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奸商”
康承業又去美國了,還是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工業機器人和海洋水下機器人的研發成果少不了顧自成這位老朋友的幫助,再次造訪是因為有一個學術會議。
還有幾位“老朋友”對他也是很熱心,無論是DC公司還是艾默生電器,對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早就垂涎三尺,艾默生因為偏民用,所以捷足先登成為第一批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
“這是我們最新上線的柔性製造係統,又稱敏捷製造。由統一的信息控製係統、物料儲運係統和一組數字控製加工設備組成,使工件加工準確、迅速和自動化。”
勞遜.愛德華對這位中國自動化領域的領軍人物是十分敬佩的,他毫不猶豫地開放了公司最新的製造車間供其參觀。
看著這座徹頭徹尾的無人工廠,康承業目瞪口呆。
管理、生產與計算機聯網實現了一體化運行,再配合機器人生產線。才這麽兩年時間,對方再次進行更新換代。
“和人家相比我們就是原始社會呀!”
麵對顧自成,康承業毫不掩飾自己的壓抑。
快!
還不夠!
必須再快一點!
……
……
“真有一種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感覺。”
回來後,康承業連家都沒回就直奔鄒文林的辦公室。
鄒文林調任國家科委擔任領導職務不久,聽了康承業的報告內心十分壓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各條戰線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我們進步一點兒,別人進步一大截。
“在我國實現電機作為動力帶動機械運動就覺得很了不起了,可是和人家相比,我們就是停留在‘刀耕火種’年代呀!”
如果有一把尖刀的存在,那這把刀一定紮在康承業的心口。
“發展加速度啊!”鄒文林感慨著歎道,這已經不是時不我待了,而是要用超越時代的目光去製定新的發展戰略。
“我們必須重新打造自己的發展體係!”康承業有了更宏大的戰略目標。
鄒文林這個主任不好當!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基礎要牢,高度要有,方方麵麵要統籌,這一切都在絞盡一個老人的腦汁。
張良工敲開了鄒文林辦公室的門。
自從機器人項目不斷取得成果,張良工領域的機器人實驗室的地位越來越高,他也在即將進入古稀之年成為中科院院士。
“科學無國界,說得好聽,可現實呢?別看我們現在和西方國家相處的火熱,可是核心技術人家都捂著蓋著,咱們呢?各守一攤兒,你搞你的,我搞我的,相互間為一點兒蠅頭小利互不相讓,這還是好的,那些使絆子拖後腿的就更不堪入目了……”
張良工自從對我國機器人領域亂開發的現象做出了批評後,關注了更多領域,發現了更多問題。把這些問題集中在一起得出的結論就是我國科研開發的力量不集中。
“我們本來就落後了,再這樣一盤散沙,別說超越日美,就是和東南亞比都要落後一個時代了。”
鄒文林更發愁,他能不知道這些問題?可這些問題是靠一個部委能解決的?是靠一個簡單的行政命令就能解決的?戰略層麵的決定要慎重!雖說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可是我們沒有時間去犯錯誤。
鄒文林長歎著氣說:“還記得搞兩彈一星的時候,我國計算機技術不過關,外國對我們的技術封鎖嚴苛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咱們的科學家雖然靠著手搖計算機取得了突破,可那時付出多少艱辛,走了多少彎路隻有我們自己知道。如今西方的封鎖的確放寬了許多,但是萬一哪天國際形勢再次突變,新的技術封鎖就會再次到來,別忘了巴黎統籌委員會的協議對我們還生效呢。”
“我擔心的就是這點呀!”張良工教授痛心疾首。
說起巴黎統籌委員會,目前有17個主要成員國,全部是西方體係的發達國家,這個非官方的國際機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其目的但是對社會主義國家戰略資源和高技術的進行封鎖。新中國在初期進行建設開發的時期就對“巴統”苦不堪言,親身經曆過這一切的鄒文林對此的感受更加直觀。
“康承業的報告我看了,很直觀,很正確!我們不能一味地跟在西方發達國家後麵,他們幫我們是一回事,我們自己發展又是另一回事,要趁著他們沒反應過來,趕快建成我們自己的科學研發體係。統籌規劃,高速發展!”
“一定要追上世界先進水平,一定要建立我國自己的高新技術研發體係,為本世紀末和下世紀初的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
……
“One New Adpaptive Control Method for Robot Manipulators……Xie xiangming,Kang chengye.”
北京舉辦的中歐機器人學術交流大會上,一位年輕人站在台上用英文做著報告。
謝向明第一次穿得這麽正式,西裝是老師從王府井買來的,雖然不是量身定做,不過很合身,隻不過站在國際論壇上的時候他總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這是自己嗎?
他的發音有點拗口,起初台下人的反應有些怏怏,他看了一眼台下老師勉勵的目光,終於意識到這是現實,他代表的是一個大國。於是他鎮定了下來,上百次練習沒有白費,很快他便揮灑自如。
“由於動用動力學方法建立機器人的動力學方程需要花費大量的計算時間,並且由於機器人本身的複雜性使控製這樣的係統亦非常困難,因此,近幾年來……一個n自動度的機器人動力模型可寫為……”
報告的內容很枯燥,文字敘述並不多,基本上是各種公式,但是這樣倒更符合專業人士的胃口,謝向明總覺得自己的演講缺少老師那種生動,但這已經是他能做到的最好水平了。
很快,台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我們的謝向明同學也終於長舒了一口氣,麵帶笑容地向台下鞠躬致意。
“非常好,我們為中國在機器人學術方麵取得的進步而感到驚訝。”
小型交流會謝向明已經不陌生了,當一位頭發花白的外國學者在公開場合誇耀他時,仍然感到不好意思。
“弗朗索瓦•勒內先生是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的主任,我們兩年前就在巴黎見過。”康承業對自己的學生介紹道。
“很高興認識您,勒內先生。”謝向明禮貌地與他握了手。
“也很高興認識你,年輕人!”勒內先生很隨和,隨後他轉向康承業問,“貴國的工業基礎還很差,但是您是怎麽想到要研究機器人的呢?要知道這種高端技術在目前世界範圍內都還處於探索階段。”
“勒內先生,這一點兒我國和法國的發展理念是一樣的,不能總被別人拖著走,而且我們也沒有時間。”
“不錯!現在的西方幾乎都圍繞著美國轉,但是我國一直秉承獨立自主的發展之路,堅持自己的才是全世界的。”勒內先生淡笑風聲,他的法式英語裏一點兒也不拗口,反而聽起來有那麽一點兒吳儂軟語般的柔美。
“既然我們相同的意識形態,為什麽不在機器人領域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呢?您看,我們的人才也很優秀。”康承業笑著說。
勒內先生說:“我們願意與中國進行深度合作,此前與上海方麵共同開發的SJ-58型掘進機已經在貴國的‘引灤入津’工程中得到了應用,我相信兩國在機器人領域的合作也一定會驚豔全世界的。”
“誠如您所說,我們的底子還很薄弱,但是我們願意學習,如果能給我們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相信你們也會得到相應的回報的。”
康承業在國際交流領域越來越成熟,他談笑風生,引來四座的一陣讚許。
“那麽能告訴我你這位學生多大了嗎?”
“24歲!”謝向明搶先答道。
“了不起的年齡,我在24歲的時候還沒有站在國際學術論壇宣讀自己論文的資格。”勒內先生豎起大拇指,然後說,“如果康先生不介意,我願意推薦你成為國際自動控製聯合會專業委員會的委員。”
康承業眼前一亮,但隨後說:“我個人的成長並不重要,如果勒內先生能多給我們幾個研究生名額那就更感激不盡了。”
勒內先生笑道:“我一開始隻知道你是個科學家,現在我知道原來你還是位奸商……”
小交流會上響起一陣朗朗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