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蟑螂大補丸
第五十八章蟑螂大補丸
“要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需要四個條件。”
“1.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
“正常在融資之前,需要跟銀行、證監會一些相關機構申請。如果相關部門沒有批準,就屬於違法行為。”
“2.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想社會公開宣傳。”
“這個就是指打廣告,發朋友圈,發傳單,群發短信,口耳相傳,到處做宣傳。”
“3.承諾在一起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
“就是你投錢,我保證你能得到回報。”
“4.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
“意思就是,隻要你給我投,不管你是誰,有錢我都要。”
“我們來具體舉個例子。”
“張三想在公海上開妓院,但是他前期投入的成本很大,他要買遊艇,登記在國外,還要花錢換國籍。”
“所以他現在要籌集資金,他怎麽做呢?”
“他去跟有關部門申請,說我要發股票,我要融資,這種項目有關部門肯定不會批對不對?”
“這就涉及到第一條,未經有關部門批準。”
“之後張三天天發朋友圈,讓朋友口耳相傳,到處宣傳這個項目。”
“這又涉及到第二條,向社會公開宣傳。”
“張三跟大家說,這個項目非常好,我問過律師了,隻要我換了國籍,把船登記在國外,就沒有問題。”
“保證一本萬利,一年內回本,兩年內翻三倍。”
“這個就涉及第三條,承諾在一定期限內給付回報。”
韓飛頓了頓,繼續說道:
“好,接下來大家聽了以後,覺得這個項目很好,都想投錢。”
“什麽鄰居的錢,朋友的錢,同事的錢,誰的錢張三都收。”
“這個就涉及第四條,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
“非吸簡單概括就是有四點,非法性,公開性,利誘性,社會性。”
“像上述張三情況,涉及以上四點,就屬於非法集資,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像這位兄弟說的,他們都是親戚投錢。”
“親戚屬於特定對象,他就不包含社會性。向親戚或者單位內部人員吸收資金,不屬於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如果張三隻收了親戚的錢,去做這個公海妓院項目。”
“他不涉及社會性,不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這麽說大家可以理解嗎?”
連線的兄弟回道:“懂了,可是我那個親戚也是隻收親友的錢啊,為什麽他算非法集資?”
韓飛說的,大家也都能聽明白。
被這兄弟一問,大家也覺得奇怪。
“親戚屬於特定人群,不具備社會性,他為啥犯法了?”
“對呀,按照韓老師的說法,向不特定對象收取資金,才算非法集資。”
“那他這親戚是怎麽進去的?”
“兄弟,你確定你那親戚沒有拿其他人的錢?”
“可能是拿了,你們不知道吧?”
……
韓飛問道:“你確定他隻拿了親戚的錢?”
那兄弟有些遲疑,“這個不清楚。”
韓飛分析道:“有可能是他除了親戚的錢,還向其他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給他資金的親戚,另外發展了下線。”
“我們再來打個比方。”
“李四和張三是親戚,聽說張三要在公海上開妓院,李四覺得這個項目非常好。”
“本著有錢大家一起賺的原則,李四跟鄰居、朋友、親戚都說了這個事。”
“三哥最近有個項目非常好,保證可以利滾利,一年回本,兩年翻三倍。”
“李四的鄰居、朋友、親戚聽完,也都覺得這個項目非常好,又跟他們的鄰居、朋友、親戚說。”
“大家都很心動,就把錢匯集到李四手裏,請李四幫忙投資給張三。”
“李四把錢給張三的時候,張三嚇了一跳。”
“張三問李四,這麽多錢,你哪裏來的?”
“李四說,我親戚的親戚,朋友的朋友都想投,一起湊了這麽多。”
“大家看,雖然張三隻跟李四要錢,但是李四的錢哪裏來的?李四是向不特定對象收取的。”
“張三知道這個情況嗎?他知道,他還是收了。”
“我們在規範性文件中就有提及,在向親友或單位內部人員吸收資金的過程中,明知道親友或單位內部人員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而予以放任的,依然要認定為社會性。”
“所以說大家在向親友收取生意本金時,他們給你的錢如果是非法集資來的,你們就要小心了。”
連線的小夥子說道:“明白了韓老師,以後我們家會注意的。”
“還有,韓老師您前麵還提到了集資詐騙,這個又是怎麽回事?”
韓飛跟著說道:“好,那我們接下來分析集資詐騙。”
“其實集資詐騙主要他就是一個‘騙’字。”
“跟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相比,它在主觀上多欺騙性,以非法占有的目的。”
“我們再說張三。”
“張三這個兄弟,他很喜歡創新,他說喬布斯就說要創新。”
“所以張三創新搞了個什麽,搞了個蟑螂藥酒,蟑螂大補丸。”
“張三跟大家說,他現在有個非常好的項目,就是大家一起養蟑螂。”
“大家現在花一千塊錢,從我三哥這裏買一百隻蟑螂幼苗。”
“這個蟑螂幼苗你買回去,好好養,一年後可以繁殖上萬隻。”
“到時候你再賣給我做藥酒,做大補丸,我高價跟你們收購。”
“李四聽了以後,覺得這個項目非常好,就讓整個村的村民集資給他,李四拿著錢去買張三的蟑螂。”
“結果錢都交了,蟑螂養了半年,張三跑路了。”
“大家說張三這個行為算不算集資詐騙?”
因為張三跑路了,還扯了這麽離譜的借口,想也知道是存在欺騙性的。
“算。”
“蟑螂幼苗,三哥還真敢想。”
“整個村一起養蟑螂,一年後的場景,我不敢想象。”
“李四好慘,又被三哥騙了。”
“村民又做錯了什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