊。
李晉要做千古一帝,就必須外拓版圖,內安天下。
李晉不希望在征戰天下的時候,大唐內部出現矛盾。
“陛下,若陛下決心動用紅衣大炮,天下即便叛亂,亦可平定,但陛下真的要將紅衣大炮對準我大唐子民嗎?”
李靖沒有再阻止李晉的改革,而是詢問李晉。
李晉聽到這番話,隻是歎息一聲,“朕也不想將紅衣大炮對準我大唐子民,然而不代表朕不會把紅衣大炮對準大唐子民。
朕欲威加海內,就必須打得他們不敢反抗為止,朕不想以鮮血來為盛世鋪路,可若他們要逼朕這麽做,朕也隻能這麽做了。
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是非對錯自有史書記載,隻要能為我華夏開萬世太平,朕即便做個暴君,也心甘情願!
父皇能平定天下動亂,朕也可以,而且朕會以最小的代價再平天下,盛世的開啟都是由累累白骨鑄就的。”
李晉的這番話讓在場三個人都沉思了。
李晉要帶大唐改革,開創新時代,必定損壞無數人的利益的,從而導致這些人掀起大唐的內亂。
李晉顯然已經做好以鮮血為盛世鋪路的打算了。
以殺止殺,以戰止戰。
“陛下,欲改現狀,必先讓大唐脫離世家的把控,很可能讓江山傾覆,陛下當真要掀起大戰嗎?”長孫無忌沉聲問道。
長孫無忌既然已經決定將女兒送入宮中,那自然就是李晉的人,事事都要為李晉打算。
李晉微微點頭,“世家不除,大唐不興!聖神元年就是打破世家壟斷的時候,朕要讓大唐隻有一個聲音,那就是朝廷的聲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朕要讓大唐萬國來朝!做天下共主!”
“倘若失敗了呢。”
長孫無忌直接詢問道,似乎越過了君臣的身份。
李晉長舒口氣,眼眸當中殺氣彌漫,一拳砸在書案上,“若朕失敗了,就等同於大唐敗了,那還要這天下何用?那時,即便顛覆整個人間,朕也無懼!況且朕有紅衣大炮,也不會敗!”
“既是如此,臣願輔佐陛下開創盛世!”
李靖沒有再勸,選擇了支持,李晉的魄力讓李靖感受到了害怕,若是敗了,竟然不惜顛覆人間,這才是有千古一帝的潛質啊。
況且武將也唯有軍功才有封爵的機會,李晉不管是對外發動戰爭還是對內平叛,都是武將掙軍功的機會。
李靖決定將女兒送入宮中,就已經決定和李晉站在一條線上,同樣也是為了家族未來的興衰。
雙方已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臣附議。”
長孫無忌也開口了。
長孫無忌已經沒得選了,隻能跟李晉一條路走到底了。
而且李晉有紅衣大炮,就算是天下皆反那又如何?
最壞的結果無異於是殺盡天下反賊,殺到天下無人敢反為止。
紅衣大炮就是讓李晉立於不敗之地的資本。
破釜沉舟,李晉有這個勇氣,那些反對李晉的人,有這個勇氣嗎?
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李晉身為天子,已經做出了最壞的,也是最瘋狂的打算,那些反對李晉的人,敢陪李晉瘋下去嗎?
毫無疑問的是不敢!
因為他們怕死,他們的反抗隻不過是保留現有的生活。
在強有力的鎮壓下,他們保不住他們的榮華富貴,隻能選擇向皇權低頭。
即便不再是一方土皇帝,但好歹能夠活著不是嗎?
就算是成功普通的家族,也依舊可以活著啊。
人的求生欲是極強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長孫無忌在這時候也終於明白了李晉要修改律法的原因了。
一旦關於謀反的這條律令昭告天下,李晉就算是對天下改革,那些將軍手底下的人也不會跟著他們造反。
因為李晉不管怎麽改革,他們都是士兵,隻是換個人統治他們而已,他們一切都沒有變,那為什麽要跟著將軍去謀反?
甚至禍及後世子孫?
“和珅,戶部查得怎麽樣了?”
打仗就要錢,不可能一直自掏腰包,不然要國庫幹嘛?
“陛下,已經從根部爛了,要麽不動,要麽斬草除根!”和珅恭敬的回答,話語間也帶著一絲狠辣之意。
李晉揮了揮手,“那便斬草除根吧,此事交由刑部處理,全部打入刑部大牢,按律論罪,從候補官員當中選人吧,先穩固朝廷再說吧。”
“遵旨。”
和珅恭敬的應道。
現在天下人才有七八成都在世家手裏,朝廷的人也大部分都是世家的人,可以說世家已經掌控朝堂六七成了。
這也是為什麽李晉渴望人才的原因。
“趙國公,你且來看,朕欲將目前的大唐分為五個省,省下轄州、府、縣、鎮、村,就按這輿圖上這麽劃,愛卿以為如何?”
李晉指著地圖問道。
長孫無忌湊過來看,發現整個大唐被李晉直接劃分成了五份,所有地區全部被整合了起來。
但是要這麽劃分的話,那麽這五個地方的封疆大吏的權利可就不是一般的大啊,這管轄的地盤也不是一般的大啊。
“陛下,如此劃分有好有壞,好的是大唐安定,職權地域劃分明確,各司其職,壞的是區域變大了,也代表當地管轄權利過大,還請陛下慎重。”
長孫無忌不愧是久居官場之人。
“沒錯,所以朕要在省內增設巡撫一職,代天巡狩,撫慰萬民,列為省內文職之首,此職乃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列正二品銜!統領政務。
又增設總督,執掌兵權,最高可調三萬大軍,超過三萬大軍調動,就必須請示元帥,元帥最多調動五萬大軍,超過五萬就必須請示朝廷!”
李晉坐了下來侃侃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