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五年”

“勘探費比例為,中方51%,日方49%,分成油依據此比例,中方勘探費用以資源麵積支付,日方出資金,而且風險自擔,夠優厚了吧。”

前田正雄身材不高卻頗為壯實,在談判桌上他一改先前謙恭的形象,眼裏流露出的全是精明。

與前田正雄正對的是中方代表曹剛飛,他是老鑽井隊長,在海上打拚了十幾年,但是這種談判還是第一次。

日方的提議看似完美,但是總讓人感覺哪裏不對勁,中方本來也是要提供資源麵積的,而且日方那個風險自擔看起來還是咱們占了便宜,還好有薑弘深院士坐鎮。

“礦區使用費呢?為什麽合同裏隻字未提?”

康承業翻了翻合同樣本,確實沒有這個名詞。

“我方並未提出要求中方出資,即便如此還要支付礦區使用費嗎?”前田狡黠地說。

“礦區使用費是伴隨著租讓製合同而產生的,起源於美國,目前已經是國際使用通用的慣例,這一點日方不會一點兒也不知道吧。”

前田笑笑沒有馬上應答。

薑弘深教授繼續解釋道:“石油合作的基礎是雙方互利,但是由於雙方立場不同,出現爭議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是有誠意的,希望日方也拿出足夠的誠意。”

前田的表情嚴肅了起來,他說道:“關於開發埕北油田,那裏的海況複雜,我方需要使用大量的新技術,我們建造導管架圖紙就有幾米厚,嚴格按照國際標準,還有計算機輔助,甚至要使用水下機器人進行深水作業,這些技術使用費我方並沒有計算在內,貴方可以在國際上尋求合作,看看能不能達到我們日本的技術標準。”

當前田說出日本的技術標準幾個字時,言語中都透露著自豪感,此話一出,包括薑弘深院士在內的所有中方談判人員都無言以對。

日本人的優越感越來越強了,甚至連美國也不放在眼裏了,從東京回來後康承業越來越關注日本方麵的新聞,他深感這個民族的可怕,兩國有著深厚的曆史淵源,越來越多人對日本產生了盲目崇拜,從這次談判上能看出,日本倚仗著他們的技術優勢,在合同上處處緊逼。

“海鉤”號已經可以在水下千米進行作業,這意味著他們有能力在中國絕大部分海域進行開發作業,隻要他們抓住這一點就可以肆意淩駕在我們之上,逼著我們簽一條條“不平等條約”。

果然是看不見硝煙的戰場啊。

“那麽……這個礦區使用費是多少錢呢?”康承業開口問道。

薑弘深院士看了康承業一眼,眼神閃爍,又有些不確定的樣子,他平複了一下情緒後說:“典型的礦區使用費其費率一般規定在相當於總產量或產值的1/8,我國為了吸引外資,采用了滑動比例,單個油田年產5萬噸起征1%,至100萬噸的台階為12.5%。”

康承業朝著薑弘深院士微微欠身,然後說道:“我看過資料,目前已探明原油儲量為8535.3萬噸,也就是說使用費的比例應該為12.5%。”

薑弘深院士點頭,而日方露出不屑的神色。

“按照現在石油市場每桶18美元的價格,使用費大概是1200萬美元。”

康承業邊在紙上做著演算邊說:“這隻是目前已探明儲量,並非全部,這樣一來合同一旦簽訂,這個數字就不會改了,如此我方將損失巨額的外匯。”

在場中方代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這個“外行”算這麽幼稚的題是什麽意思,如果不是巨額輪得到薑弘深院士親自上陣嗎?

“那麽從訂立合同開始,油田大概什麽時候投產?又有哪些項目會用到水下機器人呢?”

薑弘深院士眼前一亮,覺得這個“外行”說得有那麽點兒意思,這似乎給日本人近乎完美的說辭嵌開了一條縫。

前田朝著康承業禮貌地欠了欠身,笑道:“康先生說笑了,聽說您對水下機器人很感興趣,那麽能否冒昧地問一句你們的研發進度到哪裏了呢?”

康承業沒有正麵回答,隻是抓住一個問題,油田什麽時候能正式投產。

“根據目前的條件,從建設到出油最快也要到1985年。”曹剛飛回答。

康承業很有自信地挺直了身板說道:“那就把水下機器人這條抹掉。”

在場一片嘩然!

前田也以為對方在開玩笑,一個連工業電氣化都沒完成的國家居然說要在五年之內製造出能夠在水下作業的機器人?

“康先生這可不是您在北上重工說的堵氣話……”

“我從來不堵氣,如果我們做不到的話,一切損失我方願意全部承擔。”

薑弘深也有些不淡定了,他深吸了幾口氣,看了看一直旁聽的鄒文林,鄒文林一臉淡然,沒有表態。

幾個政府代表也在相互交頭接耳,似乎這個胸脯拍得太滿了。

康承業伸出五根手指在日方代表麵前晃一晃,再次肯定地說:“五年!到時候油田一定能用上中國的水下機器人!”

賭注太大,沒人敢當場拍板,談判暫時中止。

鄒文林把康承業私拉到一間小會客室,關嚴實了門,他嚴肅地問:“你告訴我你們到底有什麽底氣,不要說大話空話!”

康承業從公文包裏抽出厚厚一摞資料遞了過去,然後一頁頁翻給鄒文林看。

那裏裝的大多是南海考察後整理出來的資料,還有水下機器人的粗略設計圖,康承業指給鄒文林看。

“老師您看,從公開資料上顯示,海溝號長3米,重5.4噸,是纜控式水下機器人,裝備有複雜的攝像機、聲呐和一對采集海底樣品的機械手。然而這一切還停留在設計上,距我所知日本目前能夠實施水下作業的深潛器最大下潛深度不過300米。而如果僅考慮到300米的水下設計,我們可以很快成型,自主機器人水平肯定不夠,但如果是遙控……”

鄒文林馬上明白了什麽:“這是訛詐!”

談判桌上本來就是爾虞我詐,隻要對方相信是真的就能擁有足夠的籌碼,從而進一步取得優勢的談判條件。日本發展得太快了,以至於在普遍概念裏他們似乎沒有做不到的奇跡,就算日本深潛技術在全世界領先,‘海鉤’號的出現至少不是現在!

“如果留給我們五年時間,我一定能做出適合的水下深潛器,請老師早點把我派到渤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