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遙見東風

大姐沒吱聲,半晌才道:“沒證據不能亂說話。我是這樣想,俺大俺娘給二弟帶孩子十幾年,孩子畢業了就把俺大攆出來,二弟這樣心狠,俺大還給他錢。你想想,二兒這樣對他,他還給錢,咋能不給大兒錢呢?”

不能說大姐的推理不合邏輯,但大姐的話讓劉中義難受,像心裏堵了塊石頭。大哥二哥給父母很少的錢花,卻坦然用父母的錢;我給錢最多,卻被父親偷偷給了兩個哥哥。我的錢也是辛辛苦苦賺來的,是天上掉下來的嗎?

但沒有坐實,他不能說啥。還有一點,大哥說大姐手裏有幾萬父母的錢,大姐說父親給大哥二哥錢,他覺得這個大家庭裏有太多秘密。

他有種預感,等父親去世後,這些秘密都會浮出水麵。

大姐走後,給父親做完衛生,劉中義躺在**,胳膊腿開始疼起來。自桃園開工始,他和李濤每天拿把鐵鍬陪著工人們。雖是監督為主,但總閑著也不太合適。他倆幫幫這個幫幫那個,幹活的時候和工人拉拉呱,既融洽了感情又能聽聽農村裏的奇聞軼事,也怪有意思的。

多年不幹活,挖土時,胳膊和大腿參與大量運動,此刻一躺下,肌肉酸疼。他捏著腿,準備陪父親聊會兒天。

手機想起了短信音。他一看是李濤的,李濤說,馬曉瓊想來幹活,幫著整治桃園,要不要她來?

開工幾天了,怎麽才開口?劉中義揣摩著這其中可能有深意。那天飯桌上,劉中義留意李濤並沒和馬曉瓊多談,也沒談到詩歌方麵。這不正常,老同學多年不見,全不親熱,要麽沒啥友情要麽有特殊原因。

興許是他對馬曉瓊的冷淡,拖延了馬曉瓊的決定?或者,馬曉瓊覺得李濤不想理她,用幹活這個借口,接近李濤?

李濤說馬曉瓊離過三次婚,這樣的女人,優點再多也是一身刺,可能李濤有點怕。網上說,初戀是花骨朵;結了婚是暮春的殘香;離了婚是殘菊。那麽,離三次婚該是淒風冷雨中的殘菊了。

但無論如何,不能拒絕馬曉瓊,她是實實在在的功臣。要不是她和黃健全心全意地幫忙,桃園的轉讓費150萬是拿不下來的。尤其是黃健透露的內幕,是對馬傑殺價的殺手鐧。

這個秘密可能馬傑遲早會知道。其實黃健是擔一些風險的,至少會被暗罵。但他對這方麵隻字未提。

飲水思源,黃健立了大功,馬曉瓊卻是引路人。她現在想來,怎能拒絕?

劉中義用語音回複說,當然歡迎,並說了自己的看法。

李濤回複:工人的任務是分配好的,她來了,咋分配?工資咋算?

劉中義回複:讓她陪工人幹完,每天幫一個工人,輪流,和工人開一樣工資。幹活隨意,不強求,幫手身份。明白?

李濤照劉中義的說法回複了馬曉瓊。馬曉瓊回複了兩個謝謝的動畫表情。然後問,工人幾點開工?李濤說,承包製,各幹各的,早的早遲的遲,8點前後吧。

他放下手機,意識到自己對馬曉瓊不該如此冷淡。她幫了大忙,那天飯後臨走時還是她主動加的微信。加完微信後,他和她,都沒主動找對方聊一句天。老同學呢,這不正常也不應該。

對馬曉瓊的傳言,李濤聽過一些。就算是添油加醋的,也絕非空穴來風。那天在超市的偶然碰麵,讓李濤能確信那些傳言,因為馬曉瓊的狀態說明了一切。

女為悅己者容。如果不想容了,或沒心情容了,是不是因為沒有悅己者了?

馬曉瓊那天的衣著就是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麵色無華,魚尾紋卻很活躍。哀大莫過於心死,那麽,在受傷的心上撒鹽,是不是一種殘忍?李濤想著,有些愧意。

別人風言風語,他不能;別人唾棄鄙視,他也不能。不是因為馬曉瓊是他的初戀,而是因為很少人能理解詩人這一特殊身份。詩人,在某些眼裏,就是瘋子。

他曾看到過一篇文章,作者是個女性,她在文中對詩人表達了嘲諷和不屑。他專門以顧城為例,說詩人是不可理解的,是最容易產生偏執狂的一類。

手機來了微信。李濤冥冥中覺得是馬曉瓊的,打開一看,是馬曉瓊發來的三行詩:

桃花彈響春風的琵琶

悲愴的深壑裏

黃鸝聲聲

李濤讀出馬曉瓊的心態,頗感欣慰。他警戒自己要保持和馬曉瓊的聊天距離,故而隻回複了8個字:崖聽雪化,耳過風清。之後,關了手機躺下了。

開工這幾天,他見劉中義陪著工人幹活,每個人都幫,他也照著做。短短的一個星期的接觸,他無時無刻觀察著劉中義,發現並衡量著他和劉中義的差距。劉中義是可以當大老板的,但一直幹著個體,可能有他自己的想法。

他和劉中義比,處處顯露出稚嫩而無用的書生氣。一時間,他對詩詞歌賦生出反感。劉中義在柴米油鹽裏高唱勞動之歌,他若對著月影雲鬟淺吟低唱,是多麽不合時宜。

他告誡自己,不要和馬曉瓊談詩歌,要多鼓勵她熱愛生活熱愛勞動,在勞動中振作起來,在勞動中療傷。

睡了一覺起來,身上還隱隱作痛,真是歲月不饒人。大小夥子的時候,頭天幹活即便累得骨頭散架,大睡一覺即可恢複。李濤穿好衣服,活動活動筋骨,雖然尚有疼意,精神卻格外爽,在東莞鞋店裏一直沒這種感覺,可能老家的水土原因,他回來後,感覺吃得香睡得香。

他打開手機,有個馬曉瓊的信息,打開一看,也是8個字:國詩雅韻,新聲稱臣。

李濤會心一笑。馬曉瓊雖是寫新詩的,對舊詩推崇有加,態度也很謙和。“國詩”二字,彰顯了她的見識。多少詩歌愛好者,並不知曉這二字的意義。

平時,人們說,誰誰是寫古詩的,實際上,“古詩”當為“舊詩”。“國詩”是“舊詩”的最高級雅稱,隻有舊詩才能上升到“國”的高度,原因很簡單,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盡在古典之中。

李濤沒再回複。剛吃過早餐,馬曉瓊打響了他的手機:“我到了,你住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