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未雨綢繆

李濤接到父親的電話後,心當即亂了。劉中義比他年齡大,比他穩重老練;生意做得比他大比他好;比他有錢,回家一看就決定做桃園了?看來這項目可行。

賀雪梅說,各是各的看法,你帶上自己的生活必需品,回家看看。行就做,不行再回來。我和兒子先留在這邊,一步步來。劉中義不也是自個兒回的嗎?

李濤當天夜裏回到老家。第二天上午,李國清陪著他和劉中義視察桃園。

二裏莊的203畝田地分3個版塊,山地80畝,在東邊;田地60畝,在中間;沙地63畝,在西邊。東邊的山地地勢高,最宜俯瞰全局。承包給馬傑以整數計,200畝,年租金共10萬元。二裏莊264口人,以人頭平分。

從村莊中間有條寬闊馬路直通到後莊,這路是政府專門修的水泥路,既是交通要道也是農業耕作的必須之路。

這條路把桃園分成東西兩部分。他們三個沿著路往東走,邊走邊視察桃林。

讓李國清沒想到的是,劉中義居然帶了卷尺。他把壟的寬和高、行間距、株間距、壟間溝的深度,量了一遍,說,寬度還行,高度不太夠哦。

李濤當即意識到自己和劉中義的差距。他問:“咋不夠?看來你做了功課了。”

“沒錯,200萬的投資,不做做功課哪兒行?我比你先回,抽時間在手機上惡補了一下。你看,這個壟是雙行的,行寬12米,壟寬一米二,行距6米,壟中間的溝深60厘米,這些都夠規矩。

壟中間部位成“饅頭”狀,這個做得不太好,你看,有些平,高度也不夠,標準是不能低於30厘米,但我量了好幾個,高度才20左右,要是連著下雨,怕是會積水。”

“老表!”李國清叫道,“就憑你這一點,一定能幹成事兒!才回來一天就入行了,這麽用心,不成功才怪,我看好你!”

李濤也對劉中義的鑽研精神誇讚不已:“我得像你學,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表侄子!詩人說話總是文縐縐的,聽說現在寫詩得獎嘞?你看這光禿禿的桃園有詩意嗎?”

“有啊!”劉中義的話讓李濤瞬間來了談興,“莊子說‘道在屎溺’,同樣道理,詩心滿滿的人,看啥都有詩意。

李商隱有首詩就是專寫上廁所的,那家夥愛用典故,不懂舊詩的輕易看不出;阿裏巴巴的洗手間起名起得很雅致,男的叫‘觀瀑亭’,女的叫‘聽雨軒’,你說,詩意是不是無處不在?不過,我現在既然回來了,先搞好桃園,再寫詩。”

“說得好,現在是新時代。咱不能學陶潛,扛把鋤頭悠然見南山,咱得先賺錢先致富,然後才能逍遙遊。”劉中義拍拍手上的土,“莊子的文章寫得出類拔萃,卻會肚子挨餓,去跟人家借糧食,這要是在眼下,會遭人恥笑的。文人容易酸,最好別窮酸——別誤會哈,我沒說你酸。”

李濤笑了:“你說的道理我懂,我參加詩歌大賽以來,認識了一些作者。有的清高得了不得,作品用繁體字寫,專寫一些冷僻的不合時代潮流的東西,從來不參加比賽,美其名曰‘我手寫我心,不和潮流同流合汙。’實際上他們就是在個人的象牙塔裏無病呻吟。

我一開始以為這些人都是真正的精神貴族,後來了解到,有的人比窮鬼好不了多少。這些人不就是新時代的莊子嗎?”

“價值觀不同。”劉中義道:“你說的這種人是真正的窮酸,但莊子不能算,因為他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擱現在一樣是窮酸,因為這個時代,隻要你努力就不會餓肚子,你不是靠自學得了不少獎嗎?”

“我讚成你說的價值觀不同。在他們眼裏,我這樣的就是勢利、鄙俗吧,但我覺得我在勞動,在創造,我是開心的。”

“那就對了。”劉中義道:“不違法,靠自己的勞動賺錢,無論幹啥都不丟人。我不認為那些又窮又酸的文人比撿廢品的高尚……這些閑話咱以後再聊吧,咱先看桃園。”

李濤覺得話說得有些多,心裏暗暗叮囑自己,這項目搞成功前,隻談桃園不談其他。

他們把桃園轉了一遍,視察了十幾顆桃樹,沒發現有什麽異常。

在東邊的高地上,李國清看著200畝光禿禿的桃園說:“桃樹落葉前,我沒留意過葉子,那時候馬傑沒說轉讓。現在樹葉掉光了,沒葉沒果的,看不出個啥,他轉讓,會不會有啥貓膩?不過今年得了灰黴病,我了解過,這個病不會死樹,不可怕,好好治一治沒啥大不了。”

劉中義說,老表,你跟我想一塊了。磋商之後,他們當即去鎮上農科所請技術人員調研。

車開到鎮上商超前,坐在副駕座的李濤說,咱倆都不吸煙,得買一盒好煙,煙是搭話的橋哩。他打開車門走進商超,要了盒硬中華和一個防風火機。

掀開門簾往外走時,和進來的一個人差點撞上。他倆互相定睛一看,都愣了。

李濤一眼認出對方是馬曉瓊,高中時的初戀,情人還夠不上。她曾是班上的班上的桃花,但此刻,桃花缺水似的,有些蔫了。不到四十歲,身材已微微走樣,眼角的幾絲魚尾紋像雷管的細線,李濤不由得聯想到細線背後的爆炸力。

馬曉瓊沒讀完高一就離校了。她語文極好,新詩寫得很棒,其他科無一及格。她的離校是因為鎮上富商的兒子王大軍的窮追不舍。

她生的嫵媚,一身的文藝氣息。在鎮上的大街小巷,她白天走過,像春風裹著花香,香遍角角落落;夜裏走過,步子像電,點亮每一盞燈。

他雖然因為家裏窮而穿得樸素,但他是樸素的桃花,依然燦爛著鎮上一幫有錢公子哥兒的眼睛。

起初是三五成群的在窗外叫她,每逢晚自習。那時候的中學大門是敞開的,沒有門衛,不像現在這樣管理完善。

後來,鎮上頭號富商的兒子王大軍把其他公子哥兒都收拾了,天天晚上在窗外喊她。學校報了派出所,王大軍說,馬曉瓊叫她來的。

有錢人都不缺有錢人的霸道。有一次,不知王大軍用的啥法子,把馬曉瓊弄到家裏去了,並對外謠言,馬曉瓊懷了她的孩子。

同時,王大軍針對馬曉瓊家裏窮,對物質有極度渴求這一弱點,采用了二戰時蘇軍的戰略進攻原則,對著馬曉瓊的心理渴求集中火力大規模地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