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文堂論忠

南陽郡,宛城。

學堂已經開學了三個月,教學也已經步入正軌;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條件限製張繡沒有近距離和學子們一起互動過,現在終於有了閑暇的時間,這日早上,張繡輕裝帶著胡車兒走入文識學堂。

學堂裏的先生老師在講授四書五經。

古代的教學方式是老師念,學生跟著讀,沒有拚音可以學,就像後世的學生背英語單詞一樣,死記硬背的學。當然,漢人學漢語與學英語不能混為一談的,但作為比喻也就隻好到此為止。

跨進學堂大門的時候,學生朗朗讀書聲灌入雙耳,不禁讓張繡回想起來後世上學時的早讀時候,全班的同學放聲背誦著考試要求背誦的課文活著英語單詞,亂糟糟紛雜雜地聲音響成一片淩亂的節奏。

聽到這個枯燥無味的讀書聲,胡車兒表現出厭煩的情緒。

他的指甲蓋都比那些字大,他不明白學那些個字有啥用處,他從來沒有學過字也並不覺的活不下去。相反,學習的時候讓他有種活不下去的感覺,像是有人把刀架在脖子上;一坐在桌下的板凳上就感覺渾身不舒服屁股地下發癢的坐不住。

他也很佩服那些坐在凳子上屁股不癢的人。

今天的授課教授是徐福,打第一次見麵的時候張繡就猜出了他們的真實身份,畢竟在荊州有名的隱士就那麽多,靠著後世的記載和姓氏就能大概的猜出來。徐福就是大名鼎鼎的徐庶。

張繡進入學堂,立即引起了學子的轟動;學堂內的學子紛紛圍了過來都想見一見這位侯爺;徐庶得知張繡的到來,立馬過來施禮:“侯爺!”

張繡立馬上前扶住徐庶,目光平和的掃視過去,學堂內的學子們眼裏閃著光芒,激動地看著他,同時激動的眼裏還有一些拘束。

張繡指著自己平素的衣服說:“今日我並無甲胄之墜,也無官袍加身,大家不必拘束;我現在的身份就是一個普通的學子,來此與大家共同學習辯論。”

有一少年大膽地問:“侯爺此話當真?若有意見不同者、見解不同者或學識見聞獨到者,侯爺不惱?”

張繡哈哈大笑:“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何能惱之?但說無妨。”

眾人一聽,眼裏立馬亮了起來,他們感覺張繡出口成章,言出理隨,紛紛敬佩起來。

徐庶聽了兩眼放光。

如果說第一次見到張繡時,聽到他的高論或是人家的一語見地,那現在所說的就是真才實學了,心中對他的評價立馬又拔高了許多。

學子人群中,諸葛亮和龐統互看了一眼,諸葛亮麵露笑容,身材高大有氣質,儒雅的往前一步施禮:“侯爺,學子有一問,還請解惑。”

看到此人麵容不凡,氣質堂堂富有儒雅氣息,迎麵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張繡笑道:“不稱侯爺,來此都是學子,有何疑問你可講來。”

諸葛亮問:“忠字,何解?”

忠字在封建社會裏是特指,特指為君主盡心盡責。所以此處諸葛亮在問張繡對漢室的態度,是要擁兵自重還是要匡扶漢室。

張繡笑著說:“佐賢輔德,顯忠遂良,忠為心發而非能改者,所謂心意集中,心無旁騖;從心,中聲,把心放在中間,不偏不倚就是忠。”

這個回答不是諸葛亮想要的,因為他問的意思是要知道張繡真實的想法,但是被張繡巧妙的改變了方向,正兒八經的把忠字做了詮釋。

這個諸葛亮的忠字,張繡沒辦法回答,總不能堂而皇之的說我要推翻漢朝開創新朝吧!也沒辦法像劉備一樣,走到哪裏都打著漢室宗親,匡扶漢室的幌子,因為他姓張不姓劉。

諸葛亮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自然不會放過他,緊跟著問:“忠由心發,不偏不倚即為忠,請問忠君如何?”

這是漢朝推崇的儒家思想,即為“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或者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諸葛亮問的自然就是後者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了。

徐庶感覺諸葛亮問的有些過分了。如今天下紛亂,天子西遷被曹操左右,天下群雄並起的時代,誰都知道大漢已經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現在說忠君就有點假了,但也不缺乏愚忠之人。

於是他製止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君者有賢德為民可忠之,棄民者則棄之,非一詞一句所能概括也。”

張繡點點頭:“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所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忠萬民勝於忠君,吾忠民也!”

眾人無不點頭認同。

諸葛亮更透徹敞亮地問:“侯爺以為……大漢如何?”

整個學堂為之一靜。

就連後麵的龐統都驚住了,他沒有想到孔明會如此的大膽透徹。

徐庶臉色變了變。

所有學子梗住脖子,連呼吸都聽不見了。

包括張繡在內的所有人都沒有想到諸葛亮會如此透亮的把這個問題放在台麵上。

略微思考了一下,張繡心中立馬有了答案,沉吟片刻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大漢所以紛亂也;如今曹賊挾天子而令諸侯,乃奸臣也,君不能掌權,難也!”

說時,張繡心中冷笑,“這話是你說的,我看你如何反駁?要是你反駁了,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伸出手來打自己耳光?”

諸葛亮沒有反駁,而是立在那裏,仔細的想了想。

他對大漢的情況有所預測,也不是愚忠之人,否則就不是幫助劉備割據蜀漢了。聽了張繡的一番話,讓他更加清晰的知道自己的預測:大漢將亡。

諸葛亮拱腰施禮:“學生受教!”

徐庶鬆了口氣的同時,對張繡的淵博學識更加的佩服,認為張繡是個不可多得的明主,雖然他的仁義之名不比劉備,但卓遠地見識是所有的人比不了的。

“你便是學生代表諸葛亮,諸葛孔明?”在回南陽的船上時,張繡收到賈詡的來信,說過文識學堂和軍師學堂代表人物的事。

“正是。”諸葛亮說。

“還有一位龐統呢?”

龐統出來:“學生龐統,拜見侯爺!”

“嗯!”張繡點了點頭,這可是大名鼎鼎的“臥龍、鳳雛”啊!這裏的臥龍、鳳雛是字麵意思,不要誤解。

“知道我軍下一步的行動嗎?”張繡問。

二人搖頭。

“任命你們為軍參議學員,明日前往參議團報到,共同參議下一步軍事行動。”張繡認命道。

二人大喜,伏地納拜。

其他學子羨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