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三方會談(下)

王盛將機器的名字念出來的那一刻,會場上便陷入了熱議之中。

“‘核子束能座’…聽上去確實有種能控製核爆方位的感覺,不過這怎麽想都有些令人難以置信,核武器爆炸那麽大的威力,真能控製得住麽?”

“之前聽到的消息中,貌似有提到過這種機器工作的原理並非是從控製能量的角度出發,而是引導。”

“我在想,就算能夠達到以能量衝擊改變打偏尼比魯軌道的目的,那麽如何才能使得這一過程更加的精準化?如果能量不夠,或者超出標準呢?”

“繼續聽吧,我相信中國的朋友們一定是有所把握的,他們行事一向謹慎且周全。”

……

台下議論紛紛的熱鬧景象,讓王盛的嘴角不禁露出一絲笑意,大家明顯都對這個機器非常感興趣。

“各位,你們沒有想錯,就是這麽一台機器,卻能夠將相當於60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精準地進行線性爆炸導向。”

當“6000萬噸TNT當量”的詞眼自王盛口中吐出時,會場上又掀起了一陣熱議。

6000萬噸TNT當量是個什麽概念?

人類曆史上引爆過威力最大的核彈,也就是前蘇聯的“Big Ivan(大伊萬)”,其相當於約5000萬噸TNT當量,而這“核子束能座”所能控製住的能量,甚至還比之高出了將近一千萬噸!

“大家看,這就是核子束能座的各項數據,整體重量約為3噸,主體材料為鎢金和鈦合金。”

在投影屏上可以清晰的看到,這個核子束能座呈圓柱體,底座明顯有許多複雜的機體架構,而在內部則是裝有許多類似散熱管狀的零件。

對於這些內部細節,像章平他們這些隻顧航天行動的人員必然是沒有頭緒的。

王盛接著講道:“核子束能座本身並不大,但是質量已經相當於一枚當量較小的核彈,考慮到飛船的運載能力,我們將另一個優化重點,放在了核武器,也就是核彈本身。”

說罷,王盛又在屏幕上劃出了幾張結構示意圖。

“這是三方高層核武研究員共同做出來的結果,也是目前我們人類能夠研製出來的最具質能比的核彈,當然了,主要負責方是俄羅斯的同誌們。其型號名為——‘激光17’,基於核裂變原理工作。”

這張激光17核彈的示意圖,讓在場不少人都麵露疑色,因為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體化核彈,更沒有臃腫龐大的體格,而像是數根外殼精致的鋼杆相互捆綁,就像放大了幾十倍版本的老式炸藥。

即便如此,他看起來也沒比一個人高多少,就是膀子粗了幾圈。

身為俄羅斯人的穆卡門,在臉色上似乎比章平還要驚疑。

“這真是我們的人能研製出來的?”

聽聞此言,身邊的章平、吳朵芸以及凱爾文都忍不住笑出了聲,一同發笑的還有後方的其他人員。

不得不說,這玩意兒的確看不出一點兒俄羅斯工業的風格。

王盛也隨大家笑了兩聲,繼續解釋道:

“是的,它相對現有的傳統核武器來說,在外觀上確實迷你一些,但是大家切莫小巧了它的威力,這裏麵的每一根形如鋼柱的核彈,都蘊藏著下起1500萬,上至5500萬噸TNT當量的威力。”

王盛的話讓在場的人心裏皆是一驚,看來核彈也是不可貌相啊。

“下麵我要說的,就是重中之重了。

其一是核子束能座對核彈能量進行線性定向的基本工作原理;其二,就是我們四位勇敢的航天員同誌,具體要做哪些事。”

王盛調動講台上電腦的鼠標,將核子束能座的內部結構圖,以及激光17的構造圖一同放大。

“如各位所見,一束激光17核彈叢總質量為3.5噸左右,一束共計6枚,每一枚激光17都由多個百萬噸TNT當量級微型核彈組合而成,並且通過對應飛船的統一製式無線電控製。

航天員僅僅需要按動手中的遙控器,就能在超遠距離外引爆激光17,而遙控器上會設置不同檔位的按鈕,假設所需當量較低,則按下對應的按鈕即可,反之亦然。

而在這一過程中,激光17核彈產生的巨大能量,會在核子束能座內部裝置的導引下,僅僅與縱向的大氣原子產生作用,向著上下兩端發起衝擊,那股力量的強大,足以影響尼比魯的運動軌跡。

核子束能座內部的裝置設定,我就不在此細說了,那是非常複雜的科學成果,需要告訴大家的是,這裏麵絕大部分的研究,是以遠航空間站的動力係統為藍圖的。

雖然後者已經被放棄,但是其思想結晶卻完全助推了此次行動,我想這未嚐不是一種天意。”

聽到王盛上述這番話,台下的人們都各自討論著,不少人點頭表示認可,他們的眼中隱有著希望的光芒。

盡管如此,王盛並沒有把話說全,自然會有人來提問。

“那,請問王盛先生,‘足以影響尼比魯的軌跡’這個結論是如何得出來的呢?”

發出問題的是一名來自俄羅斯的同胞。

對此,王盛微微一笑,拿起一份文件,似乎早就做好了回答的準備。

“2022年,美國東部時間9月26日19時14分,NASA(美國國家航天局)執行‘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任務的宇宙飛船成功撞擊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使其偏離原運行軌道。

這是人類首次行星防禦實驗,也是人類首次成功改變地外行星的運行軌跡。

在後來,NASA再次於2027年11月17日、2031年2月23日、2036年4月15日,分別完成了不同質量的小行星撞擊實驗,結果都在預測之內。

而通過NASA這四次寶貴的實驗,我們得出了在麵對不同體積與質量的行星時,所需的衝擊能量指標,它們並非是定值,而是處在一個較為精準的區間內。

不過還要排除一些特殊情況,比如,若是我們麵對的是一個正陷入洛希極限的小行星,那在實際操作中,就得考慮到另外一個較大行星的引力影響,這會牽扯到諸多因素。

好在尼比魯的運行軌道很寬敞,我們無需考慮這樣的問題。”

王盛的解釋,讓很多人安下心來。

“好,剩下的就是四位航天員要重點關注的事了。

關於你們要執行的步驟,說起來其實沒那麽複雜。

我們已經在尼比魯上標記了四個相對方位,你們要做的,是將核子束能座與核彈叢進行安置,然後再乘飛船返回太空中,駕駛至垂直於核彈叢安置點的方位,對其進行遠程監控並見機引爆。

引爆者會有先後順序,第一引爆人會處於尼比魯外圍,其餘三人,負責後續把控。

聽上去並沒有什麽難以理解的地方對吧,但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就是你們登陸尼比魯後,可能要麵對的種種。

險要的地勢、惡劣的氣候、未知的生物等等,甚至能否平穩著陸都要打上一個問號。

可既然來到了這裏,我想你們四位的心理應該早已做好了準備。”

“當然,王盛先生,能夠參與本次行動,是我的榮幸。”凱爾文麵色淡定地說道,當年他代表人類初次登陸火星之前,也是這副從容自若的表情。

見狀,一旁的穆卡門打趣道:“同誌,你搶了我的台詞,現在要我說什麽好呢!”

穆卡門的話,將會場上的嚴肅氣氛活躍了不少,眾人也都應聲發笑。

這時,章平卻忽然追問道:

“王主任,尼比魯和地球一樣,也處於不斷地自轉中。

可我們沒法確定,屆時它無限接近近日點範圍時,四個安置點會處於哪個相對方位,這麽一來,第一引爆者判斷引爆時機就會非常的困難。

畢竟誰也不能保證第一引爆者能否處於一個完美的垂直方位啊,在核彈當量的把握方麵更棘手了。”

章平的話引起了場上所有人的注意,會場頓時又沉默下來。

他們都很清楚章平所說的情況。

從整個行動上來看,就算不去細說,也能理解四個方位的核彈叢不可能去同時引爆。

因為目的是推動尼比魯,使其改變運行軌跡,這一步驟僅需最外圍的一束核彈叢即可。

另外三人的作用,就是負責對尼比魯變向後的角動量影響,進行更進一步的精準把控,引爆的可能都是小當量核彈。

最好的情況下,第一人的引爆堪稱完美,那麽其餘三人幾乎都不用去操作。

相對的,最壞的情況,也就是章平口中的這種,第一引爆者方位不夠有利,難以做出精準化判斷,另外三人也就會跟著一同陷入麻煩。

在會場上沉默了幾十秒後,王盛抿了一口水,沉聲道,

“章平同誌說的沒錯,在座的各位想必也多少都想得到這一可能的情況。

事實上,剛才關於核子束能座有一個地方我沒有講到,本打算等你們到了訓練中心,自己在那裏模擬操作時親身體驗。

既然你現在提出來了,那我就多提一嘴。

四台核子束能座的底座,都有著能夠遙控的轉向軸,能夠使核子束能座改變朝向,最大折角為180度,這一設計,就是考慮到你所說的這種情況。

但是無論如何,在核彈當量的把控方麵,確實存在一定的麻煩。

我們已經盡可能使核彈當量的檔位多樣化,可就算我們想的再多,能做的也隻有這些了。

所以,一切的希望都隻能寄托在你們四位航天員身上了。

我的話講完了,大家若是還有問題,可以一起討論,謝謝。”

說罷,王盛鞠躬道謝,走下了講台。

會場上也進入到一番極為激烈的議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