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真相大白

楊笑楓夫妻和羅維民夫妻、蘇燦母子、林立母子一道去派出所做了筆錄。

好在楊笑楓和明玉蘭都隻是皮外傷,楊光的傷勢也並不嚴重。楊笑楓夫妻在派出所民警的調解下,接受了那幾人的道歉,並不再追究其刑事責任。

接下來幾天裏,樹木嶺派出所的幹警們為了調查羅軍溺亡的真相,將哈林等六人組,林立三人組,以及聯係上的那天在圭塘河邊出現的農家小孩,分別找到派出所來做筆錄。

林立三人組中,除了林立還一口咬定是楊光自己掉下水,還將他拖下水去,並且哈林等人的出現才導致羅軍跳水外,另外兩人沒等民警通知問話,就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派出所說明真相。

原來那倆孩子雖然和羅軍、林立玩得好,但也經常受到那二人欺負。他們是敢怒不敢言,這次羅軍出事,林立在回去喊羅軍父母的時候,叮囑他們按照自己的吩咐將髒水潑哈林、楊光幾人身上。

後來事情鬧大,他們的家長嚴詞逼問真相,兩人這才敢道出實情。

那兩家家長一合計,覺得一切和自己的孩子無關,憑什麽幫林立做假口供,毀了自己的前程?

而六人組的說辭,基本和楊光一致。

等到問過了那幾個農戶家的孩子,案情基本真相大白,是羅軍先推楊光下水,然後林立又去踢楊光,反被拖下水的。路過的農民楊福來救了他們。至於羅軍跳河裏,完全是個人原因,與哈林、連舟等人的出現毫無關係。

事情至此,羅維民夫妻不接受也得接受了。

在派出所聽到答複後,林立老媽抓住兒子就打,並大罵:“你個小兔崽子,學會騙人了!小小年紀不學好,踢人下水,你知不知道會淹死人呀!”

連國安嗬斥:“要教孩子回去教,這兒是派出所!”

林立媽這才收斂,直到拖著兒子離開時,也沒有向坐在一旁的楊光道一句歉。

楊笑楓夫妻緊緊將兒子攬入懷中——感慨若非當時那個叫楊福來的男人相救,也許這一刻失去孩子的人就是他們了。

當天下午,楊笑楓夫妻請連國安幫忙,查到了那名叫楊福來的男子的住處。等到晚上,夫妻倆從家裏拿了兩盒人參蜂王漿,又買了一個果籃,然後拿一個紅包包了二百塊人民幣。

楊笑楓道:“是不是少了點兒?人家畢竟救了咱兒子的命。”

明玉蘭道:“家裏的存款也不多了,天空和小光馬上要繳學費了,你爸馬上要過七十大壽,我單位王大姐十月份嫁女兒也得隨禮。”

“是呀,花錢的地方太多了,最近廠子裏的效益一天不如一天。下個月還不知道有沒有滿工資發呢!”

“那個楊大哥能見義勇為,肯定不是為了錢,咱們表示一下心意就行了。”

夫妻倆商定後,就帶著楊光和天空一道騎車過去了。

楊笑楓載著明玉蘭,楊天空載著她弟弟。

趕到楊福來家時,他們一家四口正在吃飯。

和楊笑楓家一樣,這家人也是一兒一女。男孩稍大點,女孩與楊天空他們差不多年紀。

楊笑楓夫妻千恩萬謝的表達了感激之情後,送上禮物和紅包。

楊福來夫妻堅決不肯收,說這不過就是舉手之勞。還說住在這河邊的會水的人,每年夏天不知道要救多少孩子。還說現在每家每戶就一兩個娃娃,都是家裏的小皇帝**。救一個孩子,等於救了一個家庭。這是難得的福報,要是求回報了,會要折福的。

楊笑楓環視他家,還是黃泥瓦片搭的屋,屋裏什麽家具都沒,破破爛爛。可這對夫妻的品質,卻比很多人更高尚。

實在拗不過楊福來,楊笑楓隻能收回紅包,但堅決地將禮物留下了,並自報家門說:“楊大哥,你救了我兒子命,我們夫妻就在星鋼廠工作。沒什麽大本事,不過以後要是有用得上我的地方,你們盡管開口,我楊笑楓肯定義不容辭!”

話說到這個份上,楊福來隻能收下禮物,但送楊笑楓一家離開時,楊福來給他們摘了一大筐子菜,有西紅柿、南瓜、豆角、絲瓜、茄子,還有一個大冬瓜。

楊笑楓和明玉蘭連連擺手:“太多了,太多了,楊哥,我們根本吃不了,會浪費的。”

楊福來道:“你們別嫌棄,農村裏就這點東西,都是自己種的,不值錢。這些你們都帶回去,多的分給鄰居們吧。”

楊笑楓一家這才道謝離開。

回去的路上,明玉蘭道:“笑楓,我看楊大哥夫妻倆挺實在的。回頭咱們把菜分給各家時,也跟他們說,要是吃得好,等以後楊大哥到宿舍來買菜時,多照顧他的生意。”

“行,就這麽辦。”

當晚回到星鋼廠宿舍後,明玉蘭和楊笑楓就清點了一下那一大筐子蔬菜。大冬瓜是楊光坐車後邊抱回來的,瓜皮上的刺紮了他滿手,這刻正拿小鑷子坐台燈下拔刺呢!

楊笑楓、明玉蘭、楊天空把分好的菜送到了連舟、哈林、文卓、杜丹家,又送了一些給樓棟裏的老人們。

大家聽說了楊福來救人的事跡後,也紛紛表示,等下次他來賣菜時,肯定要優先買他的菜。

小升初的暑假至此已過去大半,剩下的二十天時間裏,家長們不再讓六人組出廠了,特別不允許他們去到圭塘河玩。

戴玲找在初中教書的朋友借來初一所有課程的書,又準備了一些小升初的模擬考試卷,分發給每個孩子,讓他們在家預習課程。

羅軍父母親將他的屍體火化後,送到鄉下老家下葬。而林立因為說踢人下水,還謊汙蔑同學,而他媽媽甚至上門打人,一家人的口碑跌到穀底,很多家長都不讓孩子跟他玩了。

六人組每天約定在一戶人家學習,大人們上班去了,孩子們就自己做飯,懶得做時就去洪麗的餃子館吃餃子,等到月底結賬。

平靜得略顯單調的二十天過去後,1994年8月29日,六人組一起升入初中。