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原來她常掛在嘴邊的,都是謊言
第三十七章原來她常掛在嘴邊的,都是謊言
韓飛的話音落下,旁聽席上滿座嘩然。
因為這事鬧得大,好多鄉親都來旁聽。
眾人聞言,小聲交頭接耳道:“真的?”
“人家都拿了銀行流水了,能是假的嗎?”
“還以為她兒子在外頭有多風光呢,這還不如我們在縣裏開店。”
“哎喲,沒想到張姐是這種人。”
“那她這麽一摔,不會真是故意的吧?”
“誰知道呢?”
“說不準隻是巧合,也不見得就是訛錢。”
……
法官見眾人議論紛紛,敲槌朗聲說道:“肅靜,保持法庭紀律。”
一旦有了合理的動機,眾人便忍不住開始懷疑。
直播間的彈幕,也皆是在質疑張老太的言論。
“這不就是妥妥的敲詐,動機都出來了。”
“為了自己兒子結婚,去敲詐別人,也是活久見。”
“想起之前采訪時候,她女兒罵街的樣子,誰給她的臉。”
“人家就是不要臉。”
“她兒子知不知道啊?不知道女朋友有沒有在看直播。”
“希望她看到,趕緊避雷,嫁到這種婆家,不會幸福的。”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說不定人家本來就是一夥的。”
……
法官看向張老太,看她的樣子,就知道這人心裏慌得厲害。
法官輕輕搖了搖頭,雖心中有數,但還是同張老太確認到:“被告,辯護律師所言,是否屬實。”
“這……”
張老太看看女兒,又看看律師。
她不敢隨便說話,之前沒教她這要怎麽說啊。
法官厲聲提醒道:“原告,在法庭之上,應當如實向法庭提供證言,有意作偽證或隱匿罪證,要付法律責任的。”
原告律師對著張老太輕輕點了點頭。
張老太這才回答道:“是的。”
原告律師說道:“審判長,即便辯護律師所言屬實,也不能代表,本案中的交通事故,就是我當事人杜撰出來的。”
“談婚論嫁,商議禮金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人人都有虛榮心,人人都盼子成龍,誰不想自己的孩子能衣錦還鄉?”
“原告在街坊鄰居麵前誇大其詞,也是人之常情。”
“今日開庭,審理的是交通事故索賠一事,請辯護律師針對交通事故本身進行辯論。”
“不要試圖用其他事件混淆視聽,引導眾人對原告進行惡意揣測。”
韓飛笑這點了點頭,不置可否。
他看向張法官,說道:“方才的那份證據,是為了證明,張美英女士,並非如其他證人口中所說的那般真誠。”
“事發路段無任何監控設備,案發時,也無其他證人目睹此事。”
“唯一的證供便是原告,張美英女士的口供。”
“包括公安機關出具的責任認定書,也是基於張美英女士的口供,進行責任判定。”
“可是張美英女士,不止是在平日對街坊鄰居撒謊,方才在庭審,當著眾人的麵,回答問題時,也撒了謊。”
“由此,我認為,張美英女士的口供同樣存在撒謊的可能,不能作為證據使用。”
因為老太太的口供,是唯一的直接證據。
前麵韓飛還沒到的時候,原告律師就請了幾位鄉親出庭作證。
由此來證明張老太的人品,說她是一個誠實、善良的人,絕不會為了錢撒謊。
看了前麵庭審經過的觀眾,紛紛開始用彈幕吐槽。
“前麵找了那多證人有什麽用,現在不是一下就被推翻了。”
“這老太太可以啊,說著說著自己都當真了吧。”
“無語,現在越看這個老太太越可疑。”
“前麵看那個新聞社的直播,大家還都幫老太太說話,現在傻了吧。”
“知人知麵不知心啊。”
“剛才看她,又是看女兒,又是看律師,顯然是心虛啊。”
……
張老太不止一次在眾人麵前誇過她的兒子。
兒子孝順,兒子出息了,賺大錢了還惦記著她,這些張老太總掛在嘴邊。
他們縣裏都是幾十年的鄰居,在他們看來,老太太很少撒謊。
張老太的老公年輕的時候,出意外沒了。
她一個人帶著倆孩子,在菜市場裏擺攤。
老太太擺了幾十年的攤,賣菜給他們從不缺斤少兩,所以大家都是很相信老太太的。
而且以前老太太也不虛榮,省吃儉用,從不自賣自誇,也沒跟大夥吹噓過什麽。
直到她的兒子到了外地上班,大夥看她穿得好了,問了幾句她才說的。
在那之後,老太太才經常把兒子掛在嘴邊。
大家以為就是她心裏高興,怎麽多年熬過來,換誰不高興。
誰知道,真相竟然會是韓飛說的那樣。
現在知道了,老太太以前掛在嘴邊的都是謊話,就是剛才給她做證的街坊,現在也不敢說還相信她了。
原告律師聞言反駁道:“那湯成軍沒有撞人的口供,就可靠嗎?”
“被告湯成軍如果確定自己沒有倒車,為何不當場質疑張美英女士是故意跌倒,想要訛錢?”
“張美英女士跌倒後,被告非但沒有質疑,更是立即將其送去醫院,墊付了近萬元的醫療費。”
“事後,湯成軍一家未曾索要該醫療費,甚至買了排骨,送到原告家中,慰問原告傷情如何。”
“此舉難道不足以說明,是被告湯成軍撞了人,心虛了?”
韓飛輕笑一聲,說道:“原告律師,如果你現在倒地,口吐白沫,渾身抽搐。”
“我想審判長的第一反應,也是會把你送去醫院,而不是質疑你,是不是在裝羊癲瘋。”
“至於不討回醫藥費,就是心虛,那隻是你一廂情願的想法。”
“假設,審判長向他的法助借了一萬元現金,事後忘記歸還。”
“法助作為下屬,不知該如何開口,向上司討要借款合適。”
“他在心中反複斟酌措辭,沒有開口討要,是因為他心虛嗎?”
“法助左思右想,買了杯奶茶送給審判長,作為開口的切入點。”
“結果這杯奶茶,卻被審判長當成,屬下犯錯,為求原諒才買給他的,你說法助冤不冤?”
坐在審判長前排的法助點點頭,下意識回答道:“冤。”
意識到自己說了不該說的,法助趕忙捂住嘴,低下頭。
他喜歡看韓飛的普法課,回答問題回答習慣了,一時大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