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吐蕃動向

劉燁聽著趙寶貴那恭敬的話語,就知道自己的計劃成功大半了。

最起碼以後,朕穩如老狗,呸!是穩如泰山!

看以後誰敢害朕?

別說朕的禦林軍不同意,就是吐蕃也不會同意的!

“王子,這件事關係兩國利害,所以這事且不可外傳,不然被匈奴獲悉……”

“本王子知曉!”趙寶貴咬牙切齒的打斷了劉燁的話。

劉燁皺眉,“王子何故如此不悅,難道信不過朕?”

“信的過,信的過!”

趙寶貴連忙賠笑,“漢帝陛下英明神武,蓋世無雙!”

不錯,算你小子上道!

劉燁見趙寶貴已經徹底敗服在自己龍威之下,才又說:“朕聽聞王子此來,是我朝首輔李封特意修書請來的。”

“臨近京城卻又屢遭阻攔,朕唯恐王子有失,才特意以軟禁之名,對王子殿下進行保護,還望王子不要怪罪於朕。”

如果沒有之前劉燁那魚死網破的毒計,趙寶貴說不定還真會對此心懷感激。

之前趙靈姍一番話,已經讓他基本認定李封是夥同自己大哥、三弟有意要陷害自己的。

可是在見識了劉燁的手段之後,他著實是沒有什麽感激之情的。

趙寶貴不語,劉燁卻是一臉憂愁的自顧說起來。

“朕登基之時不過黃口之年,無法掌管朝政,隻能任由李封做大。”

“如今朕雖有心一整朝綱,奈何李封權傾朝野,朕的聖令甚至難出皇宮。”

“朕並無與吐蕃為敵之心,之前所說不過是無奈之舉,還望王子見諒。”

此時此刻,劉燁看起來真的像極了一位傀儡皇帝。

他所言之事,也是忍不住讓人感歎。

奈何趙寶貴對其忌憚已深,隻是在心裏暗忖,幸虧你是黃口之年登基稱帝的,不然李封之流豈不是早已被你這歹人給殺了。

劉燁也不理會趙寶貴怎麽想。

說完自己的無奈,他又惺惺相惜的看向趙寶貴,“朕聽公主提及過二王子。”

“似乎二王子先前處境也是如朕這般難,相信他日你我之間肯定會有很多話題可議。”

趙寶貴可以說是一個勵誌王子模板。

此人的生母之是吐蕃普讚宮中的一名侍女,吐蕃普讚醉酒臨幸侍女,就這麽多了一個兒子。

幼年之時,趙寶貴也是倍受嫡出大哥、三弟打壓排擠。

如今能得吐蕃普讚重用這個過程,足可以寫一本傳記小說了。

可惜的是,趙寶貴對劉燁卻沒有任何惺惺相惜的意思。

剛才的魚死網破之計,不僅擊碎了趙寶貴他日一統漢室江山的願望,更是讓吐蕃幾十年的對漢懷柔政策化為烏有。

漢帝不除,吐蕃怕是難有作為!

可是此人若死,真有人把取暖之策獻於匈奴,那又如何是好?

這種高風險的事情,讓趙寶貴沒有絲毫嚐試之心。

“時間不早,朕也該回去了,還望王子盡快修書給吐蕃普讚,盡快促成兩國的合作大業。”

……

數日後。

吐蕃王朝首相周良,腳步匆匆的來到普讚王宮。

沒錯,吐蕃二王子趙寶貴的千裏加急書函,剛剛送到吐蕃普讚麵前。

書函內容,正是劉燁所提及的取暖之策。

“周相你看此事,是真是假?”普讚一臉沉重的書函遞到周良手中。

而立之年的周良,雖然一襲吐蕃朝服,卻是一副漢人麵孔。

書函內容,周良其實已經看過了。

甚至所了解的情況,遠比吐蕃普讚更為詳細。

吐蕃普讚年事已高,二王子趙寶貴繼承大統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周良自然早已經是趙寶貴身邊親信人物了,所以這書函內容一共兩份,一份給周良,另一份才給了吐蕃普讚。

可見,趙寶貴對周良也是極其信任的。

畢竟書函之事,連大王子和三王子都不曾知曉。

周良裝模作樣的看了一番書函內容,才麵色凝重的說:“此事不容小視,不知二王子可曾讓人帶回,書函中所提及的‘煤’?”

普讚點頭,伸手指了指腳下不遠處的布袋。

周良上前,從布袋中取出一塊巴掌大小的煤塊,輕輕放置在火盆中。

一柱香後,一對君臣看著火盆中燃燒正旺的煤,紛紛陷入沉思。

吐蕃采暖所用牲畜糞便和脂肪,雖然也可長時間燃燒,但是相比眼前的煤而言,還是差上很多的。

最主要的是無論是木柴,還是牲畜糞便,都不便於補給攜帶。

出兵打仗的時候,除了糧草之外,難不成還要拉上幾十大車牛羊糞便?

這不現實,會嚴重拖累其他補給。

可是煤這種東西,看起來的確非常便於補給攜帶。

此物真要落入匈奴手中,那匈奴說不定今冬就會揮兵進犯吐蕃的。

周良暗暗長歎。

這位從大漢逃亡至吐蕃的漢人,最大的願望就是助吐蕃揮兵入漢,將昔日那些在大漢的仇敵一一手刃。

可是現在,他卻發現自己的精心布局已經功虧一簣了。

想到這裏,周良內心再難淡定。

“大王,臣願前往大漢與那漢帝探討一番,無論如何我吐蕃,絕對不能讓出西境二州所占之地!”

吐蕃普讚點頭,“那好,即日周相便可前往漢都,本王在此預祝周相馬到成功。”

周良遲疑片刻,又道:“此事重大,臣出使大漢之事,應盡量隱蔽。”

周良和吐蕃普讚在商議來漢之事時,一隊來自吐蕃的商隊也已經到了京兆之地。

這隊吐蕃商隊成員,個個孔武有力,步伐矯健,明眼人一看便知,並非尋常商卒。

事實也是如此。

這吐蕃商隊,為首之人正是吐蕃三王子鬆於真。

鬆於這個姓,乃是吐蕃普讚的姓氏,至於二王子那趙寶貴,不過是追求漢化潮流而已。

毫無疑問,相比二王子這改革派,三王子鬆於真,還有大王子鬆於烈,都是吐蕃保守派。

可見,趙寶貴與兄弟間的矛盾,也是一目了然。

三王子鬆以商隊之名來漢,自然也是隱蔽而來的,而他此來的目的,正是趙靈姍之前傳書的取暖之策。

趙靈姍將劉燁取暖之策傳回吐蕃,不僅二王子趙寶貴不知此事,就連吐蕃普讚和首相周良也一無所知。

究其原因,就是這書信被大王子和三王子從中截獲了。

這兩兄弟,把劉燁的取暖之策研究了大半個月,才終於發現這是一記良策。

這種良策若落入趙寶貴手中,豈不是更令父王對其寵信?

所以兩兄弟一合計,就決定自己去大漢,找漢帝落實此事。

到時候功勞就是自己的了,甚至可以重新得到父王賞識重用。

怎麽說呢?

兩兄弟想法沒毛病,就是效率太慢了。

人家趙寶貴現在都在大漢京城住半月了,這鬆於真才姍姍來遲,也難怪不被他父王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