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借花獻佛
京兆府尹崔讓,如今在眾考生心裏,那可是頗有威望的好官。
同樣,李封對這個“親信”也很是信任。
最後,崔讓“秉公執法”將吐蕃王子鬆於真收監京兆府,等候下一步審訊發落。
對於這個決定,李章一言不發,策馬而去。
至於李封,崔讓自然是不忘上前私下討好。
“李相,是下官辦事不力,下官不知陛下竟調派李章將軍來京城巡視,一時間也不敢在李章將軍麵前造次。”
李封一聽“陛下調派”這四個字,眼神隨之陰戾。
義子李章與自己反目成仇之事,李封早就懷疑是劉燁從中挑撥了。
今日,劉燁特意調派李章負責京城巡視之事。
擺明了就是近一步挑撥自己和李章的關係!
劉燁小兒!休要得意太早!
科考結束之後,本相就讓你顏麵盡失!
崔讓見李封不語,殷切又問:“李相,您還有什麽吩咐?”
李封上下打量了崔讓一番,最終還是無奈的說:“吐蕃王子那邊,你要給我好生照顧。”
“另外王子受傷……”
崔讓搶著道:“李相安心,我已經安排醫館的人,去處理王子傷勢了。”
李封點頭,暗歎自己那些黨羽親信,若都如崔讓這般機智,不知要省下多少心思。
“無論如何,必須要安撫好王子,至於那些鬧事考生,你給我私下調查一番,等到科舉結束之後,本相便要殺殺他們的威風!”
李封向來睚眥必報,今日眾考生公然讓他難堪,他可是咽不下這口惡氣。
至於崔讓,自然表麵上是對李封言聽計從。
“李相,下官覺得這其中難免有暗處指使之人,若不然,那些考生又怎會如此心齊!”
崔讓這一提醒,李封頓覺有道理。
可不是怎麽地,各地考生赴京趕考本就是一盤散沙,如今凝聚一起,若沒有人在暗處指使才是怪事。
李封沉聲問:“你覺得是何人所為?”
“下官覺得多半是張角之輩所謂,所以下官懇求一道相令,以便於調查張角等人,好將其一網打盡!”
張角,雖然有名無實,卻是妥妥的一品護國國師。
沒有李封相令,崔讓這京兆府尹還真就奈何不了張角。
李封早就有意要除張角,聽崔讓如此一說,隨即摸出自己的相印,“有此印,猶如本相親至,有敢不從者斬立決!”
崔讓雙手接印,“下官定不辱李相之重任!”
崔讓借調查鼓動考生之事,得了李封的相印,真的是要對付張角等人嗎?
自然不是這樣!
張角等人看似勢大,實則不堪一擊。
劉燁若想除張角,也是手到擒來。
崔讓借機索要相印的真正原因,是為了查皇帝陛下要查的糧食走私一事。
此事牽扯官員眾多,士族大夫眾多。
崔讓雖然已經掌握一部分罪證,奈何官官相護,他這個三品府尹也是頗為為難。
皇帝陛下要求辦的事,如若辦不好,那可是大失職!
不過現在,崔讓已經不再擔心什麽,手握相令誰敢不配合自己?
……
兩日之後,秋試科舉如期舉行。
不同於往,這次科舉考場共有兩處。
一處自然是由李封安排的太學院監考的八股科考考場。
另一處,則是由當朝天子劉燁監考的新製科舉考場。
八股科考考場,自然不用多說,眾考生拿到命題,各自處於隔斷之中,奮筆疾書。
新製科舉考場,卻是由天子當場命題,當場作答。
“民以食為天,朕的第一道題考的就是如何犁田種地!”
雖說在科考之前,便有考生見識了農夫考子出現的事情,但是這第一道題如何種地,卻還是讓一眾新製考生有些懵。
“眾考生無需多想,此題會便去做,不會便無需去做,朕的每一道題目,都是專長題目。”
“所以,眾考生隻需要選擇自己所長便是!”
考生們一聽這個都紛紛放下心來。
“我就是一鐵匠,哪懂種地之事。”
“對,我隻是個郎中,隻懂給人看病診脈。”
台下人紛紛點頭議論,此時有一位農夫跪拜在地,“陛下,草民目不識丁如何作答?”
這!
對呀,我們好像也不怎麽識字,道理明白,可是寫不出來……
劉燁微微一笑,“此事無妨,朕為不識字的考生安排了文書,你可口述讓文書代筆。”
原來還可以這樣!
劉燁這邊代筆考試的消息,傳入李封耳中,惹得李封再次哄堂大笑。
“代筆考試?也虧得那癡傻小兒想的出來!”
“難道你不知,就算代筆考試,之後朝堂比試之事,一介農夫又能講出什麽經綸大道不成?”
李封並不知道,劉燁所要的並不是大道理,而是最務實的治國安邦人才。
一位經驗豐富的農夫,遠比一個飽讀聖賢書的學子,更懂得如何讓莊稼長的更好,產量更高。
書是精神食糧,但是田地裏種出來的,那才是能救人命的糧食。
從整個大漢找出幾位善於耕種的農夫,普及這種耕種之法,每年增產之糧,可比抱著書談經論道要實惠很多。
本次參加科舉農事的學子共有五十四人。
這個數字對整個大漢而言,人數雖然並不多,但是卻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農試之後便是工試。
工試的考生規模遠大於農試人數,畢竟工包含的種類五花八門。
整整一天時間,劉燁負責的科考,僅僅是完成了農、工、商三類應試。
至於後麵應試,卻要等到明日才行。
相比之下,八股科考那邊卻早已經結考。
“小明欠小剛五兩銀子,小剛欠又欠小紅五兩銀子……這都什麽亂七八糟的題目!”
李封翻看了一番劉燁商試的試題,便不屑的將試題扔在一旁。
“這種猶如兒戲般的題目,竟然被列入科考之中,簡直有辱斯文!”
崔讓見狀,連忙獻策,“李相,既然皇帝陛下的試題如此兒戲,我等何不將這些試題流入民間,讓天下盡知皇帝陛下之愚昧!”
崔讓是正二八經的庶民出身,對民間所需所得了如指掌。
劉燁所出應試題目,在崔讓看來,那都是緊貼民情民意的題目,若這試題流入民間,庶民百姓自然是更加認同這位大漢天子,
試題流入民間,需要大量抄寫,這是一筆不菲的費用。
所以崔讓便想“借”李封討好皇帝陛下。
李封士族大夫出身,高高在上自然不懂諸多民間之事。
此時一聽崔讓之策,頓覺有理。
“本相撥你經費千兩,將這些粗鄙試題命人抄寫散播!”
“下官,定不辱李相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